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文化强国提升人民“精神幸福指数”

  新华网评•关注十八大:文化强国提升人民“精神幸福指数”

  【编者按】十八大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载着13亿民众对未来福祉的期望。从11月6日起,新华网《新华网评》栏目推出“新华网评•关注十八大”系列评论,以网友视角说感受、议热点、话期盼、聚共识,凝聚中国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天推出第四篇。

  关注十八大系列评论之四

   马姝瑞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中,一条条有力的论述将文化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文化强国的“路线图”已然清晰。循着这条路径展望未来,我们看到的将不仅是国家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更有人民“精神幸福指数”的大提升。

  当你和爱人牵手走进电影院享受视听盛宴时,是否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1年电影产量达791部,国内票房超过131亿元?当你手捧一本心爱的书籍忘我阅读时,是否知道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当你行走海外意外于“洋面孔”竟纷纷说起汉语与你交流时,是否知道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仅孔子学院就已在100多个国家落户,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类似这样的图景与成绩单不胜枚举,而这些图景的背后,则是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大背景。

  我们看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2009年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次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开始打响。特别是2011年,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充足的文化供给、多样的文化服务、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潮水涌现,提供着滋养人们心田的精神养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经济跨越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的同时,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中国人在文化领域的追求越来越呈现出高层次、多元化趋势。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从物质、精神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入手,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果实。着眼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着“文化强国”的路线图,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大放异彩,并为我们每一个人共沐和共享。(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南海时评

读懂新闻背后的深意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