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城”路在何方?为城市交通支招

  作者:熊传东

  今天,中国城市正流行着一种怪象:“城市一大怪,开车没有走路快;一路走来一路摇,一周摇到外婆桥。”生动地影射了城市交通拥堵的严峻形势。交通需求过度膨胀与城市道路承载能力产生尖锐矛盾,使得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

  城市交通破解——何破何解?城市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往返于武汉与其他城市之间,时常为进城与出城而烦恼。可是,一旦换位思考或沉着冷静看待交通问题时,方才发现,交通拥堵的确是件让人头痛的事。然而,交通拥堵不是那一个城市的病症,交通拥堵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的一大通病,而且,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已成为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城市当前最重要的头号城市病,全国其他城市相继出台或正在出台或已经实施的相应措施、法规、制度、政策等以求破解交通难题。笔者以为,纵观中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产力的快速翻番和生活水平的高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持续存在,它不是仅靠政府就能解决的问题,城市交通部门和相关执法部门等已显得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它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个单位、各个部门、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只有全民参与,以期共同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破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

  今天,当我们站在城市交通拥堵的红绿灯路口——问路,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笔者为城市交通支招三十六计。

  第一计:倡导公民文明行驶,规范行人文明行走。其实,不难发现,行人横穿、乱穿马路也会致使道路更堵。因为,行人乱穿马路,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因为,人车混行是加剧路面拥堵的症结所在。首先让行人做到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城市交通顺畅的第一步。

  第二计:建立健全122全自动交通网络指挥系统。在现有的122交通报警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一个交通科技含量高、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的交通指挥控制平台,以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正规化模式的全无线集群系统,此系统要覆盖全市各个交通指挥中心和各区指挥中心,包括实时电视监控、自动报警服务、信号控制、交通信息管理、交通诱导等全套办公自动化和信息高速处理功能。实现信息共享,以增强交通管理统一指挥、分区负责与协同作战和密切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

  第三计:增加道路资源供应量。扩建高架路、高架桥、人行天桥、立交桥、轻轨和地铁等“城市立体式交通”是城市破解交通难题的重要工程,也是解决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却非治本之策。

  第四计:提高现场值勤交警现代化交通装备。以增强各交通警点协同作战快速化能力,能准确就地纠正违章和处置突发事件。防止警点交通要地拥堵现象的发生。并建立应对重大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

  第五计:加速建设城市交通干道系统、单行线系统、机动车专用线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行车行驶系统等。为实现交通渠化分流缓解交通压力和加速规划建设环城交通分流车辆运量,为增强和提高交通硬件支持能力打下基础。

  第六计:建设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分层次、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通行时段限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防止在市中心和重要路段造成拥堵现象。

  第七计:合理利用“公交优先”政策。就现行城市提出的“公交优先”政策,有利有弊,公交车辆低速行驶,造成延误,从而导致拥堵,要么一到站,各路交通车辆一路到站,依然造成拥堵,公交线路设置得不是很合理。所以,要合理利用“公交优先”政策,在提高运行速度的同时,更要从交通规划与管理、城市硬件与软件方面双双入手。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公交优先”政策。

  第八计:推行“单双号限行”应成为城市交通管制的权宜之计。针对市内道路相对稀缺的公共资源而言,道路外延式的拓宽永远满足不了车流量的刚性增长。所以,实行“单双号限行”管制也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之一。

  第九计:全城“电子眼”监管交通,实时监控路面情况。在城市所有重要路口、路段、交通要道等增设“电子眼”,为规范和管理城市交通提供参数依据。

  第十计:车载广播直播路况或交通路牌电子显示路况。在所有道路重点路段,增设交通路牌电子显示屏。及时、准确地提供全城重点路段的交通拥堵状况,为车辆安全畅通行驶提供参考和选择路径。

  第十一计:建立应对恶劣天气变化的应对机制。如遇大雪积雪、大雨积水、酷暑高温等现象,相应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方案。以免因恶劣天气变化给城市交通带来严重性的灾难。

  第十二计:在全市增设交通岗、巡逻岗、协勤岗,同时延长值勤时间,因为,一般城市道路黄金时间会持续到晚上九点左右。如果交警按时下班的话,剩下的城市交通将乱成一团麻。特别是对关键点、线、面则还要设深夜巡逻岗。只有做到这些,城市的交通拥堵将从各个方面一步一步得到破解。

  第十三计:限定几条重点路段和地段为拥堵路段,并规定在相应时段驶入该路段而同时发生交通拥堵现象的,要收取相应的“道路拥堵费”,因为明知此路段形容拥堵还要进入此路段的,应当收取一定的道路通行附加费。可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在拥挤路段实行电子自动收费系统。

  第十四计:严管车辆乱卸货和乱停车等现象。特别是在繁华路段或交通要塞地段,当街卸货、车辆乱停等已成为交通拥堵的“毒瘤”。针对一些大超市、大商场、大公司,甚至搬家公司、搬运公司等车辆乱卸货和乱停车的现象要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五计:严防出租车在街口或沿街等客现象。这是隐藏的交通隐患。特别是在一些“窗口”地段或一些商业繁华或重点路段,出租车司机专选择这些路段等客、载客、拉客。名为客人着想,实则成为了拥堵交通的隐患。

