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特刊·人物:青春无悔守礁南沙

  

  1989年施工部队进驻南沙永暑礁。

  1988年海南省南沙群岛邮政所。

  南沙驻岛官兵植树造林。

  1988年,当年驻岛战士李安建在南沙华阳礁第二代高脚屋前留影。

  老照片由李安建提供

  守礁部队驻守在祖国的南疆。查春明摄

  有一个特殊的群体

  深深眷恋着南疆热土

  祖国把最南端的哨所交

  给他们镇守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

  血肉写下忠诚

  那里

  有他们的情

  有他们的爱

  有他们的魂

  他们就是第一批南沙

  守礁官兵

  三沙市的设立

  勾起了老兵们无限美好

  的记忆

  原南沙守礁部队政委

  海军上校蒲自强

  越语翻译李安建在深情

  的回忆中

  当年镇守南沙时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

  时光追溯到23年前,1989年3月,是蒲自强人生中的分水岭。

  那一年,他被选中赴南沙永暑礁,担任守礁部队政委,开始了他最骄傲、最刻骨铭心的生命历程。其实,他和守礁官兵们的命运安排,并不是偶然的,和联合国一项科研计划的实施密不可分。

  守礁南沙

  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计划在全球建立200个海洋观测站,并委托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其中大陆沿海3个,西沙、南沙各建1个,南沙群岛的观测站序号为第74号海洋观测站。中国政府经过科学论证和实地考察后,决定在南沙群岛中的永暑礁建立第74号海洋观测站。

  然而,彼时,我南沙群岛许多岛屿均被他国侵占,南沙海域情势复杂严峻。为确保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站成功,中国政府决定派遣海军舰队,巡逻和进驻南沙群岛。

  1988年1月18日至3月14日,中国海军舰队先后进驻南沙群岛的华阳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在中国海军军舰的警戒和保卫下,中国施工部队在永暑礁正式开工建设第74号海洋观测站。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批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军事素质过硬的官兵,和蒲自强、李安建一样,从各军事单位抽调出来,奔赴南沙哨所。

  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南疆献身

  礁盘,和岛屿不同,涨潮时没在水下,退潮时部分露出水面。这个鱼儿的天堂、珊瑚的乐土,却并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要想在礁盘上扎根,需要开挖航道,堆筑人造陆地,搭建房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住的,守礁部队就搭高脚屋。除了永暑礁,其他5个礁盘每个驻有10来个人,各搭二三座高脚屋,每座高脚屋20多平方米,一座宿舍,一座伙房,一座活动室。睡的与其说是床,不如说是水箱,掀开木板盖就是淡水。

  经过极其艰苦、流血流汗的奋战,1988年8月2日,中国在南沙建立的永暑礁海洋观测站——一座用挖出来的珊瑚渣堆筑的人造陆地,浮现在南海海面,开始了履行为联合国提供气象资料的任务。而其他5个礁盘上的官兵,直到1990年才陆续告别高脚屋,搬上了人造陆地。只是,一代代守礁官兵依然保留着这些高脚屋,以此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

  当年10月,观测站建成不久就发挥了作用。两艘罗马尼亚商船因为气象条件不好,在大海中迷失航向,无奈发出求救信号。观测站及时为它们提供导航,直到送到安全地带。临离开时,商船专门发出感谢电报,称赞中国观测站工作人员技术精湛、指挥到位。

  官兵们除了施工,还要时刻防备外来的干扰和侵袭,任务相当艰巨。我军所驻礁盘与敌占岛礁犬牙交错。在对敌斗争高度紧张的状况下,我守礁官兵虽远离大陆后方支援不便。但是个个同仇敌忾,视死如归。

  李安建说,大家去南沙前都留下遗书,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南疆而献身。战士们平时加强训练,每个人都掌握四五种武器,以便战时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果不其然,不明侦察机经常出现在永暑礁上空,最低时离高脚屋仅约50米。

