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字号:

王鲁湘:纪念黄帝与拜祖的意义

来源:中原网 作者: 时间:2011-03-18 19:17:53   

  为什么要定三月三这一天拜祖?这个季节,不管动物植物还是人都春情萌动,所以古时候就定了这一天,这一天是生育的日子,是一个播种的日子,是一个人类自己再生产的日子。但是后来由于我们汉族文化中间儒家的东西,比较讲究文明以后,就觉得这个东西不文明了,然后这个生活习俗从我们的生活中间淡化了,这个节日就从我们重要的节日中间消失了,但是大家去南方,尤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把这个节日以及它的内涵完整的保留下来,大家知道三月三傣族的波水节,南水稻山上对歌,抛绣球,月亮上来了,男女牵着手进树林子了。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现在纪念黄帝,轩辕黄帝有两个重要的日子,一个是祭陵,那是在陕西的黄陵县。衣冠冢,然后一些大臣把衣服埋下来作为纪念他,怀念他的地方。这叫祭陵。而清明这一天是我们怀念失去亲人的日子,失去先人的人。这个是把死亡示意的一个日子。我们祖先有非常浪漫文学的这种素质,他们能够把一个纪念先人,一个以死亡为主题的日子搞得如此诗情画意,然后三月三是在清明之后,而且时间咬的很紧,这是一个生命的日子。一个生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在黄帝出生的日子。我们经常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过西方的节日,有耶稣遇难日子,就是去世的日子,但是有复活节,就是耶稣复活的日子。复活神话是很多宗教及其重要的神话,代表重生。我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三月三传统古代原始社会里头,一个和生育有关的日子里头,我们来拜见黄帝。是不是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有一种复活的感觉。特别是我4月5日在黄帝陵我主持了全球华人大祭祖,我从那边祭完祖没几天,就来到这个地方,我的感觉很强烈,先死后生。我感觉轩辕黄帝又活过来了,重生了。这是我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三月三定位拜轩辕黄帝的日子。再没有其他的权威领导或地方领导给出其他答案之前我就做这个解释。

  清明节主持黄帝祭祖的时候,也请了一位台北西南大学历史学家来讲一讲黄帝和炎黄是怎么回事,现场也是有几十位大学生现场互动。有一位大学生给西北大学教授提了一个问题,就是我这个题目,我们为什么在今天祭拜轩辕黄帝?即使他有五千年了,跟我们今天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祭拜他?当时因为现场直播,只能给我一分钟的时间回答,实际上我几乎没有给出什么回答,我当时给提问的人说,你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我们今天的人心里头的一个疑问,历朝历代的人都有这个疑问,具体的我查到的根据就是康熙七年。康熙七年的时候,陕西的黄陵县那个时候叫中部县,轩辕庙在那个地方,黄帝的衣冠冢在那个地方,从春秋时候,历朝历代都有去哪里祭拜。但是,那个轩辕庙已经破败不堪了,中部县当地的一个父母官,经常在那个地方接待一些要员。他们看轩辕庙黄帝驿馆,说我们这么伟大的一个祖先,怎么才这么小的一个庙,而且如此破败不堪呢?你在这里作父母官能不能想办法修一修。当时他们一个县没有钱,只有募捐。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修轩辕庙。人家说,这个庙这么破我为什么要修,轩辕是谁?我为什么把钱给你?所以他必须回答这个问题,他才能募到钱。我觉得在我所察看的所有有关轩辕黄帝历朝历代文献中间,是写的是非常深刻的,可惜因为是一个小小的文史资料没有人重视它。他怎么回答的呢?我一会儿后面再说。

  我现在交代重修轩辕庙一个时代背景,这个序写于康熙七年。满清政权入关,那个时候应该说国内的民族矛盾,特别是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同满清贵族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王朝,是比较单纯的,同时也是疆域和版图最小的王朝。宋朝和明朝,疆域和版图所以小,是因为归缩到所谓汉文化这个区域里头。明王朝是历史上历代王朝中间,应该说这件大汉沙文主义最严重的一个王朝。所以如此我们看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情非常多,在宋以前,我们没有听说江山改朝换代的时候有那么多官员,尤其知识分子文人为这个王朝殉葬。可是到了明王朝的时候,多少人为明王朝殉葬。所以清代以后,必须解决一个文化认同问题,一个民族关系的和解问题,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单单凭借武力,扬州十日这样惨烈的屠杀政策解决不了。所以当时统治集团高层吸取了历史的教训,采取了一手用武力坚决镇压,他的文化除了古老的萨满教以外,基本上是一张白纸,被他征服的民族,反而是有文化的,文化都比他高。

