9月2日至3日,首届天津国际肿瘤前沿论坛在津举行。论坛以线上与线下、主论坛与分论坛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设置了16个专场,旨在聚焦癌症前沿新问题,交流学科发展新态势,推动科学技术新探索,打造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品牌。论坛期间,众多肿瘤学专家一起交流成果、碰撞智慧,成为信息对接、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
当前科技创新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景象,新兴医学机制理论、重大应用技术和交叉技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医学大数据、精准医学等快速发展与应用,围绕肿瘤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实现肿瘤医学研究创新和整体诊疗水平持续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
论坛上,全国肿瘤领域专家学者一起聚焦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分享肿瘤学科前沿的诊疗策略及经验,传递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助力肿瘤诊治研究水平快速提升。论坛搭建国际肿瘤诊疗学术交流平台,连线多个国家权威医学专家学者,探讨国内外肿瘤临床及研究领域新进展,向世界传递肿瘤防治的中国声音。
多学科治疗 助力“癌王”远期生存提高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
肝癌和胰腺癌均被称为“癌中之王”,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分期已偏晚,错失最佳手术时机。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胰腺癌是目前公认的恶性度最高的肿瘤,5年生存率不足10%。胰腺癌诊治困难主要在于其起病隐匿、转移迅速。由于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分期已偏晚,可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不足2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介绍,要提高胰腺癌的生存率,早发现、早诊断、早开展规范化多学科治疗非常关键,要结合各个相关专业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学术优势,增加手术机会、术前精准评估、减少手术并发症,以提升治疗效果。
互联网+医疗健康 让看病就医触“手”可及
大会分享了天津市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创新实践与探索经验。天津市肿瘤医院于2021年6月成为天津市通过医保局“互联网+”医保标准化接口实现在线医保结算的三甲医院。目前,已陆续开通30多个科室,累计服务近10万人次,在线注册人数近50万。秉承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理念,在线上医保支付、远程协作、全病程管理等方面先试先行,推出在线咨询复诊、快递送药到家、开具诊断证明、云胶片等多项便民惠民服务,定期开展免费线上义诊活动和专家公益科普直播,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和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诊疗和健康服务,让看病就医触“手”可及。
未来,天津市肿瘤医院将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一方面解决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改善就医体验,一方面结合肿瘤患者的健康需求,多层次多途径提供诊疗服务和健康服务,着力打造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责任编辑:符慧华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