  第十六计:控制车辆空车行驶率。控制公车专返空接送有关部门人员,鼓励有关人员返程乘坐公交车或乘坐出租车,同时更要限制出租车空车兜客行驶率,规范出租车调度和停车场站,实现动态控制,用户电话要车时即可就近调度。

  第十七计:严禁乱摆摊和乱设点等现象。这是公开的交通隐患。在一些主要街道或大道上,一些商贩明目张胆地占用人行道甚至机动车道等。他们“无形”中把行人“挤”到了机动车道上,特别是在一些公交站点也有类似的现象。本身就“挤”,导致人挤人,车挤人,车挤车。如此状况,不拥堵才怪。

  第十八计:限制私家车和限制一家购买两辆以上的车辆。在推行“单双号限行”的同时,限制私家车和限制一家购买多台车辆虽是无奈之举,但也是缓解交通压力的一大举措。当然,限制私家车并非要取消私家车,只是在市内重要路段限行,至于私家车外出等不限制。

  第十九计:大力推行“办公居住同在、学生就近入学、购物不乘车辆。”等城市硬软环境的和谐体系。从城市规划入手减少出行率、缩短出行距离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先决条件。引导城市用地朝通勤短程化和功能混合化方向发展,及时疏解城市功能,鼓励近业择居、就近择业、近学居住、近地购物等。

  第二十计:严控军车、政府车辆等特权车辆行驶率。因为这等车辆一旦上路,有一种横行的倾向。所以要尽量控制此等车的行驶率。

  第二十一计:限制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学。为缓解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的情况,应限制家长每天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学。鼓励学生乘坐学校公车,从小学会为城市交通畅通做点儿贡献。

  第二十二计:严禁本地车挂外地牌照或外地车长期居住在本地城市。无论是那一种情况,均占了本地交通道路的资源利用率。

  第二十三计:禁止车辆停在街道和马路上,特别是停在重点路段和单行线的道路上。到附近购物和办事的车辆,在规定停车场所满额的情况下,也不得将车辆随处乱停,甚至停在交通要塞地段。

  第二十四计:限定单位购车数量、类型等,不可让大型单位或公司无限制地购买车辆,要有相应的车辆限制数量。

  第二十五计:城市路牌要简单明了,要让驾驶员能看到交通指示牌行驶得一目了然,免得一些车辆在道路上瞎转,空占交通资源。

  第二十六计:重要路段、重要地段、重要建筑群、重要广场、重要人群聚集地、重要单位,实行交通封闭式通行,但要为行人预留足够的通道。

  第二十七计:限制私家车出行率的同时,也要适当控制公交车、出租车等数量,特别是要控制摩托车、电动车的数量和合理行驶,还要指导自行车也得遵守交通规则。

  第二十八计:繁华地段等杜绝大型活动,特别一些大型商场、单位等,专选择繁华路段组织或举行大型活动,严重阻碍了交通,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第二十九计:严禁不合格车辆上路行驶。脏车、报废车、车况不好、燃料不足、新手车等车辆杜绝上路,以免临时出现故障导致交通拥堵。

  第三十计:公车更要限制数量。在限制私家车、公司车辆的同时,更要适当控制政府机关的车辆数量。因为,政府机关的车辆在道路上返空率较高,大大占用了城市道路使用率。

  第三十一计:控制大型的迎亲车队、送葬车队、宣传车队、游行车队在重要交通路段行驶,此类车队是阻碍城市交通的一大隐患。

  第三十二计:白天一律严禁运输车队在城市重要路段通行,此类车队载重量大,有的车型特殊,而且速度慢,多半时候造成了交通拥堵。

  第三十三计:改善道路配套设施和辅助设施。道路的维护和保养尤其显得非常重要,城市道路的好坏直接影响交通畅通的快慢速度。

  第三十四计:规范各停车场所与外界通道的交通秩序,往往因为车辆进出某停车场所,导致周围几条线路的道路造成“感染拥堵”现象。

  第三十五计:科学指挥和科学管理好环型、环绕、转盘等地段的交通标识和交通信号灯,拥堵多半出现在这些交通地段。

  第三十六计:实行“错时上班制”,即错开上下班时间制度。此举虽也是无奈之举,但也是从源头上解决交通拥堵的举措之一。此举不需要任何经济投入,只需要进行必要的组织安排。市内各单位按区域或按行业或按类型,实行错开上下班时间,并将作息时间表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公布。

  今天,尽管各城市正竭尽全力、投入巨资、修路架桥、控制车辆等,力求交通拥堵的破解之法。然而,“病情”不仅毫无缓解,更是雪上加霜。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甚至出现“路通到哪,车堵到哪”等怪象,凸现出“到底路堵车,还是车堵路”的交通激辩。

  没有一剂“良方妙药”能解城市拥堵之症,没有一方“奇思妙想”能化交通拥堵之结。

  放眼四望,宽阔的道路依然是流动的“停车场”;行走在路上,车在爬行,人在烦闷;汽车时代的“城市病”日复一日蔓延加剧;城市越摊越大,道路越修越宽,人口越集越密,生活越来越好,车辆越开越慢……

  敢问“堵城”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从我做起,连着你我他,为城市交通减压;从走路开始,全民参与,走好脚下每一步路;从现在开始,人人参与,迈出城市的每一步文明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