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两会:委员建议加快海口排涝工程建设

  代表委员建议

  加快海口排涝工程建设

  本报海口2月14日讯 (记者林伟)去年10月海口市连续两次遭遇强降雨天气,城区和羊山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在今年海口市“两会”上,人大代表刘成才等建议,“十二五”期间,海口市应加快城区排涝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

  据了解,濒海沿江的海口市地形地势低平。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许多调蓄洪水的湖泊、河沟和低洼湿地不断被挤占,自然调蓄能力大大减弱。近些年海口市城区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城市发展与排涝工程建设并未同步,排涝工程建设规划相对滞后,城市排涝系统不完善、排涝标准低。每年的汛期,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海口市经常出现强度大、范围集中、持续时间长的强降雨,加上受海潮的顶托,造成城区大范围严重积水。

  刘成才说,海口城区内的大同沟沿线区域、龙华路一带、长堤路沿线区域、海甸三路、美舍河入海甸溪附近区域等都极易发生内涝。有些地段的积水常常超过1.5米,给群众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方便和财产损失。

  刘成才认为,应把城区排涝工程列入海口“十二五”规划,尽快组织专家修编城区排涝规划,提高排涝工程设计标准,设计、建设能抵御50年一遇的排涝系统。他建议,有关部门首先应把现有的排涝沟加大、加深、加固;新建重要区域的排涝沟分流排涝;建设排涝闸,海潮顶托时关闸,退潮时开闸;同时要建设排涝泵站,把排涝泵站分为二级,其中出海排涝口和出江口规划设计为一级排涝泵站,其他区域规划设计为二级排涝泵站。

  他还建议,海口市可考虑出台《海口市排涝设施、设备保护条例》,制定城区排涝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建设防汛排涝指挥系统和安装网络监控系统,能实时快速决策、指挥防洪救灾抢险等工作。

  政协委员吴均路说,龙华区的龙桥、龙泉和琼山区的龙塘等镇,大部分农村地处羊山腹地。2000年、2008年和2010年该地区就发生三次大面积的内涝灾害。他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一些基础设施在建设时,没有对水系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采取相应排水设施,导致原有的水系流向遭到严重破坏;其次是羊山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吴均路建议,政府应加强羊山地区各村庄之间的排洪体系建设。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找出羊山地区内涝的形成以及地形地貌等主要原因,修建科学合理的排洪设施;要严格保护羊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的原始植被、湿地(包括水系)和土壤;任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充分论证,是否影响生态环境,尤其是否影响排水系统。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