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回放:英文村的“战斗堡垒”垮了

  英文村的“战斗堡垒”垮了

  作者刘袭林绍炜(原载1999年6月15日一版)

  党员6年未过组织生活;预备党员7年无法转正;党费短则28个月未交,有的64个月未交——这一系列严重违反党章的怪事,发生在有着36名中共正式党员的万宁市港北镇英文村。记者今天从万宁市委组织部获悉,市委已派工作组到英文村调查处理。

  根据“英文村一党员”的举报,记者近日到英文村和港北镇进行调查。举报的内容基本属实,有些问题比举报的更为严重。

  在1964年入党的老党员蔡修富家里,他和党员蔡汝政、蔡日波都向记者介绍说:“自1994年以后,党支部就没开过支部会议,我们有6年没有过组织生活。”近8年连任支部组织委员的蔡香琼心算一阵后说:“1996年以后就没开过支部会议。”1994年至今年5月先后任支书的纪道礼、任代理支书的蔡光盛则说,开过支部大会,有些党员不来。记者提出要看会议记录,他们却说没有。

  今年52岁的蔡来旧1993年1月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但至今村党支部都没有开会讨论她的转正。她说:“我写了3次转正申请书,但没人理我。”像她这样入党7年而无法转正的还有3人。纪道礼、蔡光盛均说不知道这4人是预备党员。但记者在港北镇党员花名册上,查到了蔡来旧等4人的名字。

  蔡光盛还对记者说,全村36名正式党员中,有18名党员长期未交党费,短的28个月,长的64个月。

  有1800余人的英文村,却六七年没有发展新党员,党员老化,平均年龄57.5岁。支部班子不健全,1996年以来,支委只有2人。纪道礼和蔡光盛先后因长期不参加工作和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免职。

  英文村党支部严重瘫痪,“战斗堡垒”垮了。党员和群众心不齐,水利设施坏了无人管,连续2年早稻因干旱失收。据调查,从1994年至1998年(缺1995年),英文村人均收入连续名列全镇倒数第一。党员和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他们说,我们村党支部有名无实,不起作用了。

  党员蔡汝政说:“我们多次向镇党委反映过支部的问题,但都没有得到解决。”蔡光盛也说:“部分党员没交党费,我早向镇党委汇报过。”港北镇党委书记陈进荣解释说:“英文的问题早就存在,我1997年8月到任时曾作过调查,但情况复杂,就一直拖到现在。”

  海南日报在万宁连续三天脱销

  本报记者于伟慧特约记者陈循静

  “英华滴翠海天洪福,文岫流霞岁月长春”,站在公路上眺望英文村,村门牌上的这幅对联格外醒目。走进村庄,新建的硬化进村大道宽阔干净,村民院内花开草绿。在老年人活动中心,老人或聊天或养神或斗牌,好一派瑞气祥和新气象。

  万宁市和乐镇英文村,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几年前,这个村曾因党支部涣散、支部班子不健全、干群关系紧张,经济落后而出名。当时该村党员已经6年没过组织生活,64个月没交党费,预备党员7年无法转正。海南日报于1999年刊发新闻《英文村的“战斗堡垒”垮了》,在一版头条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据该篇文章作者林绍炜回忆:1999年6月初,万宁市港北镇英文村一位普通党员致电海南日报舆论监督中心,反映该村党支部几年没有过组织生活。

  接到电话后,报社立即派两名记者深入英文村调查采访。经过艰苦的调查,掌握了这个村党员6年没参加过支部会议,预备党员7年无法转正,有的党员竟长达64个月未交党费、村党支部内部派系斗争激烈等细节内容,并在港北镇政府翻出堆满灰尘的近10年的报表,一项项核对经济指标,发现英文村多年成为全镇经济最落后村。

  1999年6月中旬,海南日报连续刊发了《英文村的“战斗堡垒垮”了》、《“战斗堡垒”是怎样垮掉的》、《英文村的警钟》等18篇报道和评论,披露了英文村瘫痪的党支部带出一个落后村的事实。

  报道刊发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海南日报在万宁市连续3天脱销。

  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当即在当天的海南日报上作了批示:英文村这个“烂摊子”,长期无人问津,教训极为深刻,必须认真吸取。对瘫痪的党支部,溃不成军的“烂摊子”,如不及时整顿、收拾,后果不堪设想。1999年6月17日,省委组织部就英文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发出通知,要求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尔后,万宁市委、港北镇委下决心治理英文村这个烂摊子。一年后,海南日报记者重访英文村感受到重建“战斗堡垒”后的英文村,正在发生着振奋人心的变化。2003年10月,新华社记者到英文村采访,发了一篇题为《“垮掉的堡垒”又挺立》的通讯。

