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在所有的颜色中,我一直偏爱红色,鲜艳、热烈、纯粹,比如燃烧的火焰、比如飘扬的旗帜。

  与其说我喜爱红色,不如说喜欢它所代表的性格——激情飞扬、努力向上、坚忍不拔,比如对公平和正义的不懈追求、比如对良知和人性的执着守望、比如对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生而有幸,在这个风云激荡的伟大时代,做一名媒体人。正是这种对新闻事业九死不悔的执着和热爱,伴随我走过十七年职业生涯。

  十七年来,我和我的同行们有幸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下共和国的沧桑巨变,我们自己也和所钟爱的新闻事业共同进步,和我们的伟大祖国一起成长。

  这十七年,也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年华,从北国春城到南疆宝岛,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带着青涩的年轻记者到省级主流媒体的负责人、高级编辑,我先后经历了八个工作单位,但一直没有离开我所热爱的新闻事业。时光飞逝,岁月留痕,一些东西变了,但一种情怀没有变;一些事情淡忘了,但很多东西沉淀了下来。始终不改的是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最难忘记的是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那一年,那些人,那些事,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长春电视台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不需要打开日历,我永远记得那是1992年7月6日,我来到长春电视台报到,当时的台长毕可信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新来的研究生,还是党员,听说文章写的不错,到办公室当秘书吧。”

  办公室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美差,不需日夜奔波,没有风吹日晒。可我偏不识抬举地说:“台长,我想搞新闻业务。”

  毕台长点点头:“那你去总编室吧,先学业务管理,学好了再到一线。”

  一个月后,毕台长找到我:“小孔,怎么样?在总编室很好吧。”

  “我还是想去新闻部。”我抓住机会,再次提出了要求。

  毕台长鼻子哼了一声:“那好吧,干一年新闻,然后到办公室写材料啊。”

  几天后,我如愿调到了新闻部做记者。一年里,我跑遍了长春市的所有社区、大部分乡镇,走访了大量企事业单位,采访工农业生产,报道城市建设,关注民生新闻,追踪突发事件……有时为了抓新闻,在农村老乡家一住就是一周,平均每天发稿两篇以上,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正当我准备在新闻一线大显身手的时候,却被通知去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工作,原来又是毕台长的推荐。面对我的疑惑和不解,他充满期待地对我说:“记者好找,台长难寻,做媒体工作一定要懂政治、讲大局,到宣传部好好学习锻炼,长春台的未来靠你们了,小伙子,努力吧。”

  就这样,我在这位少年起就从事革命新闻工作的老前辈的关注下,在同事和朋友们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新闻管理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七年,直到2000年8月调到长春有线电视台主持工作,并于次年6月因两台合并重新回到长春电视台工作。

  大家说,从普通记者到台长,你只用了八年,从助理记者到高级编辑,你只用了十年,简直是个奇迹。但我深知,这个奇迹不是我一个人创造的。我的成长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离不开长春电视台这片沃土的培育。正是在长春电视台,我了解了新闻,学会了做电视,懂得了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明白了广播电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也在最艰苦的新闻一线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养。

  与新闻结缘,与快乐相约。那是一段多么值得回忆的岁月啊,阳光是那些日子的主色调,成长是那些日子里的主旋律,而良师益友则是那些日子里最宝贵的财富。

  刚刚入行时,只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电视工作的喜爱,但对怎样做节目并不了解,尤其是对编辑、摄像等技术问题一无所知。当时的总编室主任郭广忠担当了我新闻业务的领路人,他经常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这些新记者讲解怎样采访,怎样抓新闻,怎样写电视新闻稿。他常说:电视新闻只有很短的几分钟,但是内容很丰富,要有整体的概念,还要有细节,要会讲故事,更要让镜头说话。直到今天,他的这些真知灼见还影响着我。最难忘的是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拿出自己创作的诗歌给我们大声朗诵,那份克服困难的信心,那种对电视的热爱与对朋友的真情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我们,所有的拦路虎就在这份干云豪气中消失殆尽。

  为了让我们尽快胜任工作,何春林主任和刘芳铁、秋国荣、朱大明、李佐君、朱海源等老记者经常带我们出去采访,手把手地教我们摄像、编辑。后来我有幸和侯若雷做了搭档,在得到这位好大哥各方面关心帮助的同时,也和他建立起超越亲兄弟之上的感情。

  我兼做了半年时间的新闻编辑,每遇困难,都是王品、姜守彬和宋英来帮助解决,他们对新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令人难以忘怀。每逢节假日,总是张树东代我承担工作而让我回家和亲人团聚,每当想起才华横溢、坦荡耿直却英年早逝的树东,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总是想起当年我们相约去拿中国新闻奖的约定。可以告慰好友的是,从2002年起,我连续两次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的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奖证书上虽然出现的仅是我的名字,但我知道这荣誉应该有树东的一份。

  在长春电视台,我度过了一段激情浪漫的难忘岁月,当时我和王作含、赵玉东一起住在台里的单身宿舍,常常是面红耳赤辩曲直、促膝谈心诉衷肠,常常是聊起理想、聊起新闻、聊起电视就兴奋起来,把曹冬雁、王中庆、蒋鸿雁、孙荃几个年轻的朋友喊来,搬来成箱的啤酒痛饮,为我们献身新闻事业的理想吟诗放歌。

  还记得和位崇华、王宇翔、鞠斐一起去南京参加中广协会的培训班学习,学习刚结束我们就跑到上海玩,在街边小店里,我们三个小伙子喝光了店里仅有的四瓶二锅头酒,气得位崇华宣布再也不带我们出来了,可第二天她还是高兴地找来上海台的朋友请我们吃饭并介绍做节目的经验。

  回长春的路上,我和位崇华乘坐的火车在沈阳脱轨起火,慌乱中很多人跳车受伤,职业素养让我们沉着冷静地向周围的人伸出援手。事后位崇华对我说:“我看你遇事很镇定,很有主见,将来怕是要当台长的啊。”我笑着说:“那你要做榜样啊。”后来,我和位姐每次见面几乎都要谈到那段经历,直到我们真的都当了台长。

  2004年7月,我经过公开选拔来到海口广播电视局(台)担任局(台)长,三年后,又经过公开选拔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担任副台长。从东北来到海南,在椰风海韵中感受奋斗激情的同时,当年的青春岁月和为了新闻事业无悔奋斗的美好时光,也时常在心底回荡,故乡的师友也常在梦中怀想。那份割舍不掉的情,那份割舍不断的缘,如同尘封的美酒,悠远而绵长,如同铭刻心底的老歌,深情而激荡。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在庆祝我们伟大祖国60华诞的时候,我和我的同行们愿意一如既往,站在中国这艘巨轮的船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瞭望激流和暗礁,祝福我们深爱的祖国一路平安。

  有人曾将媒体人比做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艰难地将巨石推至山巅,却又跌回起点,然后再推,如此周而复始,无数次地应对新的挑战。在庆祝我们伟大祖国60华诞的时候,我和我的同行们愿意一如既往,坚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新闻情怀,投身“铁肩担道义”的新闻事业,祝愿我们深爱的新闻事业兴旺发达。

  黎明来临时候,我们又将出发,无论是在北国还是南疆,无论是在海角还是天涯,在庆祝我们伟大祖国60华诞的时候,远隔万里南天,我衷心地祝愿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长春电视台前程似锦,与祖国同进步、共成长,祝愿长春电视台的朋友们幸福安康!并愿真诚地为大家演唱那首耳熟能详的由我们新闻人作曲的海南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