  他对待这些被征服的民族的文化采取了很谦虚的政策,拿来主义。把别人信奉的好的东西统统拿来,纳入到自己的现实的政治需求中间,然后建构了一个庞大的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中华文明的一个体系。他们对汉族的文化心理进行很深入透彻的研究和琢磨,汉族人他们心里头那个神到底是谁?大家知道去紫禁城到故宫参观的时候,坤宁宫皇后的那个寝宫。第一夫人寝宫地位发生很大变化,仍然是第一寝宫,大婚典礼然后也没有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坤宁宫干什么呢?每天早上杀猪,到坤宁宫有三个锅,一个锅放一个猪,一个锅放一头猪,一个是切糕,每天早上所有当天上值夜班的人吃。杀猪,祭祀他们在关外的时候就已经信奉的三个最高的神。第一个是释迦牟尼,第二个是菩萨,第三个是关羽,而且据太监的回忆,这两头猪很可能是杀给关羽吃的,因为佛和菩萨肯定不吃肉。也就是说清朝入关之前,他已经信奉了汉族一个神,关帝三个最高的神,可是进来以后发现其实汉族人信奉的这个神不是这个,还有比这个关帝更厉害的。他们先是发现了孔夫子,就是孔夫子原来比关帝的地位高。所以后来康熙南巡的时候,就到孔庙祭孔,你们不是把孔夫子这样神圣嘛?我也一样把他看成这样。在下来一看,还有比孔夫子更厉害的角色,这个角色是轩辕黄帝。如果不去拜这一位神,汉族人还是不认你。所以大家记住一个日子,虽然在轩辕黄帝陵那个地方,据说从春秋时候开始,就有这个王朝派大员去祭。

  历史上多少王朝是不是每一个王朝都派人去祭了,这很难说。但是,确凿的有一个在清史正式记载的祭文,谁写的?顺治皇帝。再一看时间,非同小可,顺治八年。1644年,清朝入关,顺治登基,那个时候他才六岁,但是顺治八年的时候他14岁了,亲政。顺治八年亲政了,直接掌管国家权利最高权利的时候,他做了一件事,他写了一篇告祭中国?新郑黄帝的祭文,派人从北京舟车劳碌到了陕西的中部县,去告祭轩辕黄帝。被派去的是谁?河南人,著名的人物孟津大书法家王勃王爵士。清朝入关的时候,那么多的文人包括在朝廷做官的都自杀了。但是也有很多包括王勃在内投降,接受清朝给予的官职,这些人到了清朝统治自己的时候,开始要求对帝王忠贞不二的时候,又反过来把这些人记到了二臣中去。所谓一仆不侍二主。但是在顺治的时候,康熙的时候,通过这些二臣去影响更广大的汉族知识分子,让他们放弃抵抗接受现实,为这个政权服务,为天下苍生服务,这一直是清朝从顺治到康熙长期执行的一个文化战略。那么,王勃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对当时把这批叫做二臣的知识分子,现在我们的历史评价已经和当时不一样了。也就是说,在王勃看来,他归顺这个新的朝廷,他有自己文化上的理由。现在顺治派他祭黄陵,我估计这个短短的祭灵经过他的润色,说不定就是他起草,因此,这篇祭文里头,一定要说明一个大道理,就是满清的黄帝为什么在自己亲政的时候要来祭告黄帝,而且满朝那么多文武,为什么派我汉朝知识分子?因为他当时是一个代表性人物一个名人,这有象征意义,有政治上的意图。

  王朝的更迭是一种天命,一代一代的圣贤崛起,此起彼伏的创建新的王朝,都是在承继和延续一个道统。道统永远只有一个,但是治统隔几百年有一个变化。仍是一个道统在管着,这个意思就是顺治的意思。但是从轩辕黄帝一直贯彻下来的道统延续,丝毫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一个文人士大夫只要为道统服务的,你管他服务于那个皇帝呢。作为一个文化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你服务的是这个道统。你为这个道统服务就没有什么不对,没什么可羞愧的,因为道统不坠落不中断,祖先的精神血脉仍然延续。而且这种延续主要就是靠文人士大夫,靠知识分子。你都去自杀了,怎么办?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之书,到了这种时刻以死报君王,把他交给一批大字不识的人,天下怎么办?那么对满清的统治者来说,他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入关不久,就把这个中华文明华夏文明五千年这个道统他接上了。告诉读书人,告诉汉族人,我只不过也是那个道统中的一个新的治统,和你们没有什么不同,所以顺治亲征黄帝祭文,真的非常厉害。是对自己统治中国合法性的一个宣言,改朝换代对于自己权利的合法性,否则天下人不服,有了这样一个宣言,有了这么一个认识,就有了后来的一系列的文化政策。那么等到康熙即位的时候,告诉轩辕黄帝,现在是我当皇帝了,你要多多照顾我。而且,到了康熙的时候,他的自信心比顺治还要强,他直接在祭告文里头,治统放在道统之前,他认为当下的治统,就是有你这个道统以来最好的一个治统。我一点都不比你们所有的汉族黄帝做的差,我对你这个道统完全问心无愧。而且我的这个治统可以肯定的说会和你道统一样,要光辉灿烂。这就是康熙的信心。那么,我在这里再顺便解释一下,顺治这个称号怎么来的?我过去不懂,但是我看了顺治这篇祭文以后,突然明白了,其实顺治就是继道统而兴治统的意思。


