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市场化的“电价飙涨之梦”

  伦立飞

  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电价水平偏低,到2015年,平均销售电价应年均增长5%。业内人士认为,只有打破电网垄断,最终由市场定价,才能解决亏损问题,而非通过“行政性涨价”。(3月14日《新京报》)

  中电联为电力生产企业谋划了一个美好远景:销售电价年均增长5%,以此弥补所谓的“连年大亏”。这样的建议,其实早不新鲜,去年底,中电联就与郎咸平PK了几场,郎先生语出惊人,在《谁在忽悠电力紧张》中将“大锤”直敲中电联,认为拉闸限电、电力紧张真正原因是电厂赚钱赚得不够多,而中电联则三番五次强调“电企亏损板上钉钉”。

  亏损了,自然想到涨价。这是所有企业的“原始冲动”,但很显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将这样的冲动兑现为现实:一是市场竞争中,价格殊为敏感,抬价往往自砸饭碗;二是亏损动因甚多,未必就是“不涨价不成活”,企业内部挖潜更能照顾消费者的情绪。但对于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因其垄断魅影确凿,娇嗔一声,即抵万金。尽管中电联“数据多多”,有一个逻辑是让人生疑的:电力是电厂的产品,出产价打包批发给电网公司,然后再配输电至千家万户,按理说,你亏损了,应该要求在第一道环节——也就是卖给电网的价格(即上网电价)上加码,为什么偏偏盯住卖给终端消费者的销售电价呢?电价“亏”了,却任凭电网盆满钵满——这就好比卖面粉的,说长期亏损,不是要求面包厂进货价上涨、而是要买面包的消费者多掏钱——这个“拐弯”的逻辑,是不是非常诡异?

  电价上涨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有专家预计,假设一家企业的工业利益率在6%左右,5%左右的电价涨幅将令企业蒙受15%-20%的利润损失。连年上涨5%,这需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多少方能抵消这种成本压力?中电联的年涨价5%的构想,令人不禁想起“方便面协会”的涨价之梦。只不过,前者身份合法,后者有乌合之嫌罢了。当然,“其位、谋其政”,2009年12月新成立的中电联第五届理事会排定“座次”时,国家电网公司为理事长单位,13个大型电力企业集团为副理事长单位,其余众多理事单位主要就是各地电力公司。

  涨价也未必是个动辄得咎的提议,但所谓“此次《报告》的结论是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后得出”之说法,更是令人生疑:统计显示,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消费1000度的电能的费用占全国月平均工资的6.79%,目前中国这一数字是30.68%。在居民收入对电价甚为敏感、产业转型对电价抱有期待的语境下,不打破电网垄断、不改革电价格局,而走捷径地抱大腿于“行政性涨价”,动议的正义与公平性何在?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经济观察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