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字号:

海南百年铁路梦:新生的开始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07-04-18 10:26:37   

  火车的声声笛鸣,如同磨刀人尖利的嗓音,尽管无人应答,依然执着地叫喊。每天数次,由远及近。

  随着粤海铁路的开通,这种孤独就要结束,我们听到的不再是单调的汽笛,而是令人心动的奏鸣。

  汤因比在考察文明生长机制时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一种文明类型与道路的形态密切相关,而道路的类型取决于代步的技术。决定一种文明生死存亡的是一种文明有无开辟新路的能力。

  海南的铁路,自诞生那天起,就没有对这块土地形成大的冲击,相反,却在散淡的农业文明的重重包裹和笼罩中,书写着自己孤独而无奈的历史。

  人们呼唤粤海铁路,是在呼唤新的通道,新的血液,新的文明和希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粤海铁路承载了太多的渴望与重负。

  它沉重得让人有些担心。但希望毕竟远胜于无望,对此,没有人怀疑。

  我们同样怀念用煤油灯做信号灯、人工扳道岔的年代。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它值得欣赏和珍惜。延续历史,传承文明,对于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一种东西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时,我们也不必为它的隐退唱挽歌。

  新生是最值得赞颂的。

  站和村在变

  2002年11月26日,海南铁路总公司黄流车站站长汪祥护和另外9名铁路干部,兴奋地登上停靠在海口南港码头的“粤海铁1号”。

  他们抚摸着这艘可装载18节客车厢或40节货车厢的巨轮,感慨万千。这艘船,将实现海南人做了百年的铁路梦,将是海南西线老铁路走出孤寂的最大希望。

  汪祥护所在的黄流车站主要担任莺歌海盐场的运输任务。市场的变化使当年设计年产70万吨原盐的莺歌海盐场,近年每年只出产10万吨左右原盐。今年年初到12月中旬,黄流火车站只运送了4.6万吨原盐。

  海南铁路货运市场严重萎缩,客运市场早已被公路挤兑得乘客寥寥。汪祥护在黄流站当了4年站长,从没像此时这么惆怅。他把所有对海南铁路复兴的愿望都寄托在这条船上,他希望粤海铁路的开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海南西部老铁路的运力;他希望粤海铁路通道能把几十万、上百万的游客送到西部的老铁路上观光。他要在黄流小站见证这一时刻。

  从“粤海铁1号”回来,汪祥护意识到黄流小站该变了,他开始考虑在小站上建货场。

  他想,粤海铁路的全线贯通,物流这块一定不会太差,这点从几位想投资建货场的老板目光中可以感觉到。

  在汪祥护考虑如何改变小站的时候,儋州市军屯村党支部书记王玉麟也在筹划,如何利用粤海铁路西环线那大至叉河段,再给村里增加几个村办企业。

  军屯村位于儋州市区西北角,有农户 400多户,村民1800多人,原有土地上万亩。因历年国家规划建设需要,这个村的大半土地已被征用,目前所剩耕地面积不到500亩。

  粤海铁路西环线那大至叉河段铁路征用了军屯村土地100多亩,但近30户土地被征的村民,生产和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原因是这个村集体经济的兴盛给村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军屯村有村办企业十几个,军屯市场、军屯加油站、军屯车站、军屯土方工程队、大宝山石料场、大宝山千亩荔枝园、千亩香蕉基地、军屯花果山度假村、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企业年集体收入1000万元左右。

  今年前11个月,军屯村的社会总产值已经达到1.69亿元人民币,集体经济收入494万元,人均纯收入4145元。

  1993年起,村委会为全村村民投保了近40万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 1995年开始,全村60岁以上老人都可按月领取每人60元的养老金;1998年起,村办集体企业的职工退休后都可以领取退休金。

  1996年,军屯村进行村子规划建设,使92%的村民住进了整齐的自家小楼,村里新住宅区实现了美化、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和电气化,一个小城镇式的村落让周边的村庄和城里人看傻了眼。

