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仪式现场。(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南海网儋州5月6日消息(南海网特派记者高鹏 邓松)5月6日上午,儋州市白马井渔港鞭炮齐鸣,2013年我省第一次大规模赴南沙海域捕捞生产船队在这里启航,捕捞船队由1艘4000吨的综合补给船、1艘1500吨的运输船、30艘渔船组成,往返时间约40天。
据了解,捕捞船队主要由渔民合作社组织,30艘渔船都是百吨级以上的大型渔船,船上装有良好的通信设施,能保证24小时全天侯与地面通信联络,海上构建了统一指挥机构;捕捞生产中将采取“拖、围、刺、钓”等不同作业方式,具有“涉及渔船多、种类广、规模大、作业方式灵活”等特点。这是海洋捕捞综合加工补给的一次试捕活动,是积极探索远海开发的组织化、规模化生产,以及产运销和补给一体化新的生产经营模式。
此次专项行动航程远,作业区域广、历时时间长,是继2012年7月份我省组织三亚30艘渔船赴南沙捕捞生产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维权专项生产行动。通过海洋捕捞、综合加工、补给以及产运销一体结合,采取集约化、组织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能为今后大规模科学开发南沙渔场积累经验,为实现南沙渔场的常态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即将奔赴南沙作业的渔民。(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两位大妈敲鼓预祝渔民能够满载而归。(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渔民将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儋州市人民政府捐赠的物资和急救箱搬运上船。(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即将出航作业的渔船。(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5月6日上午启航仪式结束后,由32艘渔船、补给船等船只组成的船队将奔赴南沙海域作业。(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责任编辑:甘晨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