  历代的王朝更迭,都喜欢用革命定格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一个字眼。但是在1644年,很奇怪的是这个推翻明王朝的政权,管自己叫大顺,而那个顶替明朝管自己叫顺治,不管是犯上作乱的农民军,还是取而代之的少数民族,在这个问题上都不敢称自己的叛逆,都要向天底下表白,我是顺,顺什么,顺民心嘛?当然是。但更重要的是顺道统,谁也不敢说是从我这里才开天辟地的,以前的历史统统都是野蛮史,从我这里开始才是人类新纪元,或者干脆像胡风1949年10月1写的诗,叫做“时间从这里开始”,过去的人没有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万丈豪情。大家可以看一看,孙中山先生,他是排满的,他排满是当时在东京在海外包括在国内,号召人们起来跟随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口号,革命纲领中间,这种农民起义军的口号。表面上看上去,好像孙中山是狭隘的大汉字主义者,从后来倡导的共和并不是这样一个人。但是孙中山有一点的的确确把自己的革命事业,看作中华五千年道统的一个延续。

  这里我们可以稍微回顾一下,当年的一些事情,我们可以看看轩辕黄帝在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时代的时候他所起的作用和占有的精神的心理的地位。1905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在东京建立报纸叫做民报。所有报纸注明时间,就是光绪多少年。为了与清朝划清界线,当时民报的法定纪年,他们就用了黄帝开始的那个纪年,把清光绪公元定位中国开国纪元4603年。他出版《民报》的时候,在《民报》的首页,还印了一张黄帝的画像。这个黄帝的画像上面有一行字,叫做中国民族开国之始祖,世界第一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这是孙中山封给轩辕黄帝一个封号。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了,中华民国成立了,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那么他当大总统以后,宣布很多法令,其中有一个就是正式决定民国的纪年,《民报》推算的黄帝纪年通令全国开始。

  中华民国元年被定为黄帝4609年,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换算,就能够推出来按照孙中山他们定的纪年,就能够推出黄帝纪年开始于哪一年?开始公元前2698年,这是当时东京一批史学家推算的,那么由于《民报》孙中山先生的威望,全国各地都接受这个纪年。可是有一个地方不接受,就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所在的江苏不接受,我们所说的黄帝纪年不一样,我们也用黄帝几年,但是算法不一样,他们的历史学家认为1911年黄帝4402年,所以,整个江苏报纸上采用这个纪年,比民国政府法定晚了207年,另外还有一些历史学家推算的结果又和这两个不一样,他们认为民国元年应该是4622年,比法定的纪年早了三年。那么后来这个黄帝纪年终于没有用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史学家意见不同意,所以就没有用下去了。最近网上炒我们现在用黄帝纪年。面临中华民国创造者他们面临的那个困境,大家就在开始的那一年又会吵的天翻地覆。黄帝元年相当于公元2674年,比中华民国法定元年又晚了24年,但是你们河南老乡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波阳先生他写的《中国人史纲》,采用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法定公元前2698年。那么不管采用何种纪年,黄帝的纪年都接近李学勤先生说的那个,我们过去常常说的中华文明五千年。那么也就是说在孙中山当时一批革命党人心目中间,中华民国以及他们的革命也是将近五千年的这个黄帝道统的延续。那么这个看法以同盟会的元老于右任,当时担任中华民国育幼院院长的说,写的非常清楚,这篇序言开头几句写的特别其实辉煌。黄帝国足之神,迄今为止对黄帝的称颂中间,最让人当荡气回肠的几句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间,他们有没有过一种心理,说自己也是这个自轩辕黄帝以来五千年这个道统的延续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这个问题很荒唐,真正的历史学家不屑于问的,但是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就想问这个问题。不是说历史的延续者,谁都会承认是历史的延续者,我说的是道统。那么我们现在能够找到的根据,最原始的根据就是1937年,清明的时候,毛泽东和朱德共写的祭黄帝的那篇祭文,这是最原始的证据,现在毛泽东手书的祭文就在书里。毫无疑问在这一篇祭文中间,承认中华民族的绵延,中国疆土的辽阔壮丽,都是轩辕黄帝开拓的伟业。

