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当如何除去浮沉?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注重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如今,人情之礼无孔不入,不仅婚丧嫁娶、庆生祝寿这类老项目礼数倍增,而且还频频新增参军、乔迁、庆典、买房等花样众多的新名目,面对复杂的人情交往,不少人为之所累,转眼一变,“人情味”不再是飘香四溢、沁人心脾,而成了负担,成了累赘,五味交杂,众人捂鼻掩面,唯恐避之而不及。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互送礼品、略表心意本无可厚非,但若这样的“表示”毫无节制,盲目追求面子上的光鲜,那么超负荷的消费不仅会给家庭生活带来负担,同样不利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助长了歪风邪气横行霸道。一些人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只有谁苦谁知道了。

  同样,还有不少人打着“人情”旗号,为求一己私利,拉拢关系、编织人脉,滋养了腐败温床,而有些领导干部也心甘情愿“挂网”,用“人情”来为滥用权力遮羞,纵容“人情网”越编越大,也使自己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礼多人本不怪,但凡事过犹不及,成为不能承受之重时便不能任其发展,“人情味”亟待回归正轨,那么当如何除去浮沉,还原其本味呢?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入手:一是转变观念,树立勤俭节约新风气。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一以贯之、节俭朴素,尤其是党中央八项规定和一系列反对铺张浪费文件出台后,更要从每个小我做起,量力而行,合理安排、支出人情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加强约束,健全监督管理新机制,针对一些通过人情消费进行敛财的腐败现象,建立和健全监督、举报制度,加强监察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刹住用人情消费来消化腐败的不正之风,使礼尚往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史泽娜)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社会长焦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