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年终文化盘点:原创文艺大放异彩[图]

2006年岁末,“绿色宝库·海南农垦风情油画展”在海口展出。我省数十位画家深入基层采风,创作出一批高质量反映农垦题材油画作品。 陈德雄 摄
《热带风暴》2006年3月在央视一套热播
 
国家一级演员陈素珍在《百年苍翠》中扮演主角。
 
舞剧《黄道婆》剧照
 
器乐表演《叮咚·木臼·牛角鼓》夺得金奖

  2006年,是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也是许多文艺家难忘的一年———

  出岛比赛、出国表演、作品展览、新专辑出版、新书问世、获奖消息……

  我们在日常报道中不断地收获着一次又一次的喜悦;

  而我省文艺界大手笔高标准打造出的原创文艺精品,当是这个年度文化生活中的最大亮点。

  南海网12月29日消息: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我省原创文艺作品喜获丰收的一年,舞剧、琼剧、影视、音乐、海南话剧等,不同艺术类别的原创作品争辉斗艳、各展风姿,海南文艺百花园中一片盎然生机。

  《黄道婆》瞄准“国家精品”

  《黄道婆》是我省下大力气精心打造的一台大型民族舞剧。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代表我省参演的舞剧《黄道婆》一举夺得4个奖项:文艺会演大奖和组织奖;左延龙、莫青桥、邢奎、陈仁华、刘丹蜜等5人获优秀演员奖;张玉、陈彤雨获优秀新人奖。

  舞剧《黄道婆》讲述的是南宋末年,中原女子黄道婆海上遇难,获救后辗转来到海南,在这里,她接触到了黎族先进的织锦技术和悠久灿烂的黎族文化,在和黎族人民共同的生活劳作中,她学习并改良了织锦技术和工具,并传到中原地区,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纺织业发展。 浓郁的民族特色、精美的舞美灯光以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使《黄道婆》赢得如潮好评。11月份,该舞剧又赴上海参加第四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并力争参加明年在武汉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向文华大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0大精品剧目发起冲击。

  《百年苍翠》意境高远

  新编现代琼剧《百年苍翠》,是一出立意高远、气势宏大的剧作。在剧本选材上,该剧将海南岛从无到有种植橡胶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搬上舞台,百年沧桑,风云际会,各种戏剧冲突便有了一个沉甸甸的主题。剧中人物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联。

  《百年苍翠》是海口市琼剧团为冲击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一目标,高标准打造的一部舞台精品剧目。《百年苍翠》从舞台表演到音乐唱腔,从布景灯光到服装化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该剧编剧王勇是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剧作家;导演梅晓是广东省粤剧院一级导演;配器和指挥道玉书是云南省京剧院一级作曲,此外,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造型、舞蹈等,也都特邀了国内一流水平的专家。海口琼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素珍凭借深厚的艺术修养及多年的舞台经验,成功地塑造了琼剧艺术长廊中的又一个艺术形象。

  日前,《百年苍翠》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评比展演,方言土语的海南琼剧不但被内地观众接受,而且广大观众也对这台新编现代琼剧给予很高评价。

  《热带风暴》登陆央视

  由武警海南总队军旅作家戴宏编剧、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武警部队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联合摄制的20集电视连续剧《热带风暴》,于2006年3月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这是一部充满军人激情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该剧以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大背景,深刻表现了特区武警部队20多年的成长经历。电视剧《热带风暴》曾在海南拍摄3个多月。而对这段日子感触最深的,当是参加本剧协拍的海南武警官兵们。

  在《热带风暴》拍摄期间,海南武警总队共派出协拍官兵6662人次、动用枪支2156支次、出动车辆460台次、安全行驶24700余公里,先后转战海口、三亚、五指山等地。《热带风暴》在军人题材电视剧中,视点独特,激情饱满,敢于直面武警部队的现实生活,敢于对准当代军人的灵魂拷问,敢于揭示当代军人在和平年代、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真实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敢于剖析军营新旧观念碰撞中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力量,讴歌了特区武警官兵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忠实履行崇高使命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精神风貌。

