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开放,实现改革在深水区的破冰

  借力开放,实现改革在深水区的破冰

  ——“走向绿色崛起”系列南海网论(六)

  南海网编辑部

  海南建设的是“国际”旅游岛,这是须臾不可忘记的。它不仅仅是将目光盯在中国全民旅游的内需市场上,关键还在实现旅游服务、管理上的国际化,实现软实力的整体上升。

  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深化开放改革”,将我们一贯熟悉的“改革开放”顺序予以调换,把“开放”提到了“改革”前面。其中的意味是,一方面开放是海南更为重要的任务,是迫在眉睫的突破点,另一方面而以开放促改革的方式,形成强大的改革压力,也正好为改革在深水区破除阻力、攻坚克难提供一个支点,撕开一个口子。

  海南要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还道阻且长。就算在海南最看重的“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这一点上,旅游业过去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到8%,处在旅游产业链下游的购物业、娱乐业还很薄弱,游客在海南人均消费低,人均购物仅114元,仅为全国水平的57%。在游客可进入性、旅游酒店硬件上,海南这两年都迈出了可喜的步子,但综合服务却跟不上,有的甚至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与国际化的要求相比,海南在旅游产品开发、服务管理、品牌树立等方面,差距十分明显。比如对真正有前瞻性竞争力的小众旅游、个性旅游不重视,对“门票经济”过于宽容;在金融、信息、人才、产品设计等服务上,否定旅游的专业性,好像不少官员都是专家一样,刚愎自用;对外推介上,对信息有效、持久和动态的覆盖工程,缺乏了解,不研究信息的传播规律,对举足轻重的网络传播和国际性旅游交易会不重视,习惯于摆摊子、发传单、放片子、拜码头等这“老四样”旅游促销。而且就算游客来了,如果不满意,如果留不住,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在放在“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以敢闯敢试的锐气,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这样一个更为开放的决策视野中来解决。

  其实,随着国际化旅游的介入,日益显露出来的旅游服务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政府部门和党政干部在观念更新、管理能力和改革困境上的问题。开放的压力一天紧过一天,而开放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改革的问题,最终指向的问题是:怎么顺当地完成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地区、社会阶层之间的隔离矛盾,持“唯GDP论”者大有人在,对行政审批放不开、对社会管理认识不深,在分配机制中在原住民、对生产性努力的重视不够,部分党政干部、政府部门不愿意被监督,决策圈层封闭……等等此类问题,如不能解决,服务性政府转型的根本改革也就谈不上。深水区的改革一度陷入了胶着状态,我们需要新的动力的解放和介入,这一方面是老百姓的期望,另一方面就是开放的压力。

  没有开放,就没有国际旅游岛。海南过去的经验也表明,“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改革。”

走向绿色崛起——南海网论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南海网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