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字号:

爱岗敬业好记者甘远志:血凝华章写春秋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09-10-15 11:40:55   

  新华社海口12月15日电题:血凝华章写春秋——追记“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

  新华社记者 金敏、赵叶苹

  海南日报社年仅39岁的共产党员、主任记者甘远志在报社工作3年共1095天,采访写作稿件达1051篇。今年9月4日,他在东方市采访,由于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因公殉职后,全省各界干部群众近千人参加追悼会,送别这位爱岗敬业的好记者。

  他像战士一样倒在了采访第一线,各界群众泪洒椰城。千万人呼唤着:“远志你别走,我们还想天天在报上看见你。”

  9月4日,蓝天白云下的海南岛上,阳光灿烂,海风轻拂,当人们翻看这天的海南日报头版新闻,《尽快启动大广坝二期工程》的消息映入眼帘,这项静态投资20多亿元、为解决海南岛西部几十万亩干旱农田灌溉问题的工程引起了海南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但撰写这篇稿件的记者甘远志却在这天下午因突发心脏病,殉职在大广坝所在的东方市采访第一线。

  次日,热带阳光虽然依旧灿烂,可这天海南日报头版刊发的《本报记者甘远志因公殉职》消息,却让众多读者心里蒙上了阴影。

  “远志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我根本不敢相信,到处买报纸。找到一家报亭,就将所有50多份报纸全买了下来,当时好像不想让别人看到这样的消息,太让人难以承受了。”海南省电力公司秘书郭凯明说,“远志你别走,我们还想天天在报上看见你。”

  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召开局务会议,噩耗传来,与会人员为悼念甘远志默哀3分钟。安监处副处长杨俊斌悲痛地说:“远志,还记得那次参加海南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吗?夜里12点过了,你把我叫醒核对资料。我很感慨,你白天跟着采访,所有程序一点不漏,晚上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你却要挑灯夜战!我说,你累不累?你却笑眯眯地回答说,累是累,明天稿子见报,就不觉累了。”

  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的甘远志,曾在四川南充日报做了8年记者、编辑。1994年9月受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刊《新世纪》(周刊),先后任编辑、副主编。

  琼州大学教授、作家杜光辉说,我与远志在《新世纪》共事6年多,他坦荡的胸怀、对事业的忠诚,让我永远无法忘怀。尤其他的敬业精神和才华有目共睹,他撰写的《世纪末年,中国经济向何方》《中国股份制的路该怎么走》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专稿,很多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选用。3年前,刊物转制,他去了海南日报。

  据南充日报副总编辑刘文逵介绍,甘远志在南充日报时就是一个优秀的记者。1989年7月10日,华蓥市溪口镇发生特大滑坡,221人被深埋在近百万方泥土、石块里面。甘远志主动请战去搞现场报道,2小时就进入了滑坡区。当时,局部滑坡仍在继续,他不顾个人安危,直往滑坡的马鞍山上冲,采访了在现场的武警官兵、当地干部群众。连续7天,他都一早上山采访,晚上下山写稿,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

  报上一天没有你的名字,你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你说:“我是记者,不下去怎么出新闻。”

  1095天,1051篇稿件,其中好稿162篇,这是血肉之躯所能为?

  今年1至8月200多天,34个头版头条。

  ——一个记者为此付出了自己的节日、假日、睡眠,究竟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

  海南日报社总编辑常辅棠说:“共产党员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不尚空谈的采访作风鼓舞着甘远志,这也是他留给报社同事的宝贵精神财富。小甘太爱新闻了,外出采访第一时间看不到报纸,他习惯打电话问同事,某某稿子见报没有。他说,报上一天没有自己的名字,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

  3年前,甘远志刚调到报社理论评论部,他就对同办公室的钱跃说,想到基层去。他说:“我是记者,不下去怎么出新闻?”