  《颂海南》系列MTV广受好评

  《颂海南》系列MTV拍摄,是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一项文化工程。

  “颂海南”系列MTV中既有像《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样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也有新创作的歌颂海南美丽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原创歌曲。 2006年来海南参与外景拍摄的内地歌手有蒋大为、祖歌、燕妮、曾小燕、李洪涛等。此外,煤矿文工团青年歌手王蓉演唱的《金色阳光洒满海南》,桂林歌舞剧院男中音歌唱家于学谦演唱的《闯海人》,河南籍歌手高豫川演唱的《渔家姑娘打渔回》、《送你一枚西沙螺》,桂林歌舞剧院歌手陈艳彬演唱的《海南人》,新疆籍歌手刘露演唱的《红色娘子军连歌》,广西籍歌手罗旋演唱的《志在宝岛创新业》等,表演和歌唱可谓声情并茂,精彩纷呈。

  《颂海南》系列MTV当然不能没有本土歌手的歌喉和身影。海南歌手曹时娟演唱了《我们海南人》、《椰子真甜》两首歌,海南知名度较高的歌手黎学锤,与湖南籍歌手周治红共同演绎了《槟榔树下摇网床》,两人对歌、表演十分默契。本土黎族歌手符政高则演唱了一首《黎歌》,他嗓音独特,很富有原生态色彩。 独特视角再现海南,老歌新唱全新感觉。即将完成的《颂海南》系列MTV,有望成为海南可以流传的文化精品。

  《邻里亲》等喜获金奖

  2006年10月,由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在北京举办。我省选送的三个文艺节目:音乐小品《邻里亲》、器乐表演《叮咚·木臼·牛角鼓》、儋州调声《海头的阿公海尾婆》获得二金一铜佳绩,在所有参赛代表团中独占鳌头,为海南艺术赢得殊荣。

  我省参演节目能取得这样的佳绩,绝非偶然。省委宣传部及省文化主管部门非常重视这次高规格的全国性展演,在其部署指挥下,编、导、演等方面组成了较强阵容,编剧贾子牛,导演蒙麓光,作曲王艳梅、智军、莫柯等都是我省艺术界知名人士;演员队伍则以海口市艺术团为主,经过主创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不长的时间内推出参赛节目。

  《邻里亲》以满腔热情讴歌人间真情,展示出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友爱,成了陶冶人高尚情感的“催泪弹”,一举夺得金奖第一名;《叮咚·木臼·牛角鼓》从音乐到舞蹈,浓浓的海南少数民族文化渗透其中,以令人炫目的海南风情再度摘金。我省参加演出剧目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足以说明海南是一块艺术的沃土,只要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不懈努力,定会收获丰硕果实。

  书画艺术在海南

  夏萍

  2006年,是我省书画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书画家们大显身手的一年。

  书画展出接连不断

  从年初到年末,省书画院展览大厅,各种书画展排得满满的:泛珠三角“9+2”书法作品联展、首届海口市机关美术书法摄影展、海南女画家首届画展、海南省九市县书法作品展、首届海南省公务员书法大展、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暨海南省庆八一军旅书法展、 宝岛风情中国画写生作品展、《椰岛热风》画展、海南省第五届刻字艺术作品展、海南省首届雕塑艺术展、海南·台湾书法作品联展、绿色宝库·海南省农垦风情油画展等多个专业性强、水平较高的展览,丰富着海南人民的文化生活,用高雅艺术陶冶人们的情操,同时也为书画家们的展示才艺、切磋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委宣传部的倡导支持下,今年艺术家们举办个展也比较多,符国平、谢仁参、杨毅、柳家峰、游桂光、吴中葆等,在个展中都把他们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让观众在欣赏作品同时,也了解到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历程。

  书画活动亮点频现

  省书协、省美协今年都策划实施了许多鼓励创作鼓励艺术家下基层的活动。如省书协的“中国书法家进万家海南行”、“119消防采风”等,组织书法家们深入基层,在采风同时,也为偏远乡村送去文化食粮,把他们的精湛书法技艺带给普通百姓;省美协组织的海南文明生态村采风,曾兵分三路下乡,东线、中线、西线,画家们用手中的画笔讴歌时代、唱响故乡。

  人们记忆犹新的还有书画义卖捐资助学的几次拍卖会,我省书画家对这样的拍卖活动相当支持,纷纷拿出各自佳作,有的书家还把自己非常珍视的看家之作无私奉献出来,为建设和谐海南贡献一份力量。

  请进来,走出去,也是繁荣书画艺术的一项举措。今年我省书画家们与内地交往更加频繁,去内地举办书画展、参与书画活动也较之往年增多,而岛外到海南举办展览的书画家也让海南的艺术家及书画爱好者开阔了视野。

