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佛罗镇福塘村党支部书记方才和
“哈密瓜村支书”
带出全村甜蜜生活
本报记者周元邵长春特约记者孙体雄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乐东福塘村党支部书记方才和。本报记者周元摄
开栏的话
村支书是最基层的党员干部,也是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党员干部。
基层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实现小康,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如何很关键;而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强不强,又在于能否选好一个村支书。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省的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群村支书:他们不仅能带头致富,同时也积极地带领群众致富,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迎来建党88周年之际,本报特推出优秀村支书风采专栏,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福塘村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村里人口不多,只有1701人,但村民的新房子近年却是一栋接一栋地竖起来。6月23日,记者沿村道走进这个村庄,仅新村自然村路段两旁,就看到不下30栋新楼,两三层高、漂亮崭新的墙面、带着有果树的庭院,有的树荫下还停着小轿车或皮卡车。
可以看出这个村生活的甜蜜。而这一切,离不开哈密瓜的大规模种植和“哈密瓜村支书”方才和的努力。
老板变成“家长”倾囊传授技术
44岁的方才和1990年代初就开始种西瓜和哈密瓜,也是镇上最早用大棚种植哈密瓜的农户之一。2004年被选为福塘村委会主任时,他已是身家100多万元的老板。
村里68岁的老党员陈运达回忆说,2004年以前,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搞泥浆工过日子。村里有个菜市场,卖肉卖鱼的箩筐下都会压着一个账本,记着村民赊的账。“那时一天全村杀一头猪都卖不完,现在要杀两头猪。”陈运达说。
当上村主任后,方才和一门心思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带领村民发展哈密瓜产业。“说实话,以前村里人请教我哈密瓜种植的一些技术问题,我可能还有点保留,毕竟想着先要让自己兜里富起来。”但当了村主任后,方才和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知识一股脑门传给村民,让村里人马上致富。
由于担心沙地无土栽培技术不成熟,怕亏本,当时村里人很少有人种哈密瓜,方才和当时承包一亩沙地一年地租才20元。为了打消村民顾虑,方才和带头在村口建立了第一个30亩地棚种植哈密瓜示范基地,当年大棚哈密瓜除去成本外,每亩比常规种植多1800元。
看到了甜头,方才和抓住时机,动员和引导村民发展大棚哈密瓜生产。当年该村6名党员和28位农民就联合创办了430亩大棚密瓜生产基地,每亩收入近4000元。
责任编辑:甘晨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