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病”会不会传染给中国?

  作者:邱林

  日本现在真是一团糟。2009年,日本名义GDP下滑了6%,至5.85万亿美元,实际GDP也比上年下滑了5%。多数分析师都把日本的问题与其在20世纪80年代的超级泡沫相联系。在高峰时期,日本房地产价格超过了全球总量的40%。但20年后,那场泡沫还能有如此强烈的效果吗?日本经济今天呈现的衰退趋势,被一些学者称之为“日本病”。(2010年第11期《新世纪》周刊)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日本几乎达到年均9%的发展速度;但从1974、1975年以后进入一个转折点,这个阶段基本上是从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期,日本基本上维持年均4%的经济发展速度;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日本的年均发展速度降至1%左右。而去年日本名义GDP下滑了6%,可见经济衰退已经相当严重。

  这也许就是“日本病”的主要特征。谢国忠等著名学者对“日本病”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均有精辟的论述,在这里就不详述了。然而,由于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又是近邻,两国均有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年时间。只不过日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飞速发展期,而中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实际上,现在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令无数日本人为之扼腕长叹的“失落十年”是否会在中国重现?“日本病”会不会传染给中国?如果仅仅从表观经济现象看,中国当前和日本当初的情况十分相像:同样是本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同样是国内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日本病”的征兆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经济在其高速发展时期的水平。以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例,中国目前的水平在65至70%之间,而日本即便是在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比重也未超过30%。再从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看,中国已经达到5至10%的水平,而日本即便在贸易顺差急剧增长的1983至1987年间,这一比重最高也不过是4.1%。

  其二,中国的资产价格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2009年末、2010年初,A股市盈率已达35至40倍左右,这与日本经济高峰时期最高50倍左右的市盈率已相去不远;同时,中国房价出现猛涨,房价与租金比已经高达30倍以上,许多大城市的住宅售价中位数与家庭收入中位数的比例已达到15倍以上。

  除此之外,目前中国经济中的很多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非常相似:国内需求不够,长期依赖出口,然后出现了国际社会对本地货币升值的强劲挤压,强劲的压力导致大量资金进入,进入之后又造成资产价格上升,然后银行体系出现了很多隐患,这些隐患短期内表现不出来,长期之后一旦暴露就会出现泡沫破灭,使整个宏观经济进入萧条期。

  通过与日本的比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当前面临的处境是十分严峻的,如同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的那辆公共汽车,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会引发爆炸。如果不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未来10至15年内想办法拆除隐藏的炸弹,等到车速无法降下来的时候,中国经济可能就会大难将至。

  不过,持乐观态度的学者也许不同意这些说法,认为中国的情况不像日本那么糟糕,况且今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将超过日本。中国能够及时正确的调整政策,就现在而言,国内经济已经触底反弹并将持续稳健地发展,进而将避免重蹈日本覆辙。历史经验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往往难以逾越下一个“坎儿”,最终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的领头羊。

  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挑战,才能获得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果中国经济规模总量今年真的超过了日本,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够沾沾自喜,相反,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忧思。因为超过日本之后,中国经济最直接让人担忧的事情就是会否染上“日本病”。

  当然,我们谁也不希望中国染上“日本病”,这样会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日本的最大教训在于,由于失去主动性,遇到很艰难的政策选择,当日本政府意识到经济结构中诸多问题的严重性时,已为时太晚。我们应总结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作出必要的调整,增强其自身的免疫力,只有这样,中国才不致于被染上“日本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贺梦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国际视点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