  但是,你读《黄帝本纪》的时候,当你熟悉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感觉很多地方相似,为什么这么相似?道统相似,不管几千年,你是什么政治形态,这个基本的道统,是没有变化的。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斗争的非常复杂的环境中间匆匆忙忙成立的,所以成立的时候,国歌也没有,国旗也没有,国徽也没有,都来不及。当时只不过是从民间一个中年妇女那个地方,征集到一个我们现在五星红旗的图案,大家说这个不错,就作为国旗。国歌就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这个代国歌代好几十年。但是国徽没有。所以开国大典的时候,天安门城楼上没有国徽,因此开国大典之后,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赶紧设计国徽。一个是继续登报向民间征集,另外一个赶时间成立两个专家小组,一个专家小组就是从解放区过来的张仃先生为首,中央美术学院为首的国徽小组,革命美术工作者,他们曾经设计了国徽,成功设计全国开国大典所有仪式。还有一个小组就是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为首,清华大学建筑系国徽小组。后来两个小组拿出国徽第一稿。我专门为这个事情跑到中央档案馆调阅很多资料。其中的主要的设计其实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然后两个设计小组都各自拿出自己的方案,民间征集的方案中间也有个别因素,后来被吸纳到最后国徽定稿中间,因此确确实实就是一个集体智慧的产生,谁也没有权利说我就是国徽的唯一设计者。
  我这里特别介绍的是,是被否定的梁思成林徽因的国徽原始方案,可能后面同学看不清楚,我可以解释一下从里头往外看,正中间大的金五星,下面四个小五星,代替国徽上头的中国共产党和四大民主党派,当时一个代表,就是我们参加政协会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四大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和农民,四大党派代表四大阶级,等于当时和中国人民的组成,所以这就是五星,这个五星的底下是一个红底,是用线描下来的一个齿轮,这个齿轮代表工人阶级,最主要的主体是这个白色的圈,这个是一块玉币,这个玉币下面刻的是唐代的特别流行的一座很高贵的花纹叫做唐草纹,上面汉代的历书,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叫汉隶。因为我们汉民族主体意识和我们国家主要疆域版图,以及我们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在汉代,所以特意挑的汉币,两个环抱是谷穗,一个政治上代表农民阶级,那么和里头的客轮和到一起,就是工农联盟,另外一个就是文化上的意思,因为古代改朝换代的时候,新的天子登基的时候,往往要有祥瑞,这个祥瑞最重要的是嘉禾,等于祥瑞嘉禾,下面有一个小的玉币,玉币作为一个底,拖着国徽。

  那么,张仃设计小组提出国徽设计方案在齿轮,嘉禾绶带五星上头,唯一的不同就是没有玉币,在正中间主体的位置上头所以我们把张仃的方案建成天安门国徽方案。这两个小组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头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梁思成林徽因把天安门放在共和国的国徽里头简直不可思议,因为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是封建帝王皇权的象征,怎么能够把他拿来放到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里头呢?他们坚决不能同意,然后他们说自己的这个方案第一非常高雅,的确非常高雅。而且,这个方案他用玉币,玉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东西,而玉币意味着完璧归赵江山一统。总而言之和到一起,能够很好的说明我们这个国家既是一个新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人为基础的同时和古代远古的灿烂的历史和文明有一种连续性,这是这个方案的一个优点。但是这个方案的缺点非常非常的明显。最主要的就是这个玉币是白色的,因为玉以白为尚,洁白无暇的玉才是上品之玉,可是殊不知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的语境中间,白色是一个很糟糕的东西,不愿意接受,所以这个方案等于一上来几乎未经讨论就被否定。

  而张仃先生又怎么来说明天安门的这个方案呢?因为当时候全国政协关于国徽的设计提了三条文字上的要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国徽的设计要能够说明共和国德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那么大家可以想像,梁思成这个方案中间,你到哪里找一个元素,来说明这个国家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我们在座有一些学广告设计,学绘制设计的,可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而张仃的天安门方案恰恰从这个角度定论的。他说,我们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1919年5月4运动开始,发生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开始,一个很重要的另外一个重新开始,又是在天安门毛泽东主席站在上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此一个天安门把两个历史的结点联系起来了。所以它是唯一能够拿来说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一个符号。

