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别让眼睛“渴”了

  伴随科技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子设备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这种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在健康方面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其中最常见的便是眼部健康问题。我们的眼睛在长时间紧盯电脑、手机以及电视屏幕的过程中会一直处于过度使用的状态,并导致发生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快的情况,最终引发干眼症。这种疾病在初期并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则会使患者生活质量遭到大幅影响,甚至出现视力问题。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向大家普及与干眼症的相关知识,并为大家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方法,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明亮又健康的眼睛。

  干眼症的“干”,就是干涩的“干”!

  临床上将由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或者泪液蒸发过快等原因所引发的疾病称为——干眼症。它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造成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① 环境因素:环境对于干眼症有直接影响,无论是空气干燥与否、风速的快慢亦或是温度的高低,都会对泪液的蒸发速度产生大幅影响,如果蒸发过快便会使眼睛感到干涩。

  ② 使用电子设备:如果我们总是长时间紧盯电子屏幕,会导致眼睛眨眼的频率下降,从而引发泪液分泌不足的情况。

  ③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泪腺功能逐渐减退,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几率增加。

  ④ 疾病因素:一些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常见的系统性疾病或者像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也会对泪液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⑤ 生活习惯:如饮水不足、熬夜、营养不均衡等都可能对眼睛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合理防治干眼症,别让“湖泊”变“沙漠”

  ① 合理安排用眼时间

  由于现代人们的工作压力较大,导致许多人在工作时会面对电脑展开历时好几个小时的的高强度工作。但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健康,建议大家跟随下面列举的“20-20-20”法则进行放松。即每工作20分钟,休息20秒,远眺20米以外的地方。这样能够帮助缓解眼睛疲劳,使其得到休息。

  ② 调整工作环境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办公和学习环境进行改善。其中对于干眼最重要的莫过于室内空气的湿润,尤其时春冬这种需要开空调和取暖设备的季节,更是需要格外注意。最方便可行的方法便是摆放加湿器或水培植物来增加空气湿度;但也要注意不可长时间在密闭空间内,需要多开窗通风以降低空气中的尘埃和污染物,到达减少眼睛刺激的目的;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避免空调出风口的直吹也很有必要,这样能够减少泪液的蒸发,保持眼睛的湿润。

  ③ 处理电子屏幕

  a 调节电子屏幕:对于每天工作都需要使用电脑的人群来说,一定要对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的屏幕高度进行调整,尽量保持眼睛平视的自然视线。这一行为不但能够保护眼睛健康,还可以预防颈椎疾病。

  b 护眼软件的使用:现如今护眼软件层出不穷,我们可以选择一款心仪的护眼软件层对屏幕亮度以及对比度进行调节,尽量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④ 增加眨眼频率

  我们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让自己处于合理的眨眼频率中,这样能够帮助眼睛保持湿润状态,并使泪液均匀分布。

  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想要身体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必不可少的,而足够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多喝水是身体健康的基石。我们需要在每日的饮食中做到搭配合理,充分摄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Omega-3脂肪酸等物质,以此保护我们的眼睛健康。

  ⑥ 使用人工泪液

  如果您已经出现了干眼症,则需要在尽量遵守以上生活准则的过程中加用人工泪液,以此缓解自身症状。但用药前一定要详细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剂师,确保用药安全。

  结语:虽然干眼症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但这并不代表这个疾病没有危险性。我们一定要按照文中列举的各项方法,来预防或缓解干眼症。如果你已经感受到眼睛的不适,不妨试试以上的方法,给你的眼睛补充一些“水分”。

责任编辑:符慧华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科普园地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