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路艰苦的修行:揭秘海南岛的5个爱情传奇

 

  “百年好合”的平凡幸福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超 通讯员 宋祥达

  

 

  百岁夫妻陈必文和谢凤花。澄迈县长寿研究会提供

  

 

  百岁夫妻徐庆位和吴月金。 李敦宦 摄

  “百年好合”,是中国人对新人最常用的祝福语之一,语出元代小说《粉妆楼》,意为希望夫妻永远和睦相处、好好生活在一起,套用《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如果要在这段美好的婚姻上加一个期限,那就希望是一百年。

  可是,这世间又有多少夫妻能百年好合,即使婚姻能维系一辈子,人也难逃生命的定数,少有活过一百岁的,更难的,是两口子都活过一百岁。

  在澄迈,海南日报记者寻访到两对百岁夫妻,从他们漫长的人生中,可以品味到“平淡是真”的真谛,分享到他们正在创造的传奇。

  知足常乐福寿长

  1940年的一天,澄迈县山口墟(今属中兴镇)旺商村28岁的村民徐庆位,来到屋旁的竹林里,砍下几根粗毛竹。几天后,这些毛竹被漆成黑色,串起一顶二人小轿载着他,从10余公里外的金江墟钟寨村迎回了他的新娘吴月金。

  2012年12月28日下午,天气有些阴冷。徐庆位和吴月金坐在这棵与他们一样久历光阴的竹树下,与村民们边用老木板烧火取暖,边回忆他们的百岁人生。

  闲聊时,坐在一旁89岁的村民陈明信嚷嚷着,他记得很清楚,当年的新娘吴月金是28岁嫁进村的。不知什么原因,让他有如此深刻的印象,而眼前的吴月金,已让人看不出年轻时的容貌曾有多俊俏或温婉。

  徐庆位和吴月金都是1912年生人,老人的身份证上写着:徐庆位,1912年5月27日出生;吴月金,1912年4月16日出生。徐庆位的第一段婚姻,因为没有生育孩子而终止。吴月金则是因为第一任丈夫离世,带着两个孩子难以维持生计。

  吴月金苍老的手腕上,戴着一枚沉甸甸、绿莹莹的玉镯,这是娘家给她的陪嫁。她告诉记者,娘家是做小买卖的,家境尚可。当年,一顶4人的红轿颠簸3个多小时将她抬进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后,脱下新人的红嫁衣,吴月金立刻投入到繁重村妇生活中。

  那时徐庆位双亲尚在,还有弟妹,婚后一年,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白天,吴月金和丈夫外出耕地,回家做饭洗衣后,吴月金还要趁着花生油点的昏黄小灯,为全家人缝制第二年要穿的新衣服。

  这之后,两人几乎都没有分离过。

  很快,日本人入侵,当时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也难逃厄运。“怎么办,还要生活啊,日本人没来赶快种地,日本人进村就赶紧逃命。”两人一起回忆。当时村里还收留了一位受伤的琼崖纵队战士,徐庆位、吴月金和其他村民一样,节省口粮给这位战士养伤,帮助战士转移躲避日军的搜捕。

  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饥荒,同样考验着两人的生存智慧。老人说,当时村里办食堂,大人每人每顿一两米,尽管自己不够吃,两人还是把饭省下来给孩子。

  没有更多甜言蜜语,没有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徐庆位和吴月金在流转的岁月中,坚守着对家庭的责任,平静的度过一年又一年。

  今年50多岁的小儿子徐日朝自己也当上外公了。他告诉记者,父母共育有3男2女,现在大哥在临高,二哥在澄迈老城镇,两位姐姐也外嫁,大家庭并不常聚,最近一次大家庭的聚会还是在父母71岁生日时,“在我们农村,老人71岁

  是大寿。父母觉得让孩子跑来跑去的不方便,后来也没要求大家回来团聚,只是偶尔想念谁了,就叫谁回来看看。”

  在徐日朝看来,老人一辈子多是心平气和的过日子。“母亲脾气比父亲好,我七八岁时因为贪玩回家晚被父亲责骂,母亲总会护着我,说‘小孩子懂什么’。”徐日朝看着父母,述说往事,神情好似回到孩童时代。

  老人所在的旺商村委会大兴村,一直靠种粮,近些年种了橡胶,跟着小儿子过活的老两口,全家每年劳动收入万元左右。如今澄迈县对百岁以上老人实行每月每人600元的长寿补贴政策,老两口的年收入占到全家总收入一半以上。

