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字号:

琼州第一个文明生态村

来源:商旅报 作者: 时间:2008-03-31 09:45:54   


周文彰题词琼州第一个文明生态村


  大湖村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三江镇西北部,距离墟镇2.5公里,因村前有一70多亩的湖泊而得名,是一座革命老区村庄。2000年,三江镇政府按照省文明委的部署,在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文彰亲自倡导下,创建了海南第一个文明生态村。
  


本报记者采访老村长姚仁发

  第一寻访
  走进“第一村”
  恍如森林公园
  
   3月26日,椰城的天空飘着毛毛细雨。上午9时,记者从海口市琼山车站出发开始踏上寻访海南第一个文明生态村——大湖村老村长的征程。
  进了大湖村,记者发现在路口转弯处的指示牌不仅有中文提示还有英文提示。村子不像村子,倒更像是一处森林公园。
  记者进入了一户人家的庭院,喊了一阵没人回应。这时,一位“伯黏”(海南话,海南人对中年女子的尊称)突然冒出来了,记者便向她打听2000年该村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时任村长的家,“伯黏”说“老村长姚仁发现在是村书记了,可能他到墟上去了。上午11时10分,记者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再回到老村长的家时,老村长家隔壁一位干部模样的老伯回来了,记者向他说明了来意后,他给了记者一个手机号说,他以前记有老村长的电话,可不知老村长现在是否换了号。记者随即试拨了一下,“喂,是姚书记吗?”“是的,你是哪位?”电话那边传出了大湖村委会姚仁发书记,也即创建琼州第一个文明生态村老村长的声音。
  从村子里折回三江墟,记者终于找到了姚书记。在一家茶店里,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创建琼州第一个文明生态村的情景。
  


路口指示牌有中文还有英文提示

  第一讲述
  自古就注重生态保护
  拥有环境和群众基础
  
  我们大湖村有38户145人,村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交通运输、石料加工为辅。2000年前,村里杂草丛生,村道坑坑洼洼,村民院子里没有暗沟,污水都排到路上,一下雨我们就得穿雨鞋或沿路垫石头。村民家中都没有厕所,生活很不方便。村里到处是猪粪、牛粪和生活垃圾。
   2000年1月,原琼山市三江镇镇委书记李世高和驻镇工作组领导陈玉忠来到我们村,召集了村干部开会。会上,李世高书记说,去年5月(1999年),我们省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计划,可是当前我们农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农民的生态意识还比较薄弱,只有广大农民生态意识逐步养成,才能使海南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省 。因此,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将组织在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琼台福地”美称的琼山市(2003年1月并入海口市,改设琼山区)进行创建文明生态村试点。
  当时,李世高说,琼山市委市政府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三江镇,随后镇委镇政府考察了几个村庄后,认为大湖村早在清代光绪十八年间,就立有《奉官示禁》石碑,教育子孙注重生态保护及规划建设,你们村创建文明生态村有良好的环境基础和群众基础。市委市政府及镇委镇政府决定在你们进行创建文明生态村试点,这是我们省创建的第一个文明生态村,希望你们一定做好……

道路两旁特有的热带作物青翠欲滴

  一户一户做思想工作
  筹资42万建起第一村
  
  然而,文明生态村是个什么概念?当时作为一村之长的我可谓是一点认识都没有,且有些村民还有抵触的情绪说是建生态村要拆房子迁猪栏,他们不干。我只得一户一户地上门做工作,苦口婆心地与村民说这是创建生态村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从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等等,最终得到了大家理解。
  当年1月底,在政府拨一点、集体出一点、村民捐助一点,我们筹资了42万元开始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当时,村民们的热情可高了,并喊出一个口号“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我们第一步是先整治以前村里存在脏乱的环境,一共清理了村里300多吨乱石等,拆迁了影响规划的破旧房屋8间,拆除猪栏11间;第二步开始修建硬化环村道路和巷道,建排污沟以及建起垃圾池,并对村道进行草皮绿化和种植花木。
  创建生态村过程中,让我们十分振奋的是,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文彰经常到我们村指导创建工作,给我们鼓气。在周部长的指导下,我们的信心更足了,经过一年多的创建,全村挖了1.5万立方土填平脏水坑;修了700米环湖路、600米巷子路,布设了8个公共垃圾桶;以前横七竖八的电线埋到地下布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修起了标准厕所;村上还第一次有了文化娱乐室……
  此时,一个怡人的田园景致的“文明生态村”逐步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农村人也可以享受像城里人一样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了。
  


村中卫生公约规定

  农民收入翻了近两番
  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2001年3月底,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以我们大湖村作为现场参观点,那个场面隆重了,可能我们这些住在农村的人一辈子也没见过,省领导来了,各市县的领导来了,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来了……原省委书记杜青林,省领导王广宪、周文彰、洪寿祥等先后到我们村视察并给予了充分肯定。2002年,我们村传来捷报: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12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到我们村调研时,欣然挥毫泼墨写下“琼州第一个文明生态村”。
  在市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村与省农业厅、省农科院联营,将村边近200亩荒地开垦出来,38户每家3至5亩,全都种上了杨桃、龙眼、番荔枝等优质水果种植热带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年收入2万多元。同时,我们还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香蕉、杨桃、菠萝蜜、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每年户均收入1万多元。
  姚书记激动地说,在创建文明生态村前,我们村民的年人均收入2000元,可现在村民的年人均收入翻了近两番,将近5000元,目前村里开始引进资金,与商家合作开发大湖村,我们正向一条绿色小康路奔进。可以说,建设文明生态村给广大农村开辟了一条新路,其意义非同一般。
  
  第一评价
  文明村处处开花经验向全国推广
  生态村是建设生态省的细胞
  
  海南从2000年开始推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省文明生态村总数达777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近33.4%。目前全省已形成80多个片区,呈现出成片发展的新态势。今后5年,力争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70%左右。
   7年来,两届省委、五任省委书记,把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当成了接力棒。人换了,但是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决心没有变,用罗保铭省长的话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省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一定是其中的重要的一项。现任省委书记卫留成新近提出文明生态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思路,更是表明了本届省委对文明生态村的重视。
  现在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已经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和骄傲。海南的文明生态村也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其经验已经开始向全国推广。从提出到发展,仅仅7年多时间,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就开花结果了,而且势头不错。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说,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文明生态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第二,文明生态村是我们建设生态省的细胞;第三,文明生态村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地处国土南端的海南,曾是改革开放的一方热土,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实践都曾诞生于斯。大规模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在国内也堪首创。以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为载体,将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整体推进。这样的创新,反映了当地政府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的创新,反映了决策者对于时代发展新要求、对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特质的一种深刻体认,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精髓在实践中的生动呈现。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甘晨卉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