  蒲自强清晰地记得,1989年4月14日,我施工部队再次进驻永暑礁不久,某国一艘电子侦察船直向永暑礁驶来,离礁最近时仅约1海里。望远镜里,该国军人的模样清清楚楚,穿着裤衩,晒得黝黑,有的摄像,有的拍照。见状,我守礁官兵立即登上值班拖船迎头而上,同时翻译喊话:“这是中国领土,你已侵犯我主权,命令你立即离开!”对方不吭声,不搭理,还径直朝我船冲来。在两船相距只有约二三百米时,我官兵忍无可忍,端起冲锋枪就是一梭子弹鸣枪警告。对方仍不理。我官兵第二梭子弹扫向其船头水面,枪声刚结束,对方马上回答:“我马上离开,请不要开枪!”待其转向离开时,两船相距仅仅百余米。

  海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守礁官兵清晰地看在眼里,都为我船上官兵捏了一把汗。如果两船相撞,我船小,必然吃亏。但是,我守礁官兵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捍卫了共和国的南疆安全。

  守礁之苦闯“四关”

  南沙远离大陆,补给非常不便,客观上导致守礁官兵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蒲自强说,如果没有亲身体验过,很多人也许无法想像守礁之苦,对于官兵们而言,有“四关”必须要闯过:吃饭关、用水关、想家关、寂寞关。

  补给周期长,开始是两个多月补给一次,后来3个多月补给一次。就永暑礁而言,一次补给后,瓜果只能吃10来天,青菜二三天也就完了。如果碰到台风等恶劣天气,补给船靠不了礁盘,官兵们一天三餐只能是罐头。李安建说,刚开始去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觉得味道还不错。尤其是刚上岛的陆地工程人员,感觉南沙守礁部队油水挺大,可时间一长也厌烦了。

  一次,几名刚从大陆来的机械修理人员在礁上饭堂吃饭,一边吃罐头一边夸赞:真香啊。刚说完,同桌的官兵马上拿来好几盒罐头给他们。他们感动地说,别光顾着我们,你们也吃啊。其实他们不知道,七八个官兵吃不完一盒罐头,其实并不是风格高,而是实在吃腻了。

  蒲自强就曾经差不多5个月没有见到一片青菜。偶尔受邀来到军舰上做客,吃一碟青菜,“真比过年还带劲!”蒲自强说,直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有的罐头见到就恶心。由于长期吃不上蔬菜,一些战士出现口腔溃疡、烂裆的现象,部队便发放多维生素药丸,补充人体必须的维生素。

  礁盘上的淡水,也是特别紧张的,说贵如油一点也不过分。我守礁官兵吃的用的淡水,全靠大陆运送。平时每人每天发一桶水,20公斤左右,洗脸、刷牙、洗澡、洗衣,就这么多。10天半月不洗澡,是常有的事。1989年永暑礁第二期工程施工,因工程用水量大,淡水补给不上,几百人就只剩一两吨水了,平均每天每人只能用8两水。淘米、蒸馒头、洗餐具等等,只好用海水。官兵们笑着打趣,在礁上,社会各界慰问赠送的啤酒都比淡水多。

  每逢下雨,是大家最高兴的日子。人们把所有能盛水的东西都拿来装雨水,尽量不让雨水白白流掉。然后个个冲到雨中,洗露天澡。蒲自强记得,有一次文化部慰问团去南沙慰问时,驻礁部队出了一个“三句半”节目:大陆下雨往屋里躲,南沙下雨往外跑,光着屁股不害臊——洗澡。听得关牧村、殷秀梅等著名演员拍手叫好,说节目很有南沙特色。

  家书抵万金

  这些都是物质上的苦,精神上的苦更加难熬。首先是“寂寞关”。5个小礁每隔两三个月就轮换一次官兵,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永暑礁上的干部战士一年才能下礁,不论家里发生多大的事都不行。

  蒲自强说,刚开始去的时候还新鲜一阵子,时间一长就觉得不是滋味了。尤其是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读不到报纸,感觉与世隔绝了。报纸3个月一送,他每次拿到手的报纸,约有1米高,但都是3个月前的“新闻”了。