  对于现在的生活,老人感觉很满意,每天中午,货郎担着零食、肉、菜到村里贩卖时,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昨天我还买了两个饼,和她一人一个。”徐庆位笑眯眯地说,眼中闪着快乐的光。

  去年,徐日朝新盖了三间平房。在徐庆位和吴月金的房间,记者看到,老人仍合睡一张木床。不识字,也不太懂普通话,儿孙给老人买了部DVD,供老人闲暇时放琼剧听。

  2012年10月,徐庆位和吴月金获得海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颁发的“海南十佳健康长寿老人”荣誉证书,生平第一次出远门,到了三亚参加颁奖会。“从没见过那么多人”,老人即便很高兴,话语也不太多,“宾馆房间冷不着,热不着,听说住一晚上要上千块呢。”以前,老人走得最远,不过是回到吴月金娘家的距离。可是,这趟出远门,老人还是没能见到海,据说是主办方出于老人身体原因的考虑,没有安排户外活动。

  “我们农村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干什么。”对于记者提出的遗憾,吴月金淡淡地回答。

  海风浸润百年芬芳

  澄迈桥头镇善丰村委会仁同村,同样是个美丽的小山村,全村仅有20多户约100多人,距桥头墟仅3公里。小村宽阔平坦,土地是红壤土,水源充足,村庄周围各种树木苍翠欲滴,空气清新,有时甚至可以闻到远在5公里外的大海味道,令人心情舒畅。这里的村民深得大海恩泽,村民们都很喜欢吃鱼。

  仁同村不大,听说要找村里的百岁夫妻陈必文和谢凤花,热心村民很快就指出老人的家。

  夫妻俩正坐着闲聊,见有人来访,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绽出和蔼笑容。

  出生于1908年3月的陈必文,一生没有出过远门,也没有上过学堂,自打懂事那天起就知道帮父母干农活,因此练就了一身结实的身板。尽管老实巴交,陈必文却曾做过一件惊人的事情———抗婚。

  打开回忆的话匣,陈必文在老伴面前腼腆地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受父母之命与邻村姑娘订下了娃娃亲,两人一直没有见过面。谁知,村民私下里传言他“媳妇”不漂亮,这成了陈必文的心结。长到19岁,父母表示要向女方提亲了,陈必文坚决不同意,无论族里长辈或父母怎么劝说和指责他都没有顺从。老人说,那个时候,孩子的婚姻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孝。可性情执拗的陈必文竟然宁愿背负“不孝”罪名,也要把那位没过门的“媳妇”给休了。

  经历怒吼和责骂,甚至棍棒交加,最终,父母只能依了陈必文的选择。一晃10年过去了,“抗婚”的名声让媒人在陈必文家门前却步。直到1937年底,陈必文才在媒人的撮合下与谢凤花结为秦晋之好。

  婚后不久,两人生下大女儿。1939年日军侵略海南岛。1941年7月成为他们永远难忘的日子,当年日本鬼子在桥头地区大开杀戒,在沙土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沙土惨案”,十村千人命丧日本侵略者者屠刀下。他们为了活命带着年幼的女儿在山林里四处躲藏,现在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陈必文还有些后怕。时过境迁,陈必文感叹,没想到躲过一劫,现在还活了100多岁呢。

  婚后陈必文和谢凤花生育了3男3女,现在儿辈们都已高龄,大女儿已经70多岁,最小的儿子也年近6旬。排行第三的儿子陈有林说,父母亲都是勤劳节俭的农民,父亲干农活样样精通,母亲则手脚麻利、心地善良,这些好品行,影响了他们六兄弟姐妹。儿孙们在镇上盖起楼房,老人家却不愿跟儿孙住在一起,坚持住在老房子里过着二人世界。

  说起老屋,陈必文满脸自豪,他说,那间老屋是他年轻时一个人到山里砍木料盖起来的,原来是泥巴墙,1980年代才改成石头墙。

  现在,陈必文和谢凤花老人的生活能完全自理,两人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喜欢看电视和木偶戏,也喜欢听海南戏,一般的家务事如煮饭、洗衣服、喂鸡等都能自己操持,有时甚至自己坐车到2公里外的镇墟去买鱼和肉,家人怕老人外出时有什么意外,但也劝不住。

  据儿孙们介绍,陈必文一生与烟酒不沾,虽然性格有一点急,可在温柔贤惠的老伴面前一直都急不起来,两人始终相敬如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