  另外,对于梁思成指责说,天安门城楼是封建帝王的象征,应该当成一个革命的对象来理解来解释诠释。张仃先生不同意。张仃先生是从延安过来的,1949年进了北京城以后,他穿着军装和当时王朝文先生去接管北京国内艺专。过去在延安哪有机会到紫禁城,走到太和殿跟前的时候,张仃先生就跪下,很多人的人吓一跳,你跪下你这是什么情感啊?张仃先生解释说,我跪的不是皇帝,皇帝早就从这里走了,我跪的是这个建筑,这个建筑是我们华夏文明文化的最高体现,凝结的是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我跪它有什么错?那么,他敢于把天安门拿到国徽里头作为主体的元素,也是处于这样一种理解。当然,最后双方争执不下,周恩来把这两个方案,拿到伟大领袖毛主席那里让他定夺,毛主席看了看,想了想,没多说话,国徽里一定要有天安门。所以梁思成这个方案,当然就被否定了,然后国徽方案被接受,但是国徽方案从美学上、从绘制的设计上头、从颜色上头上、从彼此各要素的关系上头,还要作很多重大修改,这个修改任务交给了梁思成。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由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群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和雕塑家们完成的这个国徽。

  我们在座很多的同学,可能已经不唱《我爱北京天安门》,那就是世代相传了。因为我们就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为什么爱北京天安门?每一个孩子第一次到北京到天安门的时候都感到很困惑,这太阳不是从天安门上升起来的?这个太阳是从长安街的东边靠近北京站的方向升起来的?太阳永远不会从哪里升起来,但是,实际上这个《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这个形象自从进入国徽的形象以后,张仃先生那个诠释,就成为了天安门的新的政治象征。它的内涵符号意义改变了,但是,有一个东西没变,就是道统。张仃先生对它的第一个解释是治统;对第二个解释是道统。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推测毛泽东的心情,毛泽东理解的天安门一定要有国徽,其实说白了就是顺治当年的继道统而兴治统。兴的治统和悠久的道统有一个衔接点,这个衔接点在毛泽东看来就是天安门。因为天安门在今天让我们想起的不仅仅是49年10月1日在那里发生的事情。天安门让我们想起中国之所以称为中国,中华之所以称为中华的那个道统,想起五千年的时间,源远流长流到这里,而不是想起时间刚刚开始。如果要是开始,那也有几千年了,因此,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傍晚十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当时各民主党派领袖们,集体来到天安门广场中间。彼时彼地,毛泽东心目中时间之河,如此的源远流长,那种情感,应该从孙中山先生在1911年12月29日被推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心情很相似,都会有这种继道统而兴治统的伟大情况。

  李学勤先生今天下午报告中说,全世界几百个在联合国作会员的中间,历史长河没几个,历史上只有可怜的几个古代的文明,而这几个可怜的古代文明中间又只有中国的古老文明从深处来到现在中间没有死过。只有最高统治者登基的时候,可能面临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埃及的总统不可能,因为埃及王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埃及历史没有关系。存在与地球之上,这当然是我们的骄傲,对这种连续性和统贯性,历朝历代一直有一个概念来称谓,这个概念就是道统。那么,按照古代的帝王思想家史学家一致看法,这个道统就是从轩辕黄帝开始的。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仍然要祭拜轩辕黄帝的第一个原因。

  但是,你读《黄帝本纪》的时候,当你熟悉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感觉很多地方相似,为什么这么相似?道统相似,不管几千年,你是什么政治形态,这个基本的道统,是没有变化的。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军事斗争的非常复杂的环境中间匆匆忙忙成立的,所以成立的时候,国歌也没有,国旗也没有,国徽也没有,都来不及。当时只不过是从民间一个中年妇女那个地方,征集到一个我们现在五星红旗的图案,大家说这个不错,就作为国旗。国歌就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这个代国歌代好几十年。但是国徽没有。所以开国大典的时候,天安门城楼上没有国徽,因此开国大典之后,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赶紧设计国徽。一个是继续登报向民间征集,另外一个赶时间成立两个专家小组,一个专家小组就是从解放区过来的张仃先生为首,中央美术学院为首的国徽小组,革命美术工作者,他们曾经设计了国徽,成功设计全国开国大典所有仪式。还有一个小组就是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为首,清华大学建筑系国徽小组。后来两个小组拿出国徽第一稿。我专门为这个事情跑到中央档案馆调阅很多资料。其中的主要的设计其实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然后两个设计小组都各自拿出自己的方案,民间征集的方案中间也有个别因素,后来被吸纳到最后国徽定稿中间,因此确确实实就是一个集体智慧的产生,谁也没有权利说我就是国徽的唯一设计者。