  永暑礁还算好,大伙在一起总能找到些乐子。其他5个小礁,每个上面只有10来个人,住在高脚屋里,空间狭小,没有活动余地,屋下还是大海。白天看大海,晚上数星星。每天,小发电机只能发电一两个小时,战士们只有靠看录像打发寂寞。可是海上湿气重,盐分大,电器常坏,除了站岗放哨,战士们就没有一点娱乐了。有时憋闷久了,就对着大海干吼几声。用蒲自强的话讲,战士们在礁盘上久了,看到有树、有草的岛屿,就像看到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

  在这种环境下,战士们思家、思亲之情愈发浓烈。信,就成了意义重大的精神寄托了。

  永暑礁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邮政局。这个邮局,实际上只有一个信箱,平时由一名通讯员管理。信箱经常塞得满满的,那里面,有守礁官兵们的盼望和寄托。古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贵如黄金,是南沙生活真实的写照。

  每隔3个来月,补给船带来食物和生活用品,同时也带来了亲朋好友的问候和关心。补给船一靠岸,所有的官兵都会眼巴巴地守候在邮局。这个时候,最受欢迎的并不是吃的、喝的、用的,而是书信。收到很多封信的人兴高采烈,一路狂奔回到自己的床铺,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起来;收到很少信的或者没有收到信的,顿时没精打采,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真是来船无

  信件,几日不开颜。如果碰到台风季节,补给

  时间拖延,守礁人那种盼望书信的心情显得

  更加焦急。

  蒲自强说,回信就像一场战斗。补给船来南沙一趟,通常一两天就返回。为了让信的那头尽快得知自己音讯,官兵们一看完信,就得赶紧回信,有时连夜赶写。如果这次来不及,把信捎回去就是3个多月以后的事了。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人是了不起的。在南沙那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可爱的守礁官兵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光荣传统,上礁不久便开始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南疆而献身。

  没菜吃,就自己种。补给船每次来,都带一些黄土供礁上种菜用。战士们把土铺到碾碎的礁石上,平整出几分地,种下萝卜、大白菜等等。种菜需要水,水又紧张,怎么办?官兵们便把洗过脸、抹过澡的水积攒起来,用来浇菜。头一批萝卜长出来后,没有像陆地上的萝卜一样往地里长,而是一个个冒出地面,长在了土层外。也难怪,礁盘上的这些萝卜,远不如它们的同类幸运,钻过约1尺厚的黄土,便是礁石,叫它们怎么往下长?

  收菜的时候,大家最开心。抓些萝卜叶子下锅一炒,便是一盘可口的青菜,馋得这些长年吃罐头的人都说带劲、好吃。在大陆很多地方,萝卜叶子人是不吃的。而在南沙,这就是上等的好菜,比山珍海味还要香。

  精神空虚,就想办法充实起来。永暑礁上成立军人俱乐部,举办摄影、音乐、书法、美术、桥牌、围棋等知识讲座,建起篮球场、乒乓球室等等,红红火火搞起跳水、游泳、篮球、歌咏等各种文体赛事。李安建说,每天夕阳西下,晚饭后的时光,是永暑礁上最热闹的时候。礁盘港池里,不时听到扑通扑通的跳水声。官兵们有的从码头往下跳,有的从停靠码头的船上起跳,花样繁多的跳水姿势,惹得岸边阵阵叫好。

  南沙守礁部队生活是艰苦的,但这种特殊环境磨砺了意志,坚韧了品格,也积累了深厚的同志情、战友爱。每当有战友轮班要回大陆,那小小的礁盘上,便到处涌动着动人的惜别情,战友们拥抱在一起,酣畅淋漓地大哭一场,至今都深深刻在老兵们的记忆里。

  “我是南沙的一名老兵,深深爱着南疆的蓝天碧海。三沙市的设立,给了我们这些老兵以莫大的慰藉,令我们欢欣鼓舞。希望后来人继续守好它。”采访期间,蒲自强多次表达一个愿望:能够成为三沙市一名荣誉市民。如得偿所愿,将一生无憾。

  文/海南日报记者胡续发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