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一曲从天落,信心峙于重建时

  南海网论:悲歌一曲从天落,信心峙于重建时

  南海网编辑部

  昨晚的海南《风雨同舟》大型赈灾义演活动中,观众和主持人几度落泪。的确,恰如网友所言,灾难考验的是坚强,但首先考验的是良知。有良知的人都感同身受,都倾力相助,而“海南人”内心里充满了感激,省委书记卫留成一连说了四个感谢。

  悲歌一曲从天落,但看人间今非昨。曾经的风调雨顺、海晏沙白,变成了如今的满目淤泥。回首10天以来的风雨如晦、人情冷暖,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总有一些值得敬畏的事,值得感念的人。尽管我们遗憾地发现,部分平日里财大气粗、颐指气使的知名企业,包括在海南囤地、从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利好中大获其利的企业,却没有出现在昨晚的捐款名单上。但是,海航、南航、雅居乐、半山半岛等一大批爱心企业都为海南洪灾而慷慨解囊。在抗洪抢险的过程中,没有谁对武警官兵有什么微词。社区意识、志愿意识的唤醒,网上捐赠的“微力量”传递,凡此种种,汇集了四方辐辏而来的爱心,鼓励我们从废墟上爬起,整装再发。

  信心岿然屹立。因而互相鼓励、温暖,从伤痛中汲取力量,满怀希望地前行。劫后的海南,必将美丽如昔,正如来年的凤凰花将如期绽放一样。

  灾难,必定会导致社会、发展的断裂,乃至嬗变。但弥合的意愿,生活的愿景,也必将促成灾后重建力量的合流。自救的力量,对未来的信心,对公平的期望,就是灾后重建的一种战略资源。可是如何用好?则深意存焉,这也是连日来网上舆论中一直忧心忡忡的声音。灾区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认可,取决于行之有效的制度他律。比如,虽然不必事无巨细皆领导躬亲,但对“感城事件”后的海南基层组织,在灾后重建中还是不要过度信任。虽然不必一直哭丧着脸,但在情绪敏感的被灾同胞面前,请保持应有的细心、理解和尊重。

  其实,海南在灾后重建中所面临的困难,都无非是“中国式救灾”的老问题:政府信息如何进一步公开、透明?灾后重建的工作如何快速、有序、公平地推进,如何恢复外界对海南旅游的信心?善款的使用如何保证全部用于救灾,且卓有效率?任重道远的“人的重建”工作如何开展,以确保对人的尊严?事实证明,汶川、玉树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那么,海南这一次能否有所作为?面对全国各界通过慈善、祝福给予的信心,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交代?无论如何,将信心转化为灾后重建的合力,明白“制度建设是最好的公关”这一道理,或许是当前海南最为要紧的事。

  西哲赫拉克利特曾说,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因而重建家园,就是揖别泪下如珠的日子,开启一个挥汗如雨的时代。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南海网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