  我这里特别介绍的是,是被否定的梁思成林徽因的国徽原始方案,可能后面同学看不清楚,我可以解释一下从里头往外看,正中间大的金五星,下面四个小五星,代替国徽上头的中国共产党和四大民主党派,当时一个代表,就是我们参加政协会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四大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和农民,四大党派代表四大阶级,等于当时和中国人民的组成,所以这就是五星,这个五星的底下是一个红底,是用线描下来的一个齿轮,这个齿轮代表工人阶级,最主要的主体是这个白色的圈,这个是一块玉币,这个玉币下面刻的是唐代的特别流行的一座很高贵的花纹叫做唐草纹,上面汉代的历书,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叫汉隶。因为我们汉民族主体意识和我们国家主要疆域版图,以及我们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在汉代,所以特意挑的汉币,两个环抱是谷穗,一个政治上代表农民阶级,那么和里头的客轮和到一起,就是工农联盟,另外一个就是文化上的意思,因为古代改朝换代的时候,新的天子登基的时候,往往要有祥瑞,这个祥瑞最重要的是嘉禾,等于祥瑞嘉禾,下面有一个小的玉币,玉币作为一个底,拖着国徽。

  那么,张仃设计小组提出国徽设计方案在齿轮,嘉禾绶带五星上头,唯一的不同就是没有玉币,在正中间主体的位置上头所以我们把张仃的方案建成天安门国徽方案。这两个小组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头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梁思成林徽因把天安门放在共和国的国徽里头简直不可思议,因为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是封建帝王皇权的象征,怎么能够把他拿来放到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里头呢?他们坚决不能同意,然后他们说自己的这个方案第一非常高雅,的确非常高雅。而且,这个方案他用玉币,玉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东西,而玉币意味着完璧归赵江山一统。总而言之和到一起,能够很好的说明我们这个国家既是一个新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人为基础的同时和古代远古的灿烂的历史和文明有一种连续性,这是这个方案的一个优点。但是这个方案的缺点非常非常的明显。最主要的就是这个玉币是白色的,因为玉以白为尚,洁白无暇的玉才是上品之玉,可是殊不知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的语境中间,白色是一个很糟糕的东西,不愿意接受,所以这个方案等于一上来几乎未经讨论就被否定。

  而张仃先生又怎么来说明天安门的这个方案呢?因为当时候全国政协关于国徽的设计提了三条文字上的要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国徽的设计要能够说明共和国德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那么大家可以想像,梁思成这个方案中间,你到哪里找一个元素,来说明这个国家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我们在座有一些学广告设计,学绘制设计的,可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而张仃的天安门方案恰恰从这个角度定论的。他说,我们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1919年5月4运动开始,发生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开始,一个很重要的另外一个重新开始,又是在天安门毛泽东主席站在上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此一个天安门把两个历史的结点联系起来了。所以它是唯一能够拿来说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一个符号。

  另外,对于梁思成指责说,天安门城楼是封建帝王的象征,应该当成一个革命的对象来理解来解释诠释。张仃先生不同意。张仃先生是从延安过来的,1949年进了北京城以后,他穿着军装和当时王朝文先生去接管北京国内艺专。过去在延安哪有机会到紫禁城,走到太和殿跟前的时候,张仃先生就跪下,很多人的人吓一跳,你跪下你这是什么情感啊?张仃先生解释说,我跪的不是皇帝,皇帝早就从这里走了,我跪的是这个建筑,这个建筑是我们华夏文明文化的最高体现,凝结的是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我跪它有什么错?那么,他敢于把天安门拿到国徽里头作为主体的元素,也是处于这样一种理解。当然,最后双方争执不下,周恩来把这两个方案,拿到伟大领袖毛主席那里让他定夺,毛主席看了看,想了想,没多说话,国徽里一定要有天安门。所以梁思成这个方案,当然就被否定了,然后国徽方案被接受,但是国徽方案从美学上、从绘制的设计上头、从颜色上头上、从彼此各要素的关系上头,还要作很多重大修改,这个修改任务交给了梁思成。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由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群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和雕塑家们完成的这个国徽。

