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2000年9月28日,海口世纪大桥南主塔顺利封顶。 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小图:建成后的世纪大桥。李英挺 摄
南海网4月2日消息:在“十大”系列评选活动中,世纪大桥暂列十大建设项目首位。
在历经了5年零3个月的建设后,2003年8月1日,连通海口龙昆北路以及海甸岛五西路的海口世纪大桥正式通车,世纪大桥全长2681.9米。该桥总投资为6.67亿元人民币。
世纪大桥的建成使龙昆北路到海甸岛的行车时间缩短为3分钟,也大大地带动了海甸岛片区的开发建设,结构雄伟、造型壮观的世纪大桥也成为海南省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工程。黄志祥是海口市城建集团路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财务顾问,对整个世纪大桥的建设过程了解得十分详细。4月1日,他与记者说起了世纪大桥建设过程中的难题以及为攻破这些难题所使用的办法时,仍然记忆深刻。
世纪大桥最困难和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南北塔楼的水下沉井施工。当时,需要起吊浮运一个重量近500吨的钢壳沉入水底,一次性浇注2600立方混凝土封底成功,这样的规模除了江苏江阴大桥外,在国内桥梁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而当时,还从上海专门运来了重约600吨的浮吊,将在岸上制作好的钢壳运送到指定位置灌水下沉。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海底20米以下全是砂和粘土混合形成的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板结块,原本采用的吸泥下沉,根本吸不动。后来采用高压射水,用潜水钻把硬块钻碎,20多个潜水员冒着生命危险轮流下去把一块块两张桌子大的板结块打捞上来,才使原本不动的沉井加速下沉。
沉井施工遇到的另一个难关就是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为了做出合格的混凝土,在8个月的时间里,有关人员做了数百次混凝土配合试验,试用了十几种添加剂,仅做实验就用了10吨水泥。最后采用先进的上海麦斯特公司生产的添加剂,经过4天4夜的试验,终于成功。
责任编辑:甘晨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