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
特派记魏如松 胡续发
“新风扑面,新意盎然。”
“用数字说话,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上午,11时20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台阶上,刚走出东门的来自海南的“两会”代表、委员们被媒体记者围住,采访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春日融融,阳光明媚。
怀着激动的心情,代表委员们纷纷说起这份28页的报告中最让他(她)感动的一句话。
报告摘要:“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李国梁代表:温家宝总理用“极不平凡”形容过去的五年,评价过去五年工作,一项项数据印证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个显著提高”,即: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报告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过去的五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发成熟和规范,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充分显现。
报告摘要:“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符兴代表:这就把收入分配制度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有其深刻背景,即在不断激发经济活力的过程中,居民收入的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不解决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需要顶层设计与整体推进,在现有条件下,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失为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这种制度风险小、成本低,易于操作。不但得到职工拥护,也得到企业认可,完全符合渐进式改革思路。我国已有10多年成功实践,事实证明,工资集体协商已成为党和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是党领导、政府主导下的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机制,企业与职工双方利益的协商机制,劳资矛盾的化解机制。
报告摘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黄月芳代表:总理的这句话一下就讲到了我们农民的心坎上。村里的乡亲们出外打工,为在城里住房发愁,为子女入学发愁,为看病就医发愁,政府工作报告为自由迁徙创造公平制度环境,缩小城乡差距,让乡亲们“四海为家”梦想成真,真正让大家在城市里有了归属感。
报告摘要:“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林美娟代表:今年,新农合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280元,新农合让咱农民看病“腰板硬起来”。前些年,乡亲们得了小病就扛着,得了大病不敢进医院,害怕花不起钱,耽误了治病的良机。现在,参合的农民有了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撑,腰杆子也硬了,大家不光头疼脑热的会去求医,得了大病也敢去住院了。有了新农合,并且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制度逐步完善,真正解决了广大农民朋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新农合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惠民政策真正得到了广大参合农民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
报告摘要: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政府工作力度之大、财政投入资金之多前所未有。
康耀红委员: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有很多个角度,民生是一个很好的视角。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民生工作力度之大、民生投入资金之多,的确是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只要我们坚定决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报告摘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朱鼎健委员:我感到政府将这两个指标并列,把普通民众的幸福感放到了重要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反映了政府发展理念的大进步。在国家的总体发展中,民众幸福感比经济总量更重要。而群众的幸福感从何而来?不是从GDP来的,而是从生活的柴米油盐来的,从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来的。(本报北京3月5日电)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