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矿业:改革开放求发展

  作为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国有老矿山企业,多年形成的积弊,严重制约着海钢的企业经营和发展。但这家面临资源枯竭的老牌矿山企业,在改革中找到了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用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东的话说,海南省委、省政府“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促发展”的战略思想,给这个老牌矿山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本报记者 李成刚 孟小林

  见习记者 符丹萍

  一家面临资源枯竭的老牌矿山企业,在改革中找到了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国有老矿山企业,在改制重组后焕发了活力——用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东的话说,海南省委、省政府“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促发展”的战略思想,给这个老牌矿山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改制重组盘活“亚洲第一富铁矿”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刘明东介绍,海南矿业的前身——海南钢铁公司是一家有50年历史的国有矿山企业,是我国著名的富铁矿石生产基地,以富铁矿石储量大、品位高而被誉称为“亚洲第一富铁矿”。

  海钢自1957年恢复生产以来,曾有过不凡的业绩,50年累计输出成品铁矿石1.2亿吨,实现利税36亿元,是国家投资4.55亿元原值的8倍,为海南的经济建设和国家的钢铁工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988年荣获“国家二级企业”、“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1991年至1993年连续三年名列中国黑色金属行业最佳效益第一名;曾被授予海南省最具竞争力30强企业、纳税信用A级企业。

  尽管海钢有着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发展的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刘明东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铁矿石市场低迷,再加上老国有企业存在的管理粗放、机制不活、冗员过多、社会职能包袱沉重等弊端以及税负过重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原因,海钢曾经出现连续8年亏损,亏损累计2.7亿元,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2003年,随着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涨,海钢开始出现盈利,并呈现出利润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海钢老国有企业的体制弊端依然存在,加上矿石资源逐年减少,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

  “对此,我们提出了‘以改制重组促进企业发展’的思路,并积极探索企业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2004年,海钢的改革发展工作引起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高度重视,把海钢的重组改制列为海南省重点改革项目来抓。在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促发展’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在省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下,海钢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先后与首钢、武钢、宝钢等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上海复星、广东烨龙等大型民营企业进行了重组改制谈判。”谈及海钢的改制重组,刘明东说,经过几年的公开比选和反复论证,最终选定上海复星为重组方,并于2007年6月5日双方签订了《海南钢铁公司改制重组框架协议》。“正是改制重组,让海钢这个老国企焕发了活力”。

  2007年8月15日,经海南省政府批准,海钢与上海复星合资经营合同正式签订,9月6日海南矿业有限联合公司挂牌成立,正式开业。

  同时,过去海钢所办的学校、医院、公安等社会职能单位也顺利移交海南省昌江县政府管理。“改制重组后,公司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制企业,盘活了存量资产。法人治理结构也建立起来了。”刘明东说,海南矿业不仅拥有老海钢的资源、技术力量、50年的开采矿山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还引进了复星的资金和管理理念,可谓是强强联合,为企业的发展搭起了更高更宽的平台。

  据了解,海钢重组改制几个月以来,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快速增长,发展建设稳定推进,职工收入稳步增加,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促发展”的改革思路,为这家老矿山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带来发展空间

  作为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国有老矿山企业,海钢多年形成的弊端,如人员多、机制不活、企业办社会负担重、工作效率不高、矿石资源日益减少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经营运转。刘明东告诉记者,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他们在内部管理上大力推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尤其是在分配制度的改革上,实行工资二次分配制度,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企业内部管理的深化,也强化了职工在接受改革方面的承受能力,为企业的重组改制进行热身准备。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建设,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生产、财务、人事管理等进行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符合和谐社会内涵的经营机制和企业文化。”刘明东说,海南矿业将在生产管理上推行“对标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推行更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使职工与企业一起发展,共同受益。“有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才能作大作强、作实作久。”

  刘明东介绍,与上海复星的联合重组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复星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集团,其核心业务包括钢铁、房地产、医药、商贸零售、金融服务及战略投资领域。复星集团实力雄厚,体制机制创新,管理理念先进,有一支年轻有为,充满激情的管理团队。

  他认为,海南矿业成立以后,由于产权结构的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也随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组建了新的经营班子。复星高层看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钢铁及其上游产业铁矿石的发展机会,提出要依托复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海南矿业的资源、人才优势,通过内外发展,把海南矿业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中小型铁矿开采领先企业。根据这一战略目标定位,“我们新的经营班子提出了海南矿业近期发展目标”,刘明东说,“我们的目标是:3年内铁矿石产量翻一番,达到600万吨,营业额翻两番,达到40亿元。”他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海南矿业将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在石碌地区要积极推进北一地采项目和远景资源勘查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保证矿山生产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使石碌地区铁矿石成品矿产量在今后的20年内维持在200万吨/年以上;二四是积极参与开发利用海南省的优势矿产资源,在钛、锆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及深加工方面做大做强;三是要在省外和国外积极寻求矿产投资机会,逐步增加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

  “真正把海南矿业发展成为海南最大、全球知名的矿业公司。”刘明东说。

  合理利用资源 做好矿山文章

  如何把海南矿业发展成为以矿业开采为主业“强势企业”?刘明东认为,海南矿业的发展,重点是要做好矿业发展这篇文章:一是立足石碌地区的矿产资源开采和深加工;二是开发利用海南省内的锆、钛等优势矿产资源;三是到省外、国外寻找矿业投资机会。

  他介绍,海南矿业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工作一直非常重视,“2007年1月,我们还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刘明东说,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们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方面,一是对石碌山的远景资源进行勘探。做好北一矿体露天转地采的准备工作;二是开采正美山等矿点的坡积矿,扩大产矿能力。开发利用贫矿资源,充分地综合利用现有的矿产资源;三是加强矿石的质量管理,使资源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四是做好采场植被的恢复及工业减排工作,使石碌矿山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五是在产品销售管理方面,加强订价过程和销售合同的监督,做到公开透明、贴近市场。大力宣传我们的矿石在冶炼方面的特殊作用,树立产品品牌,发展新用户、增加销售量。

  重点发展项目包括:第一,北一矿体地下铁矿开采项目。2007年开展前期工作,预计2009年开始建设,2013年投产。总投资约4亿—5亿元,可形成年产280万吨原矿、成品矿130万吨的生产能力。

  第二,在海钢周边地区实施找矿项目,同时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加强对贫矿尾矿的综合利用。石碌矿区周边还有1亿多吨的铁矿石远景储量,预计总投入3亿—5亿元,可形成年产200万吨原矿的生产能力。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钛锆资源并进行深加工。目前确定的主要产品是钛白粉。

  第三,铁矿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200万吨球团预计投资约2.8亿元,前期工作已开展。

  第四,钛锆项目。2007年开始前期工作,2008年开始建设,2010年投产。

  第五,对国内外铁矿资源进行跟踪调查,利用海南矿业资金、人员、设备的相对优势,收购或开发其他矿山。力争在3年内增加300万吨铁矿石成品,总投资约需10-15亿元。

  “我们将把海南矿业打造成为以铁矿为主、包括其他矿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协调发展的矿业集团。”刘明东介绍说,2007年,公司圆满完成重组改制工作,生产经营平稳过渡、经济效益显著增长,全年铁矿石销售收入12.4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55亿元,创造了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他预计,“2008年,我们的铁矿石销售量将比2007年增加10%以上,达到320万吨以上。铁矿石销售收入将达16.64亿元。铁矿石利润总额将增加20%以上,达到6.71亿元。铁矿石储量增加30%以上。”

责任编辑:陈荟蔓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