  林绍炜说,该报道题材重大,在海南是第一次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解剖,属于独家新闻。对基层党组织的报道,从来都是正面报道为主,通过这一反面典型的解剖,用舆论监督的方式报道,打破了禁区,拓宽了报道面,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几年过去了,如今的英文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1年底,英文村新的党支部班子上任后,着力加强党支部的基础建设,制定了党员学习教育等各项制度,增强支部工作决策的透明度,逐步使全村41个党员转变了思想观念,消除了隔阂,统一了思想,新的党支部重新焕发生机。全村41名党员现在都能主动过组织生活,党支部每月也定期开两次支委会,大家加强了沟通,在很多事关全村发展大计的事情上认真讨论,在思想上达成一致。

  2007年,村两委新班子再次换届选举,在村两委干部的实干精神带动下,村里发生了显著变化。英文村党支部书记蔡传贵告诉记者:“现在村两委班子团结,全村党员已经发展到63个了,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5000元,村党支部重新发挥出了战斗堡垒作用,把精力放到发展生产致富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作/品/延/伸

  1999年6月中旬,海南日报连续刊发了《英文村的“战斗堡垒垮”了》、《“战斗堡垒”是怎样垮掉的》、《英文村的警钟》等18篇报道和评论,披露了英文村瘫痪的党支部带出一个落后村的事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英文村的“战斗堡垒”垮了》一稿获得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同时作为范文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材。

  居便村民移祖坟开良田千亩

  作者符伟符巍(原载1999年12月6日一版)

  人口越来越多,耕地却由于坟墓侵占等原因变得越来越少,怎么办?东方市抱板镇居便村村民大胆破除千年封建迷信习俗,迁走祖坟,一年里就“多”出了1000多亩耕地。

  12月3日下午,记者走访了这个市著名的香蕉村。只见村庄四周被大片的香蕉园围得密密实实,满目苍翠。居便村830多人口,耕地面积11000多亩。1995年初,村里有人种香蕉致了富,其后,香蕉种植面积急剧扩大,今年初达到了4600多亩,再加上水稻等其他作物,村里土地很快就用完了。

  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却是村边的坟墓占着大片土地。抱板镇委书记符史环告诉记者,居便村是一个黎族村庄,自古就形成一种风俗:老人去世随便到村边荒坡地里一埋,坟墓周围200多米的土地就无人敢动,拔一根草都不行,动了,就会遭难。这条荒诞迷信的符咒千百年来像一条锁链紧紧地箍住了村民的脑筋。年复一年,死人越来越多,荒坡地不够,甚至开始侵占耕地。到去年年底,村里的几百座坟墓占去了2000多亩土地。

  60多岁的文开庆第一个站出来迁坟。文开庆是老干部老党员,1998年清明节,他将祖父的坟墓迁到路边,辟出50多亩土地与人合伙种香蕉,今年春节赚了5万多块钱。谈及当时迁坟的经过,他仍是一脸激动之情,“刚开始,当面骂背后骂的都有,好多人都说我动了祖坟,全家一定遭殃。当时有点怕,现在一点事没有,我看是自己吓自己。”看到了致富希望的文开庆今年又将父亲的坟迁了,辟出60亩地,也都种上了香蕉。

  由文开庆开始,居便村的迁坟扩地形成一股热潮,并波及了邻近的村庄,附近的抱板和马龙两个村的村民也纷纷迁走祖坟,开出了700多亩耕地。到今年12月,居便村迁坟就增加了1000多亩耕地。符史环估计,明年再迁一批坟,耕地面积还可增加1000多亩。

  一篇典型报道带出一批专业村

  本报记者梁振君特约记者卞王玉珏

  “喏,水泥路右侧的香蕉基本都是居便村民种的,你瞧那块香蕉地,那是十几年前村迁坟改种的。”4月22日下午,东方市大田镇乡干部符求真说。

  车子行至半路,记者偶遇文海——他是文开庆的侄子。1998年清明节,正是老党员、老干部文开庆第一个站出来迁坟,他将祖父的坟墓迁到路边,辟出50多亩土地与人合伙种香蕉。他的这一举动,在当年封建迷信思想相对较为严重的居便村而言,显得尤为大胆和可贵。

