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兴:在改革中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王光兴谈起椰树集团依旧信心满怀。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本报记者 魏如松  通讯员 何春玲

  椰树集团董事长王光兴,是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企业家。

  谈及1989年赴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时的情景,王光兴说,这是改革开放后一次盛大的劳模表彰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劳模,我深受鼓舞和感动,体会到党和国家对劳模的重视,让我们企业家在改革的过程中,更有底气,更有干劲!”

  劳模就是要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王光兴所在的椰树集团,经过20多年风风雨雨,企业从频临破产,发展到如今创造税利30多亿元,在拼搏中干出了一番事业。

  敢挑重担的“灭火队长”

  斗转星移,20多年时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王光兴从1986年起担任海口罐头厂厂长一职,在这之前,他当过工人、车间主任和工会干部,抓过企业管理。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只要他一到,工作就会有起色,有变化,他也成为了企业的“救火队长”。

  1958年,王光兴进入罐头厂工作,他经常一整天吃在厂里,睡在厂里,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从未感觉到累。

  王光兴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是妈妈一人含辛茹苦拉扯大他们姐弟3人。“母亲靠卖旧衣服维持家里的生计,经常晚上8、9点钟还回不了家。我从很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初中从海南侨中毕业后,王光兴为了不再给家里增添负担,报名来到海口罐头厂当上了一名临时工。

  “刚开始,我在厂里搞宣传,办板报、印报纸,干完这些,我也闲不住,总是跑到车间帮着工友刨菠萝,运材料,做杂工。”

  不到半年时间,厂长、书记看到厂里来了这样一位勤快的小伙子,直夸他:“这个年轻仔不错”。

  很快,厂领导把王光兴调到了办公室当文书。

  “当文书,负责机要文件的发放、整理等工作,我又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在科室工作,许多同事都习惯坐在那里,王光兴却觉得当一名工人,不能离开车间,他主动到一线帮忙。

  天气热了,他会主动挑来开水,送给车间的工人喝。

  台风来了,大风把茅房的屋顶掀开,他会找来工具把屋顶修好。

  厂里参加东西湖清淤劳动,虽然泥里藏有玻璃渣,他也会第一个跳进去,排水清淤。

  1983年,王光兴被海口市委调到海口饮料厂任厂长和支部书记。由于体制老化,产品单一,这个企业奄奄一息。

  王光兴带着调研组跑遍岛内各市县和岛外一些省市,回来后,他郑重宣布,要把之前的生产型饮料厂变成生产经营型企业,他要破除大锅饭。

  推行系列改革之后,在他来的第一年,就使这个企业盈利100多万元。

  正当王光兴要带领企业再造佳绩之时,一纸任命将他派到严重亏损的海口电子工业总公司。

  有人认为,王光兴不懂电子,怎么能领导一个拥有众多高级工程师的电子公司呢?

  王光兴看来,“在某些特定时候,领导的职能,首先是调动人,而不是技术。只有调动了人,才能调动技术。”

  他在灯下苦熬无数夜晚,制定改革方案,使绝望的电子公司出现生机。

  就在王光兴救活两个企业后,另一家重点企业,椰树集团的前身海口罐头厂经营出现危机。

  “五年换了四任厂长,还是没有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企业每况愈下,濒临破产。”椰树集团老员工杨曜光告诉记者,厂里工资发不出,每个月20号,职工报销医疗费的队伍排成长龙,很多技术人员都跑到外边干活。

  就是在这样迫切的情况下,罐头厂厂长的人选问题成为海口市领导的当务之急。在一次会上,有关领导提名王光兴出任罐头厂厂长。

  “当时企业720多万的资产快亏完了,差2万块就要破产。企业里的年轻人,找对象都困难,工厂工资都发不起,哪有姑娘肯嫁给你啊。”王光兴曾在罐头厂工作过20多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

  但是,当他再次走进这个企业,看到却是满目荒凉,一片死气沉沉。

  “组织上信任,让我挑起这个担子,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不能低头啊!”当时已被认为是“救火队长”的王光兴,在基层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6年,作为亏损大户,海口罐头厂成为各方关注的对象。

  王光兴到罐头厂第一次召开全厂干部会,他请干部们提名,以厂长名义开除几个最难管理的工人。

  “别人怕,我却不怕!”王光兴说。8天后,厂里公布开除了3人,其中就有一个是他老同学的孩子。

  第二次开职工大会,他宣布工厂要大解体。由一个厂分成9个分厂,各自适应市场,找活路。

  接下来,王光兴这一招更厉害。全厂要有500人发一半的工资。

  王光兴改革中的一系列举措,在整个罐头厂炸开了锅,各种矛头直指这个厂长。

  “罐头厂的改革是五马分尸,不会有结果。”

  “一下扣工人这么多工资,他这个厂长还让不让人活啊?”

  “破罐破摔,能摔出个新罐头厂吗?”

  质疑声、谩骂声在王光兴耳边回响。他的妻子被骂得难过,逼他写辞职书。儿子也劝他别干了,因为说爸爸坏话的人太多。

  王光兴却从多年一线积累的管理经验中认定,企业亏损,亏就亏在铁工资养活懒汉,铁饭碗让人不思进取,铁交椅埋没人才,只有把这个破罐子彻底摔破,企业才有希望。

  改革,就是要分灶吃饭、拉开差距、奖勤罚懒,让多劳动者得到好的回报。他亮出了一把敢于挑战禁区的改革利刃。

  一把钢钉放到他嘴里,也得用力去咬

  如今,时隔20多年,回想当年罐头厂改革之初的风风雨雨,椰树老技术员曾礼德仍感慨万千,“改革说起来容易,真实施起来,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非要有一股豪气与霸气不行。”

  王光兴砸烂了“铁交椅”,一些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干部下了台;他打破“铁饭碗”,原本混日子的员工没有了立足之地。王光兴的改革,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曾礼德回忆,那时候下班,有人甚至会在路上堵着王厂长谩骂,他不得不经常绕道回家。市里边的告状信,差不多每个礼拜都有三四封。

  “当时,说老实话,我也确实为此睡不好觉,失眠过。”王光兴说,这么多误解,是工人对改革的不理解,如果因此疑惑、焦虑,而辞职,改革将前功尽弃。

  曾礼德说,当时,王光兴对改革的态度很坚决,“即使把钢钉放到他嘴里,他也会尽力去咬。”

  实践证明,王光兴到任的1986年,罐头厂减少亏损300万元,到1988年,企业实现赢利240万元。

  起用懂管理的有德人才

  20多年改革的历程,椰树从一个连续5年亏损的小厂,发展到如今年产值20多亿元的天然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企业。

  如今的椰树,为6000多名员工提供就业机会,企业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如今,王光兴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把椰树的企业精神传承下去,为椰树百年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懂管理的有德人才,才有资格做企业的领导人。”王光兴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本事再多,假如不会做人,不能做到让人相信你,那么,你也将会无法获得做事的平台和机会,终将一事无成。

  王光兴提出的选人用人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源于他成长的轨迹,是他反思众多做人做事经验教训后而理出的思路。

  (本报海口 5月17日讯)

责任编辑:霍筱薇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