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愿驾驶“琼沙号”
7月12日,记者在“琼沙3号”的船长室内采访时,看到茶几上一叠表格:《7月12日航次装船计划表》。表上分别记录着:西沙粮所:大米25吨,渔民村:盐1吨,西沙气象台:蔬菜、矿泉水3立方,水果、用品等2立方,和田公司:副食、酱料、水酒1000斤……
59岁老船长黄心芳拿着表格仔细核算。货物太多,而船载重量有限,他要科学计划安排装载。这项习以为常的工作,黄心芳已经做了10个年头。2002年,西沙工委的领导找到黄心芳,希望他出任琼沙2号船船长。虽然工资比在私人企业当船长时挣得少了,他还是爽快应承下来。“我是海南人,西沙也是我的家,我想为家里做些事。”一直漂泊在外开船的黄心芳时年45岁。
黄心芳老家临高县,10多岁时随父亲在清澜港船运公司打工。他在船上做厨工,为船员煮饭。凭着聪明好学,他观察学习船长的驾驶技术,一路从机工、二副、大副一步步升为船长,1983年已经取得驾驶大船资格证书。
风里来浪里去,黄心芳将家安在“琼沙3号”上。每次启航、返航时,他也就是下船10多分钟去看看在清澜港的家人,然后立即返回船上。有时甚至春节期间都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就是我的‘家’。”黄心芳对这个住了10年的“家”很满足。他多次对记者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开船,喜欢开船的感觉。每次将满船的货物、旅客安全地运送到西沙,看到永兴岛上的人们兴高采烈地接货迎人时,心里总是如喝了蜜般开心。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满意指数:“岛上军民欢天喜地,就如见到‘公’(海南话,意为番客)从南洋回(家)一样开心。”
但另一种辛苦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黄心芳知道,西沙航线风大浪大,航行中常遇险情,为了满足岛上居民生活所需,很多时候要冒险航行。有着30多年远洋航海经验的黄心芳说,西沙位于海南岛的东南方,一般来说航线经过的海域夏天吹西南风,冬天是东北风,船航行的时候都是横向受风,船会左右摇摆。而在航行中,船舶左右摇摆最危险,船上的人也最难受。
有一年年底,由于天气恶劣,“琼沙2号”连续三个月无法航行,给岛上送补给。先后三次,琼沙号开出去再返航,开出去又返航。当船开出港口1个小时10多海里,风大浪急,无奈又返航。
恶劣海情直至大年初一,永兴岛上物资告急。黄心芳再次召集在家里过春节的船员赶到清澜,准备启航西沙。
当天,“琼沙2号”满载淡水、蔬菜、生猪等生活物资扬帆驶向西沙。经历了一夜的大风浪,第二天天蒙蒙亮,还差一个小时就到达永兴岛时,意想不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当船转向对准永兴岛的方向时,风浪太大,恐有翻船的危险,不得已“琼沙2号”只能南下,绕一圈再掉头回来。
2小时后,“琼沙2号”终于从另外的方向出现,黄心芳远远地看到,岛上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拥抱欢呼、欣喜若狂。
2008年,55岁的黄心芳按规定退休,但西沙工委的领导再次挽留,他又返聘继任船长。尽管有一些船务公司的老板愿意高薪聘请他任船长,甚至给出的工资高出数倍,他仍然婉言拒绝:“对这个‘家’感情太深了,舍不得,此生只愿驾驶‘琼沙号’。”
海事卫士:呵护航运安全
“琼沙3号”自2007年2月10日首航以来,累计安全航行249个航次,运输物资3万余吨,人员5万人次。成绩背后,还有一群人在默默无闻地付出。他们就是海事卫士。
“琼沙3号”又一个航次要启航了。7月12日4时30分,船舶开航前1小时,清澜海事局的执法人员开始对清澜港实施交通管制,禁止其他船舶进出港,并登上琼沙3号船开展航前检查。
这条航线海域海况恶劣,处于南海台风走廊,夏、秋季经常受台风袭击,冬、春季受南海季风影响较大。而且琼沙3号船基本上在夜间航行,能见度受限,不易发现航路上的小型渔船、渔具。针对这艘特殊船舶、特殊的航线,清澜海事局、西沙海事局精心维护该航线的安全畅通,保障人员和物资运输,为国家维护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提供稳固可靠的后勤保障。特别是2009年成立西沙海事局后,弥补了西沙海事管理的真空。
清澜海事局、西沙海事局长蔡映红总是反复强调。“海事局执法人员经常做的小事,却是关乎安全的大事。”有一次,在“琼沙3号”开航没多久,海事执法人员在对“琼沙3号”巡视时,发现艇甲板摆放了不少杂物,左右舷的相互通道被人和杂物堵塞。执法人员当场责令船员立即清理杂物,告诫乘客不能在通道休息,因为此层是危险发生时乘客集中登上救生艇的场所。
为了“琼沙3号”安全航行,无数的人在辛勤付出。
文\海南日报记者 吴棉 通讯员 吴芬蕊 图\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责任编辑:吴玉帛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