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如何告别“富财政穷民生”?

  南海网论:海南如何告别“富财政穷民生”?

  南海网编辑部

  在两会上引起热烈讨论的海南“十二五”规划有两个数据备受瞩目:一是“十二五”结束时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达到2:3:5;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番,即年均增长约20%,高于GDP的增幅(13%),首次与财政收入的增幅(20%)持平。

  应该说,这个规划数据,将直接影响着海南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第三产业占了半壁江山,契合国家战略的方向,同时将在以旅游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中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拉动消费。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幅与财政收入的增幅持平,意味着中国多少年以来生产型、高积累的发展模式所派生的“富财政、穷民生”现象,到了如今,无论是尝试性的实践,还是刚性的规划文件,都给予了终结。对于海南而言,今后的预期,将迎来一个“强岛”与“富民”相协调的时代。

  这是因为无论庙堂,抑或江湖,无数鲜活的事实,使人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时过境迁,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财富的分化,已经再也不能像30年前那样,可以带来正面的改革收益。

  国际旅游岛建设,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探索,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海南要在五年后彻底摘掉“欠发达地区”的帽子,另一方面,它要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必须使新的发展模式在公平和可持续的轨道上运行。那么相应地,处在十字路口的改革,我们别无选择地走向了民生导向的时代。

  对比一下历史数据,就可以更清晰地发现这一点。在过去的五年,海南的GDP年均增长13.3%,财政收入是31.6%,城乡居民收入是16%左右。但是,海南在改善民生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十一五”期间的民生投入952.7亿元,比“十五”增加了2.7倍。特别是去年,新增财力的86.4%和市县上缴土地出让金的65.7%投入了民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是,相比之下,为什么老百姓的口袋还鼓不起来?这就值得深思。除了从民生投入到产生实际的效果的时滞周期的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力不足,和存量改革没有很好的铺开。

  今后,如何有效地落实“十二五”规划中的民生指标,促进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在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的市县委书记,几乎无一例外地寄希望于就业机会的创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然,这并不是说“授之以鱼”的价格补贴等措施不重要(在配套措施尚不到位的改革前期,直接的价格补贴是十分必要的),而是不能过于依赖,越到后期,通过市场的调整后它越应该淡出。虽然增加居民收入的办法,不仅仅是增加就业这一项,但这也提醒了我们,民生导向的时代,其实发展的任务并未减轻,在统筹与效能方面,依然面临大考。对矛盾的理顺和化解,也不可能是一曲自然到来的田园牧歌,执政智慧是至关重要的。驾驭复杂形势、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就成了海南干部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在民生等关键领域实现改革和突破的一项核心的本领。

  未来的五年,海南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们还远远没有攀升到一个人迹罕至的高度。在走向“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的路上,胸怀是一方面,汗水是一方面,脑力也是一方面。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南海网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