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医疗体检与疾病诊断中,B超是“主力军”。常有人会问:B超究竟能不能检查出癌症?
一、B超在肿瘤检测中的作用
一是腹部肿瘤检测。在腹部肿瘤检测方面,B超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对于肝脏肿瘤,B超能够清晰显示肝脏的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结构,可发现肝内直径1-2厘米甚至更小的占位性病变。通过观察肿瘤的边界、回声特性等,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在临床上,B超常作为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对于有乙肝、丙肝等肝病背景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脏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
二是胆囊、胰腺肿瘤检测。它能发现胆囊内的息肉、结石以及肿瘤,还能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和有无占位性病变。虽然对于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敏感性相对较低,但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手段,B超仍是不可或缺的初筛工具。
三是甲状腺和乳腺肿瘤检测。在甲状腺和乳腺疾病的诊断中,B超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甲状腺,B超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有无结节。通过评估结节的边界、纵横比、回声均匀性、有无钙化等特征,能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目前,B超引导下的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已成为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手段。
四是乳腺检查。B超可清晰显示乳腺的层次结构,发现乳腺内的肿块、囊肿等病变。它对乳腺囊性病变和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是乳腺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年轻女性和哺乳期女性,因为这部分人群乳腺组织较为致密,钼靶检查效果相对欠佳。
B超在某些肿瘤诊断领域,不仅可用于早癌筛查、肿瘤特征评估,还能引导穿刺活检,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肿瘤部位,通过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这对于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B超在肿瘤检测中的局限性
尽管B超在肿瘤检测方面有诸多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局限。
首先,B超对气体的穿透性较差,因此对于肺部、胃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B超的检查效果不佳。
此外,B超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查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不同医生对同一图像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而且,B超对于一些位置较深、体积较小的肿瘤,可能存在漏诊的情况。
三、关于B超检测肿瘤的常见误解
误解一:B超没发现肿瘤就一定没有癌症。实际上,如前文所述,B超存在局限性,对于某些部位的肿瘤可能无法检测出来,或者早期微小肿瘤不易被发现。所以,即使B超检查结果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患癌的可能性,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误解二:B超发现异常就一定是癌症。B超图像上显示的异常回声区并不一定都是癌症,很多良性病变,如囊肿、结节性增生、炎性肿块等,在B超图像上也会表现为异常,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检查,如CT、MRI、病理活检等,来明确病变的性质。
综上所述,B超在肿瘤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它能够帮助早期发现和评估肿瘤特征,并可引导穿刺活检,但无法直接确诊癌症。对于怀疑存在肿瘤的患者,应综合利用多种检查手段,结合病理学检查,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责任编辑:梁楠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