  于是,他到了海南岛西部偏远贫困的东方市驻站。当时,记者站已近瘫痪,狭小的房间满屋灰尘,没有电脑,没有交通工具,老式空调“嗡嗡”作响。

  东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符巍回忆说:“甘远志没有半点怨言,我半开玩笑地说,你在研究院已是副处待遇,还到我们这里来吃苦,图个啥?他哈哈一笑说,当记者,天天接触新人新事,是个金不换的差使,美着呢。”

  很快,甘远志便稿件频发,半年多时间,写下了一大批稿子,现在读来都津津有味。如《小腌瓜挺进大市场》《台商巨资改造海防林》《把假干部通通清退》《“金大田”香蕉跑赢市场》等。

  2001年8月底9月初,连续的狂风暴雨使东方大地洪水肆虐。甘远志身披雨衣仍全身湿透,唯有笔记本紧紧揣贴在怀里,人都站不住,还奔跑在抗洪前线。几天几夜,他与干部群众在一起吃快餐、啃馒头,现场采访写稿。他除按报社要求发了3篇稿件,还采写了反响强烈的特写《为了11名民工的生命》《大坝上的9小时》和长篇通讯《洪流滔滔显本色》。

  乘海南首列瓜菜列车千里跨越进西安,是甘远志策划的最为满意的一次采访活动。他与报社摄影记者、海南电视台记者随车采访,每天两篇稿件。

  摄影记者古月回忆说,货运列车震动很大,车厢昏暗,别说写稿,人坐在车上都不舒服。但为了保证每天及时发稿,小甘跟着火车节奏写稿,列车开动时,他就了解情况,列车途中停下时,他就赶紧写稿。8个大男人在不到20平方米的货车里呆了7天7夜,到西安那天已经是下午两点钟,我说请他去吃羊肉泡馍,但他坚持把稿子写完才去吃饭,半个小时就写好了最后一篇“跟车手记”《泪别267号车组》。他说那是从心里流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他念给我听:“傅广俊力求平淡地说出:你们一下走了哈,反倒不习惯了哈”,泪水却夺眶而出。他边念,我们就一边流泪。

  当记者,就要为老百姓说话,这是甘远志很看重的一条原则。他说,党报记者应该是党与人民之间的桥梁。在东方,当时市检察院的一位干部垄断了运输市场,石料运不进来,只能用他的车,而且要高价,其他人拉石料,他就砸车打司机,工程面临停工。甘远志得知这件事后,立刻跟市委书记反映了这件事,回到海口又发内参,引起省政府的重视,派了专门调查组调查这件事;私彩泛滥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大胆揭开了“保护伞”的秘密;当农机服务收费、中小学收费和农村供电收费乱现象初显的时候,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敲响了警钟。

  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你说:“新闻记者要是与采访对象扯不清楚,就丧失了独立和权威。”

  粤海铁路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李文奇清楚地记得,在粤海铁1号渡轮调试阶段,甘远志背个采访包在现场采访的情景。有一次下大雨,他浑身湿透了,还一如既往地采访。他说:“小甘从不提任何要求。大多数时候是自己随便找个地方吃饭。”

  “甘远志3年多来,为我们海南药业的对外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总想报答他,但他的要求很简单——加入我们局的篮球队。”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曾渝告诉记者。

  海南日报经济部主任华晓东说:甘远志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要养家,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负担可想而知。但不该自己拿的钱,他一分都不要。他私下里对同事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新闻记者要是与采访对象扯不清楚,新闻也就丧失了独立和权威。”

  华晓东说,甘远志尽管并不富裕,但在采访中,有人需要钱时,他都会慷慨伸出援手。写“发现油气”系列报道时,他曾自己花钱请来王国珍老人,由此找到了当年发现莺歌海油气苗的第一人。

  海南日报社社长王绥雄说,甘远志去世后,我们才得知他妹妹、妹夫下岗多年,至今仍无工作。他分工跑经济领域,只要有一闪念就可以解决家里人的工作问题,但是他没有。

  9月下旬,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出决定,授予甘远志“爱岗敬业的好记者”荣誉称号,并在全省新闻战线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霍筱薇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