  我们在座很多的同学,可能已经不唱《我爱北京天安门》,那就是世代相传了。因为我们就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为什么爱北京天安门?每一个孩子第一次到北京到天安门的时候都感到很困惑,这太阳不是从天安门上升起来的?这个太阳是从长安街的东边靠近北京站的方向升起来的?太阳永远不会从哪里升起来,但是,实际上这个《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这个形象自从进入国徽的形象以后,张仃先生那个诠释,就成为了天安门的新的政治象征。它的内涵符号意义改变了,但是,有一个东西没变,就是道统。张仃先生对它的第一个解释是治统;对第二个解释是道统。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推测毛泽东的心情,毛泽东理解的天安门一定要有国徽,其实说白了就是顺治当年的继道统而兴治统。兴的治统和悠久的道统有一个衔接点,这个衔接点在毛泽东看来就是天安门。因为天安门在今天让我们想起的不仅仅是49年10月1日在那里发生的事情。天安门让我们想起中国之所以称为中国,中华之所以称为中华的那个道统,想起五千年的时间,源远流长流到这里,而不是想起时间刚刚开始。如果要是开始,那也有几千年了,因此,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傍晚十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当时各民主党派领袖们,集体来到天安门广场中间。彼时彼地,毛泽东心目中时间之河,如此的源远流长,那种情感,应该从孙中山先生在1911年12月29日被推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心情很相似,都会有这种继道统而兴治统的伟大情况。

  李学勤先生今天下午报告中说,全世界几百个在联合国作会员的中间,历史长河没几个,历史上只有可怜的几个古代的文明,而这几个可怜的古代文明中间又只有中国的古老文明从深处来到现在中间没有死过。只有最高统治者登基的时候,可能面临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埃及的总统不可能,因为埃及王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埃及历史没有关系。存在与地球之上,这当然是我们的骄傲,对这种连续性和统贯性,历朝历代一直有一个概念来称谓,这个概念就是道统。那么,按照古代的帝王思想家史学家一致看法,这个道统就是从轩辕黄帝开始的。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仍然要祭拜轩辕黄帝的第一个原因。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对自己的来和去的问题很关注,很在意,而且形成共同记忆。正因为有共同记忆,所有不能忘记从什么地方来,所以我们就要祭祀圣人。那么什么是圣人,在中国文化中间这个词我们是见得最多的,我们一般说的圣人是指孔圣人,但是在中国古代三皇五帝时候,就被称为当朝的圣人。谁才有资格被称为圣人?刘二据给出最高的定义,叫首出喻世。那么按照他这个定义我前面所说三皇五帝尧舜五帝,历代黄帝不能叫做圣人。他们只是这个道统的程序者,他们不能叫做首出喻世。那么,刘二据问,为什么广大的人民群众会群体性的来祭拜这些圣人呢?为什么圣人会群体性的受到大家,人民群众的共同的纪念呢?下面对圣人首出喻世作出一个解释。万事开头难。我们经常说论功行赏的时候,第一个奖励的是首创的人,我们现在搞著作权发明权,把第一发明人放在最主要的地位。为什么?首创太难。为创始者尊与世,所以对圣人定义来看,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特别崇尚首创精神的民族,是一个特别尊敬劳动,尤其是首创者劳动的民族是一个特别尊重知识产权的民族。

  第二个定义,驾驭这个世界靠什么?靠制度的订立,靠制度的创新。那么,我们现在崇拜轩辕黄帝为我们人文始祖,我们认为我们五千年文明从他开始,凭什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给他这么高的地位,就是因为轩辕黄帝最大的功绩在于建立了原始的国家体制。他订立了我们人类社会中华民族最早的制度。从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文献的记载来看,轩辕黄帝所建立原始国家制度是一个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的这么一个制度。我们今天还是一个九级行政系统,从中央政府到村也是九级。这样的话一个涣散的社会,就被组织起来了,凝聚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组织。然后黄帝在分州建立行政区划。然后选了两个最能干的人当左右手,类似于左丞相右丞相。调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冲突,这样出现万国以和的政治局面。所以刘二据看来,黄帝作为一个创造之神,他有很多很多的功绩,做了很多发明创造。但是所有这些发明创造在刘二据看来,和创立制度是不能相比的,因此,轩辕黄帝成为我们的人文始祖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他创立了制度。要按我们今天的说法来说就是创立了原始的国家体制,那么我们说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最了不起的旗帜,是华夏文明五千年不间断的历史,那么人类文明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呢?是计算机吗?是文字吗?是刚才我说的所有这些吗?都不是。人类迄今为止对伟大的发明是国家。而黄帝正因为最早创建原始国家体制,所以才能被称为中国之原祖。

