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落实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二)

  海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综述之二

保持完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资本。图为风景如画的甘什岭路段。
宋国强 摄

 

  从1999年海南开始创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到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省,从文明生态村建设到生态产业的悄然崛起,无不烙着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印记。

  海南,以大胆改革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打响生态牌,在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仍然保持全国一流水平,闯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也就是大特区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唱响了新时代特区和谐新曲。
  
  保住难得的“净土”

  绿水青山,丽日蓝天,碧海白沙——海南生态之美让人称羡不已。

  “对海南这一后发展地区来说,良好的生态就是最大的发展资本,用好这张特色牌,海南也就拥有了竞争的独特优势。”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严之尧说。

  严之尧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海南要科学发展,就要保住我们的青山绿水,保住这块难得的净土。”严之尧说。

  无疑,良好的生态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也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海南围绕科学发展这一目标,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作生态保护文章,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旨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路子。

  海南生态省建设其实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载体,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台。

  节能减排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海南淘汰了13家小水泥、小钢铁、小火电,整合小橡胶加工企业85家。全省先后投入100多亿元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仅800万吨的炼油项目环保投资就高达近30亿元,气体有害物质全部回收,排水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金海浆纸项目也投入24亿元治污,污染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保住碧水蓝天,海南坚决杜绝新上高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意识已在决策者头脑中植下了根。

  污染源堵住了,海南的水更清了,海更碧了。目前,海南的总体环境质量仍保持优良状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为让海南江河水更清,省政府最近作出决定:近3年要建成2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和21个垃圾处置场。这是省政府落实节能减排的又一大手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生命线。省政府已明确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地区”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要求从提高全岛生态保障能力、实施节能减排、创建一流生态人居环境、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长效机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等方面,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证明,谋求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三赢”发展模式是海南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合理选择。

  以较小的资源消耗谋求经济大发展

  走近澄迈新华达养猪场,让人眼前一亮:猪粪便水通过生物厌氧发酵处理工艺,产生的是沼气和沼液,沼气用来发电和供村民使用,有机肥和沼液则用于种植农作物。这样的生产过程消除了猪粪便水对环境的污染。“这就是典型的循环经济,真正变废为宝,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养猪业污染治理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生态处调研员程春满说。

  据了解,我省现已有10多家大型养猪场推行了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省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农村提供了新的能源,也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绿色循环经济在此找到了注脚。

  省委党校教授柳树滋说:“发展循环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战略举措,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省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意识,摒弃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谋求经济最大限度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省注重作好资源的综合和循环利用文章,促进“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降低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最大限度地实现废物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华盛水泥和国投水泥厂将原本排放到大气中的高达300多摄氏度的废气转化为电能,每年可分别节约5千万度用电,一共可省4万吨标准煤,减少近8万吨二氧化碳和难以测算的热污染、粉尘的排放。处理后的废气温度减至100摄氏度左右,粉尘量也随之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水泥厂采用火电厂排放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代替火山石灰、天然石膏等自然资源,每月可“吃”掉数千吨的工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是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全省年综合利用粉煤灰、炉渣和火山灰等近百万吨。金海纸浆有限公司在治理制浆废水(黑液)过程中,回收利用碱液,综合利用余热发电;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可降解塑料。去年海南工业节能实现新突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

  铺就“绿色小康”之路

  村庄四周绿树环抱,庭院花木葱茏,颇具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庄干净整洁,环村水泥路四通八达……2008中国网络媒体海南行采访团日前在我省部分文明生态村采访时,对眼前的美景赞不绝口:“海南生态村真美!就像花园般美丽,住在这世外桃源不长寿才怪呢。”“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走的是绿色小康之路,也是文明生态的有效载体。”省文明办主任陈修演如是说。

  污水横流,猪牛粪便随处可见,垃圾随处倒,村民生活环境脏乱不堪……这,就是创建文明生态村之前的农村状况。

  陈修演说,海南是一个农业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状况如何,事关生态省建设的成败。因此,省委在提出建设生态省后不久,从2000年着手创建文明生态村。其初衷是营造一流人居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引导村民步上小康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短短8年间,海南文明生态村由点向面辐射,目前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自然村已达到7774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3.4%,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如今,生态村农民在优美的环境里安居乐业,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文明生态村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来了一拨拨游人关注的目光,不少城里人十分向往这种田园式的生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说,走近文明生态村,好像在逛大花园!村民们生活悠闲,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十分和谐。

  省委党校教授柳树滋说:“文明生态村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结出的又一硕果。文明生态村所承载的,是海南农民梦寐以求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一条迈向全面小康的‘绿色小康’之路。”

  柳树滋说,海南把文明生态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创建载体,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加以系统规划,这是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另外,海南率先提出走绿色小康之路,即生态主导型的全面小康模式,这是新农村建设模式上的创新。

  省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进,海南的绿色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