  村里的孩子上幼儿园或上小学和初中,都由村委会出钱负担托儿费和学杂费。村里的孩子考上大学或中专,村里会有不同数额的奖学金。

  王玉麟认为,这些还远不够,军屯村的发展比照前些年速度减慢了许多。粤海铁路的通车将是村里的又一次机遇,他想村里是否可以在那大车站附近建仓库、建售卖亭,他准备把自己的想法与铁路方面协商后付诸实施。

  当然,还有不少儋州人希望粤海铁路会把他们的调声带到千里万里之外。

  人和景在变

  2002年12月18日下午2时30分,湛江徐闻火车站。

  徐闻本没火车站,粤海铁路通道的建设,让徐闻县城外一大片香蕉地里矗起一座虽然不怎么洋气但却是面貌一新的车站。

  这片平坦的土地虽然肥沃,长期以来因交通的闭塞一直扮演着富广东穷徐闻的角色。这个高高矗立的建筑物和那条伸向湛江、又伸向海南岛的铁轨,让徐闻人看到了希望,他们迅速做出反应,展示出广东人善抓商机的特长。

  这是一个有顶篷站台的车站,任太阳光炙烤着建筑物,站台上却是海风吹来的清凉。一高一矮,两位妇女在两辆自行车边飞快地削着甘蔗,自行车驮着两筐甘蔗。高个妇女筐中甘蔗已卖出大半,筐里装满蔗皮。

  粤海铁路正在加紧施工,工程车、检测车和运送筑路材料的列车每天隆隆驶过。只要一听到汽笛响,她们就会骑着自行车飞快赶到站台。买甘蔗的客人不太多,都是一些施工人员,不过她们已经很知足。能常来打探一下工程进展情况也好,顺便熟悉熟悉地段,看通车了有什么机会。

  显然,现代文明的气息被这两位敏感的当地妇女嗅到,他们先于其他人开始接受这种迟来的文明,以简单的贸易方式表达着她们的态度,她们从这种文明的到来中获得收益,他们乐于接受这种文明。

  也许,徐闻火车站的第一个商户会在这两人中产生;也许,她们将在这里带起一个依附于粤海铁路的商贸产业。

  海南铁路总公司列车长黄菊香也准备念大专或本科了,她所带的乘务组4人中,有2个人正在读公司办的中专夜校。

  她本人是1997年从客运中专毕业的,在许多同行中学历算高的。

  自从粤海铁路通道工程开工以后,海铁总公司考虑到铁路贯通的需求,与一些院校合作,开设多种周末夜校,让职工学习提高素质。公司为此还制定了一个目标,即到2010年,公司全体员工都要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现在,海南铁路职工都主动进夜校学习,他们清楚地知道,与粤海铁路的对接为期不远了。

  距粤海铁路通道海口火车站2公里的西秀镇荣山村内,一座“冼夫人庙”悄悄变化着容颜,村民们忙碌着将其包装成“荣山冼夫人纪念馆”。村里人已向省市有关部门递交了申请,希望把纪念馆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

  退休老干部陈表祥说起村里的计划很兴奋:扩大纪念馆规模,一个是充实馆里的展出内容,再就是扩大用地面积,如仿造冼夫人生活环境,模仿8人“八音”队、刀兵队等,争取把它建成一个有地方特色的景点。

  拔南村村民吴坤春每天边关注粤海铁路的进展,边策划着自己的养殖观光园。他租下本村和临高的600多亩沙滩地,搞起江蓠菜养殖。吴坤春说,火车还没上岛,火车上的乘客就能看到我的农业园了,到时候再增加一些钓鱼、农家乐的项目,应该有吸引力。

  铁路的修建让附近一些石场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去年他们还叫苦说石子卖不出去,如今石子价已由去年的60元/立方米涨到现在的90元/立方米,还供不应求,他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数钱。小客户来要石子,根本不给,粤海铁路都供不上,别人,等等吧。

  船和路在变

  2002年12月19日下午3时30分,“粤海铁1号”甲板。

  乘上“粤海铁1号”,立刻就被略带弧形的4股铁轨震撼了。这个填补了我国造船史空白的庞然大物,神奇得让人不知所措。

  一条船怎么就能装火车呢?怎么就能让铁路跨海呢?