  书画艺术点染海南

  书法、绘画、诗词,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度里,一直引领着人文精神。

  在省委宣传部的倡导推动下,书画艺术更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海南省委宣传部的办公大楼里,从楼梯口到走廊墙壁上,悬挂着一批国内和省内知名书画家的作品;省文体厅、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等机关单位也都用书画装饰着办公环境;在海口汽车南站这样的公共场所,有两幅巨大中国画作品分别镶嵌在大厅内东西两侧墙壁上,格外引人注目……

  书画作品在我们的视野中渐渐地多了起来。在海南,无论是一些著名旅游风景区,还是城乡的机关、学校,及至普通百姓家中,常常会看到各式各样书法绘画作品,让人愉悦地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高雅文化氛围。

  热岛诗歌

  蔡葩

  2006年12月初,为期5天的海南天涯国际诗歌节,海南岛上云集了来自国内外的著名诗人。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的诗歌,还为观众朗诵了自己的诗作。由众多的著名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这一文化盛况似乎来得有些突然,而效果之良好,影响之广泛,令主办者海南大学诗学中心、海南省作家协会始料不及。

  这是一次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歌交流会,也是历届华语传媒大奖获奖诗人海南会晤。已经沉寂多年的中国诗歌在一个盛产歌谣的海岛上隆重地推出自己的诗歌节。曾获得多项诗歌大奖的美国诗人乔直·欧康奈尔以及博士研究生墨书桓、著名青年评论家谢有顺、自由译者史春波、诗人雷平阳、杨键、树才、蓝蓝、梅丹理、李亚伟、王家新、严力以及本岛诗人徐敬亚、耿占春、孔见、李少君等,他们和华语传媒大奖历届得主于坚、王小妮、多多、李亚伟一起共度这个意义非凡的诗歌节。

  人们注意到,当今中国最重要的几位诗人集中在海南岛上,王小妮、徐敬亚、多多、耿占春均是海南大学教授,海南国际诗歌节因几位著名诗人的强大号召力而得以成功举行。诗人们所到之处无不为海南诗意的美境所感动,他们在海南岛上留下了自己的诗歌,自己的感叹。

  2006年11月,在黄山第三代诗歌20周年纪念会上,徐敬亚获第三代诗人“终身成就奖”。徐敬亚是影响广泛的1980年首届“青春诗会”成员。1981年获《星星》20周年诗歌奖。诗歌评论代表作有《崛起的诗群》(1981年)、《圭臬之死》(1986年)、《重新做一个批评家》(2003年)。《隐匿者之光》(1996年)获民间诗歌杂志《诗参考》“现代诗10年经典奖”。徐敬亚的“终身成就奖”是诗歌界也是民间给予的最高奖励,他获此殊荣,众望所归。

  回望2006年10月29日,由海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海韵文学社、创作社等学生社团共同主办,海南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共同支持、人文传播学院诗学研究中心著名诗人多多、王小妮、耿占春、徐敬亚担任指导老师的“海南大学诗歌月读”举行第一次朗诵会,这是海南大学诗歌陶冶的重要形式,也是全国高校中首创的大学生艺术自教的创新举措。这一系列活动迅速成为海南岛诗歌热的一大亮点。中国诗坛闪亮群星的诗行与名字在音乐的伴奏中被神圣地朗读着。海大此活动将以每月一次的惯例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与各国内高校之间、国外相关高校之间的校际合作,扩大诗歌月读的影响。诗人们还打算将阅读的范围扩大到下面市县的中学,让诗的声音降临每一个期待她的人,让海南岛真正成为一个诗歌岛。

  诗歌不仅属于年轻人。海南诗社的老诗人们也时常举行各种聚会和采风活动,出版诗人诗集,刊登诗歌作品;而海南省作家协会组织出版的《海拔》诗丛,集中了海南诗人近年来的优秀作品,成为2006年海南诗界一桩不可忽略的事情。正如诗人孔见所说:“海南岛是中国最接近太阳的省份。它以有限的陆地拥有着无限的海洋和天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造物主最神奇的想象力……”

  是的,这种想象力让我们的诗歌在这里得到更好的生长。但愿诗歌能帮助我们收复心灵的失地,使它摆脱物质的重量而获得空灵;但愿诗歌能够帮助我们从物欲和权力的谋略中解放出来,获得飞升。2006的海南诗歌盛况,已经向人们昭示这一可能性。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