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返乡民工回到三亚 重新工作点燃龙年梦想

  【新春走基层】

  春节返乡过年民工回到三亚 重新工作点燃龙年梦想

  春运还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们已经拖儿带女重回城市(南海网见习记者刘丽萍摄)

  南海网三亚1月30日消息(南海网见习记者刘丽萍)过去一年,往事总是奔袭而来,然后喧声潮落;新的一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寓意着新希望、新期盼,可对于那些每年都奔忙在城市边缘的民工来说,新年却意味着开启了又一个“奔波年”。1月30日是正月初八,2012年春运还没结束,当大多数人度完小长假返还工作岗位时,他们也踏上了拥挤的站台,准备离开温情的故乡返回喧闹的大都市。

  为了生计,来自贵州的夏开福夫妇也加入到“民工流”中(南海网见习记者刘丽萍摄)

  贵州夏开福夫妇:为了孩子选择到外地打拼

  春节前后,走进三亚的汽车站、火车站,总能看见那么一群神情艰涩、背影萧条的异乡人:背着大包小包、拖着妻子儿女,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村,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他们毅然选择到陌生的城市打拼,匆忙加入到“民工流”中。

  夏开福就是这股潮流中的一角,他来自贵州铜仁,正月初六就已经和妻子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30日上午,记者见到夏开福的时候,他正和妻子从海口——三亚的汽车上走下来,两人肩上都背着一个破旧的、塞得满当当的肩式包裹。面容沧桑、衣裳朴素,可能因为长途坐车,夏开福看起来还倦意十足,古铜色的皮肤透着耿实和憨厚。

  “去年有一年没回家,年前匆匆忙忙赶回老家过春节,在家还没待个十天,现在车费很贵,也不能经常回家。”夏开福一边帮妻子整理散开的背包,一边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在乐东黄流一家农场打工,两个人一个月收入两千多,虽然体力活很辛苦、收入不高、还经常想念女儿,但是比在家里闲着好很多,因为海南一年三季,所以农场活多,如等春节放假完来就比较晚了。

  夏开福和妻子都才30出头,眼角刀刻般的纹路却格外惹眼。他说:“贵州老家还有60多岁的父母和一个五岁的女儿,一年没回家,女儿长高了很多,回家特别爱粘她妈,每天跟进跟出,生怕我们就要离开了,我们走的那天大哭啊,我和她妈都很心疼。”

  当记者问及新的一年有何愿望,夏开福的妻子沉默了一小会,笑笑说:“为了孩子,我和她爸才跑到外地奔波,打拼了一年又一年,还是希望女儿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健健康康的。”

  他们是三亚的建筑工人,走在市区总是格外显眼(南海网见习记者刘丽萍摄)

  广西建筑工人:在外奔波总会有“奔头”

  汽车一到站,他们都匆匆忙忙的下车取行李:尼龙袋、帆布牛仔大包、塑料桶……一会儿功夫,一大摞行李就堆在了汽车旁,几个人留在原地守着,两个人出去找三轮车了。

  他们是来自广西桂林的建筑工人,有泥工、木工、电工等,因为是一个村子的邻里乡亲,经常可以结伴出远门。

  “很累也没办法啊,都是为了生活,我们是在三亚同一家工地上干工,因为是老乡,平时还可以相互照应下,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互相可以有个依靠,都不容易嘛。”徐虎生说,自己是做泥工,以前一直是在老家附近干散活,几年前一个老乡在海南这边干工还不错,就介绍同乡人一起过来,一个工地一干就是一年以上,比做散活稳定的多,就是夏天温度太高比较难熬,不过大家也都熬过来了。

  和徐虎生一起出来打工的有9个老乡,站在一旁的刘林云告诉记者,海南这两年搞开发建设,建筑工人还是很吃香,虽然说建筑业是所有户外工作中最累最辛苦的一种,但是可以糊口养家,辛苦就不说了。

  差不多十多分钟后,两个老乡叫过来两辆三轮车,车一停下,大家都赶紧往拥挤的车上抬行李。行李都放置好了,三轮车准备走了,徐虎生回过头说:“我们都是城市的普通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只能干脏活和累活,为了生计和家人年年都要奔波……不过,总会有奔头的。”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