  我们说黄帝五千年历史,指是轩辕黄帝开始。为什么从他开始?标志是什么?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不是很严格的说我们有了中国了。我们可以不很严格的说,从黄帝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有了中国了。然后以后的朝代只不过是中国的不同的朝代,是这个道统的不同的治统。因此,我们中华文化中间有很重要的一种精神生活就是圣人崇拜。我们经常说我们没有宗教,其实我们有一种宗教,我们有一种圣人的宗教,我们不崇拜不存在过的人和事。凡是我中华民族崇拜的人和事都是在历史上发生过,甚至连民间所说的鬼神都是在历史上存在的真人,他们所做的事,也是在历史上发生过的,只不过被夸张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活现象,所以我说,我们中国人的圣人崇拜,圣人信仰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健康的、文明的、非常人文性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他把文明的创造者,文化的创造者,发明人作为尊崇的对象。难道这样一种精神生活现象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给轩辕黄帝挂牌匾的时候,我们只用四个字,“人文初祖”。这样的话,当我们现在穿一件衣服,有风雨雷电的时候跑到房子里头住下来,我们出门坐车,我们端起一个器皿,我们书写我们的文字,我们说今天看一下表,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我们衣食住行所有这一切,当你具有一种历史感,知道这些,了解这些历史知识的时候,就会一下子回到五千年前,想起以轩辕黄帝为首的我们的祖先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们慎重追远,我们怀念先人,我们五千年以后仍然在享用他们的创造发明带给我们的种种的便利,你不应该感谢他吗?你不应该有一种感激的心情吗?你不应该觉得感恩吗?黄帝功在万世!这就是刘二居这么一说,所有的老百姓就把钱给他了。因为这已经不是帝王的事,这是我们每一个享用轩辕黄帝文化创造,享用一个社会组织种种便利的任何一个血性之人都不应忘记。

  那么,上面我说了,祭祀黄帝,就是帝王为什么要祭祀轩辕黄帝,因为要说明治统是道统的延续,我要说普通老百姓为什么祭祀黄帝,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享用黄帝创造发明带给我们种种生活的便利;还有一条我们在座都是知识分子,都是文人,我们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为什么要祭祀黄帝?这个问题刘二据没有回答,但是,西汉汉武帝时候淮南王刘安,组织当时社会上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在他那个地方吃着他的用,用着他的,和大家一体讨论写了一本书,叫做《淮南子》,在这本书里头,这一群当时社会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共同描绘轩辕黄帝一个社会时代的景象。那么,那一群知识分子动用集体智慧,描绘一个没有看见的,几千年社会景象描绘他干什么?那么我们知道,知识分子存在与这个世界上,他没有别的理由,他就是批评现实的,他要不歌颂现实,要不批评现实。歌颂的时候最后又会绕过来再批评一下,知识分子的天命或者叫做贱命就是永远不满足现实。那么,他不满现实,统治者问,你老是说这不好那不好,你见过什么是好的没有?说出来好改正啊!但是,那个时候古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没有办法横向比较啊,第一他出不了国;第二他出了国看到都是比我们差的地方,那时候的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等的超级大国啊,他一走不走出去横向比较而已,不批评现实了。因为骄傲还来不及呢。所以那时候知识分子爱批评现实,要拿一个标准来,让黄帝说你做的还不够好。那怎么办。只能朝后面看。看几千年以前,你只要说看到没有文字记载的那个年代,因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有毛病有缺点的。所以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专门杜撰那么没有历史文字记载的历史,描写的天花乱坠像一个天使一样。我们来看一看,当时在淮南王刘安的府邸里头,这一群西汉知识分子描绘一个什么样的黄帝时候的美好途径。我这里一边读一边用现代语言解释一下。因为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在《淮南子》里头,当时知识分子所设想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李学勤先生说,在农业里面最重要的是制订一个准确的历法,这对农业生产来说太至关重要了。社会出现等级制度出现阶级是文明的一大进步。黄帝的时候知道维护弱者的生存权,维护少数人的权利。皇帝的时候做到这一点。这也就是《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追求的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寿命。但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这又是一个基本的政治保证,如果百官都私了都不正了,怎么建立和谐社会?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上级和下级,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一定不要有特殊政策的地方。谁也不能享受特权,要互相调解,调剂做到公平。然后,所有法律法规都是摆在台面上的,大家都能够互相监督,没有潜规则,不像我们今天到处都是潜规则。就是那些给第一把手当助手的人,不管二把手,三把手还是秘书参谋,秉公办事不吹牛拍马,你的领导一把手有什么错误你能够给他指出来。都知道别人的正当利益不能侵犯。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汪洪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