  一天前,在等了近3个小时,我们才从海口新港码头乘“紫荆一号”滚装船人车共渡踏上琼州海峡对岸的土地。

  那艘船是往返海口港和海安港的客滚轮中相当好的一条,然而同“粤海铁1号”相比,就像一只麻雀站在一只白鹭面前。

  “粤海铁1号”通体洁白,不锈钢扶手、栏杆在太阳下闪着光泽。站在距船底 15米高的甲板上,回头一看,船行过的海面留下一条弧形水道。甲板上固定排放的地铃,像一个个被咬去一口的面包,用来捆扎和固定汽车。

  走进甲板后部一、二层客舱,仿佛置身国际机场候机楼,洁白的缀有镂空点纹的钢质座椅透着清爽,电视、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坐在客舱中,舒适的感觉让人忘记这是一条船。

  回忆乘“紫荆一号”滚装船过海的情形,才想起,低矮压抑的客舱里,一排排供乘客呕吐的水桶红得那么刺眼,它们给人一种暗示,坐船是要吐的。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

  唐朝宰相杨炎当年被贬往海南,一定是经历了极度痛苦才把旅途喻作“鬼门关”的。

  假若上苍把他降生在21世纪,让他乘坐“粤海铁1号”这样的火车轮渡到海南,想必这首旷世诗篇便会永远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船长陈礼业透过望远镜凝望着海南岛。

  这位34岁的船长,数月前还驾驶着滚装船往返于海南岛与大陆之间,他驾驶过的滚装船有“鹏程一号”、“鹏程二号”、“椰香公主号”等。这些船当年曾是进出海南的客货运输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他眼看着海南与大陆的连接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快捷,他驾驶的船只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有影响。

  “粤海铁1号”在海上架起了4股铁轨,让中国铁路运输的骨干线连接到海南。

  “路”变了,岛屿与陆地的连接通过铁路是这么的轻而易举。就像当年第一艘大船渡过琼州海峡,就像第一架民用飞机越过琼州海峡一样,一条铁路线从大陆通向海南。

  通过这条路,经黎湛线北上,与湘桂、焦柳、京广等线相接;经湘桂向西行,与南昆线相接;经河茂线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沟通;经湛江与洛阳线相接,直达内陆腹地。这条路让海南通向辽阔的大陆,也让内地“条条大路”通海南。

  这条路的变化,将使海南与大陆的连接形成一种立体性,是“海陆空”全方面的连接。

  一个多世纪以来,铁路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等无可替代的优势成为交通运输业的骨干。

  这条由两根铁轨搭起的路将把两个经济不发达地区,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变成人流和物流的集散地,带动起两根中国经济的“盲肠”。

  这条路的变化,从文化意义上无疑会将孤立的海岛变为半岛,海南由孤岛文化变成半岛文化。

  这条路的变化带有补课的性质,大机车、工业文明、现代流通,这些海南本应经历却没有经历的过程,要从头演示一遍。

  这条路的变化让海南找到了时间表,一个新的时间表就贴在海南的大门口。

  这条铁路带来的文明跨跃和对接,会不会产生出一些像《卡桑德拉大桥》、《两个人的车站》、《天国的车站》、《背影》这样的经典火车文化呢?

  著名诗人徐敬亚评述这条铁路对我们的意义在于:大陆向我们漂过来,海岛向大陆漂过去。

  知名学者单正平说,粤海铁路的开通,从总体上是文明的融合。

  在这种漂流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更加绚烂多彩的文化。

  铁路带来的文明是不可抗拒的。河流可以改道,飞机可以改道,只有铁路必须严格按规则办,不会改道,它已将时间预售给每一位乘客。

  时间一到,我们要做的必须是前行。 (海南日报 2002年12月30日报道)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甘晨卉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