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5.7万学位接纳6.2万新生 1/4为非本市户籍

  提供5.7万余学位的海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学期接纳近6.2万学生,其中约1.6万人为非海口市户籍——— 

  海口学位紧张困局亟待破解

  ■本报记者李佳飞 实习生刘紫芸

  海口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自实施“免试、就近、划片入学”的招生政策以来,每年夏秋季节,关于招生的话题总是不可避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今年,新学期伊始,各中小学招生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有统计数据显示,计划提供5.7万余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海口市,实际已接纳了近6.2万人,其中,非海口市户籍的外来人口约占四分之一,即1.6万余人。

  “海口坚持‘两个为主’的原则,在尽最大的努力,接纳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但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已让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堪重负,尤其今年,备感压力空前。”8月31日下午,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感叹。

  促进公平,海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事实上,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海口学位“供不应求”的状况早已存在。为破解城区学校学位过度紧张的困局,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海口曾出台过一系列措施,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便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海口市龙华区是首批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评估验收的区域之一。据了解,3年来,龙华区投入约4.5亿元用于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安全工程、学校教学设备工程等,先后新建了国扬小学、新光小学,迁建龙泉中学、龙泉中心小学,撤并群丰小学等35所不足100人的学校和教学点,扩建秀峰实验学校初中部,增加学位数近2000个。

  与此同时,海口继续实施城乡教育对口帮扶活动,一方面,将政策和资金有意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另一方面,鼓励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捆绑”,促进薄弱学校均衡发展。龙华区还率先出台了《学校领导及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等促进教育帮扶机制常态化的政策文件,使得区域内的师资、管理等教育软件有大幅提升,在龙桥等乡镇学校,今年开始出现农村生源回流的现象。

  阳光招生,超负为外来人口“买单”

  然而,尽管如此,面对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许多城区学校依然一筹莫展。今年海口城区学校首次实行网上申请登记,截至7月15日网络系统关闭时,申请登记人数26394人,其中,非海口市户籍人口9166人。8月5日学校开设招生接待站后,又有大批外来人口到校,希望解决遗留问题。经海口市教育局统筹再安排入学698人。

  “招生工作都是公开透明的,片区内符合入学条件的孩子,公办学校是没有理由拒绝的。”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核实报名登记材料,今年暑假期间,海口全市约有1万多名教师、工作人员没能享受假期,在加班加点工作。

  今年满6周岁的洋洋(化名),其母亲是紫荆花园小区的清洁工,洋洋随打工的父母在紫荆花园小区已生活整6年,但由于她们居住的是小区物业管理用房,无房产证等证明,无法进行网上申请登记,洋洋的母亲给滨海九小和教育主管部门写了一封信,请求入学。滨海九小随即派出工作人员进行家访,在确认洋洋从出生至今一直居住该管理用房内,同时母亲及洋洋户籍地址也在该处,出于人性关怀的角度,安排其入滨海九小就读。

  类似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然而结果却是多数公办学校严重“超负荷”,例如:海口市一中初中部今年计划招生900人,实际报到1041人;海口二中计划招生500人,实际报到560人;海口四中计划招生900人,实际报到975人;海口十四中计划招生400人,实际报到535人,其中,非海口户籍的学生超过50%。

  “国家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和‘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地方政府就要大包大揽。”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流入地政府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招生方案,“绝不是故意向家长们刁难”。按照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每班不得超过45人,但实际上,由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剧增,海口的“大班额”现象已十分普遍。

  为解决过大班额的问题,海口市教育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挖掘各种资源,以增加班级数量的方式为其减负。截至目前,龙华区增加班级15个,小学入学人数比计划多618人,初中入学人数比计划多860人;琼山区增加班级5个,小学班额数达62人,初中班额数达57人;美兰区增加班级14个。

  创新体制,探索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入学压力实在太大了,预计明后年情况也不容乐观。”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由于异地高考政策影响,外来人口涌入海口读书的积极性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海口城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大幅提升,我省其它市县和农村地区的学生热衷“挤”进海口城市学校读书,造成学位紧张局面。

  对此,海口研究制定了应对方案。根据计划,海口将依次逐步推进龙华、美兰、琼山、秀英4个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探索实施教育城乡一体化和“集团化”发展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城区优质学校的辐射力,缓解城区入学压力;另一方面,立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海口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改扩建市二中、沿江中学,利用青少年宫旧址改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用于整合海口市十一中、市十小、三小等“麻雀学校”,新建玉沙学校初中部、港湾学校等5所中小学,增加学位供给。

  “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大量外来人口涌入造成的就学压力,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希望广大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海口市教育局同时表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单靠地方财力或教育部门力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省、市应实行全国、全省一盘棋的策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或专项经费划拨等手段,统筹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本报海口9月1日讯)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