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灾难来敲门 唯有人道精神相偎依

  文/李晓亮

  当灾难来敲门,唯有人道精神相依。不为别的,只因我们都是人类。

  “灾难没有国界,全球化带给人类最大的益处之一,乃是休戚与共的情怀。”所以,在一国遭受的黑色巨灾面前,这个春天里,我们不再在樱花树下浅斟低唱吟风弄月,而是精神依偎,同气连枝,虔诚祈福。

  9级强震,以及由此诱发的海啸、核泄露、火灾、火山爆发、电力不足、工厂停产等强灾后续连锁反应,恐怕要将日本拖入二战后最大的危机阴云之下。

  突如其来,甚至顾不上敲门,灾难已登堂入室,震恸天下。直到现在,远赴日本的中国记者在东京,都还能常常感受到如坐船般的眩晕,室内家具还时而发出“咔咔”的“预警声”。这些都真切预示着,一个再坚韧的国家躯体,也可能遇到远超其承受能力的伤痛。国民伤亡以及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还只是眼下最直接的损伤,强震带来的各方面后续负面影响,目前或还难以评估。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自然灾害就是以这种雷霆万钧,地裂天崩、恐怖狰狞的面目示人。在自然天威面前,一切都显得微渺不足道,但人类这一物种以及人类文明,却在这个星球延续数百万年。

  人类文明能够薪火相传,并非千百年来,从未遭遇天灾,一路顺风顺水。既然当代不断频发爆发令全世界闻之变色的地震、海啸、核危机等,历史上自然也一路都插着“旱、涝、疫、病”等悲情路标,而且那时的抗灾能力和减灾手段和重建技术,不如今日之万一。可以想象,任何一个稍大一点的天灾,就不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能够独立承担的。或许在没有“国家”、“民族”这些概念之前,人们就是携手相依,守望相助,在互助互救中共同渡过劫波的。

  饱经忧患,多灾多难。从某种层面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各种天灾人祸不断抗争,并在这种抗争中不断寻求进步发展的抗灾史和救难史。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人类进步中获得补偿:不论是技术的更新,文明的传承还是在灾难中熠熠闪光的人性崛起和人道关切,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撑。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不仅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诗句,也是今天在大灾面前,全球共援的基本价值共识。有评论人写到,“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体会到对方的苦难,扶危济困,才会‘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恻隐之心,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人间有大爱”,有时这不是一种伪煽情,而是人们从内心精神需求出发的对同类扶危济困的本能。灾难则最彻底地激发了这一本能。

  汶川地震,日本驰援,日本蒙难,中国救助。这不是简单的投桃报李,救济行为本身没有多么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灾害面前,人类一家。无论谁受难遭灾,所有人都有着切肤之感,揪心之痛。各国急援,是作为整体的人类,对受创的部分的救济和修复。这种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信仰,是基于人性的仁爱悲悯的力量,是善的力量。

  只要这种爱还在,任何灾难,哪怕是超强9级巨震,也难以对人类造成致命创伤。人道精神和人性力量,是各种物质救援手段之外,极其重要的内在的精神修复力量。这种力量没有国别的影响,没有语言的隔阂,超越信仰的区别,安抚着那些受伤的国家和民众,驱散了灾难后最折磨人的孤独感和绝望感。

  灾难终将过去,人性永远挺立,没有人是孤独的,虽然天各一方,我们精神相依,虽然力量有限,但在灾难敲门时,我们站在一起,共同承担伤痛,祈福平安。不为别的,只因我们都是人类。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精品文摘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