  提及当年大伯父文开庆主动迁走祖坟种香蕉的故事,现为居便村委会主任的文海记忆犹新。“你们的新闻我看了,影响很大,在我大伯父的带动下,村民后来陆续效仿迁走了许多祖坟,这才使居便村成为‘香蕉村’!”文海说。他所说的新闻,是海南日报记者符伟当年驻站期间采写的《破千年习俗圆致富梦想/居便村民移祖坟开良田千亩》的报道。

  忆起当年在居便村采访的背后故事,现为海南日报社摄影部首席编辑的符伟娓娓道来。1990年代末,符伟被报社派驻儋州、东方、昌江、白沙、乐东等市县负责新闻采访报道工作。

  1999年,符伟采写的一篇反映乐东香蕉产业发展迅速的题为《香蕉香乐东乐》的报道见诸海南日报头版头条。稿子见报不久,符伟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东方市抱板镇(现已并入大田镇)居便村香蕉产业发展得不错,可以去采访报道。

  1999年12月初,符伟乘坐“三脚猫”前往居便村,当他抵达居便村时已是傍晚时分。借着昏暗的光线,符伟发现这里的香蕉园有许多是新开的地块,有些香蕉园里还有个别坟地。第二天中午,符伟和海南日报特约记者符巍再度前往居便村采访。当他和老村长聊到村里的香蕉产业发展状况时,后者突然迸出一句话:我们这边种香蕉不一样,我们人多地少,祖宗地都被坟墓占了,许多村民主动把坟迁走种香蕉,面积有上千亩。

  话音刚落,符伟格外兴奋:“迁祖坟开良田,移风易俗的好典范,很不容易,这就是新闻点所在!”随后,和老村长详细了解情况后,符伟还在村里走访了许多村民,还采访了一些镇干部,仅用半个小时即完成《破千年习俗圆致富梦想/居便村民移祖坟开良田千亩》一稿。

  “当时已是入冬时分,天气很冷,但我写稿时很兴奋,还有意将字数控制在千字以内,稿子发表后,我曾和新闻界的朋友说,这稿子很有可能拿新闻奖。”忆起当年写稿的激情经过,符伟至今仍掩饰不住兴奋之情。他说,因为当时没有电脑,稿子写好后,他立即拿着手写稿赶往招待所旁边的打字店发传真回报社。1999年12月6日,此稿刊发在海南日报一版,后来获得海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目前已有70多户村民迁坟开辟良田发展种植业,与12年前相比,共增加土地利用面积达3000亩。”文海说,居便村现有179户970人,绝大部分村民主要靠种植香蕉谋生,目前全村香蕉面积3000亩,人均3亩多,部分村民甚至到邻近乡镇和村庄包地种香蕉,面积达1000亩左右。

  居便村的举动带动了周边村庄。大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除却居便村,报英村、大田村、新宁坡村也有不少村民种香蕉。

  11年过去,重新审视当初的报道,符伟又有了新体会。他认为居便村民移祖坟开良田千亩,这体现了海南西部农民、尤其是海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经济意识的觉醒。

  符伟说,东方市的殡葬陋习现象较为严重,在十几年前,迁祖坟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居便村村民在12年前就敢于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他对此感到由衷的佩服。

  如今,经过多年的引导和发展,海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瓜菜生产供应基地、热带水果种植基地,特别是在东方、昌江、乐东等少数民族地区,一幢幢“香蕉楼”、“芒果楼”、“瓜菜楼”耸立在村里面,出现了许多解放思想、敢于破除旧观念而率先发家致富的新型农民。

  作/品/延/伸

  《破千年习俗圆致富梦想/居便村民移祖坟开良田千亩》见报后,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居便村,继文开庆主动迁祖坟辟良田种香蕉并发家致富后,这个少数民族村庄的其他村民纷纷群起效仿,1998年起,短短几年间就有30多户村民移祖坟开良田千亩。

  1999年12月1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特意到我省著名的香蕉村——居便村考察。当听到陪同考察的海南省领导介绍说,村里的黎族农民们为了扩大生产,把祖坟集中迁葬,增加了1000多亩耕地时,温家宝赞道:这是移风易俗的大好事,不容易啊。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