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家家户户卖海产 渔民办起渔家乐尝鲜旅游饭

  三沙渔民转产转业,抓住发展新机遇——办起渔家乐尝鲜旅游饭

  -本报记者彭青林 周元

  三沙之旅,也是一次“舌尖上的旅行”:石头鱼汤的鲜、刺泡鱼粥的香、红口螺的脆、龙虾的甜、海胆的滑……每当称赞汇聚到自己面前,渔家乐老板老郑心里很高兴:“搞起渔家乐,村里更热闹,鱼更好卖,我们渔民的收入也会多一些。”

  今天,像老郑这样的渔民越来越多,他们也成为三沙最吸引人的“风景”之一。

  舌尖上的三沙

  永兴岛永兴社区渔民郑有飞的家,和村里其它住宅没两样,简简单单两间房,屋外搭了一个遮阴的棚子,没有任何标识。可是对于一些熟悉这里的人来说,老郑家是他们藏在舌尖下的一处“秘密据点”。

  遮阴棚下,简单的一桌数椅,一大盆清清淡淡的鱼汤,却正是五六位顾不上抬头的食客的战场。“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海鲜。”来自四川的王先生说,他们是来岛上建设的工人,趁机来村里“打牙祭”,感受南海的美味。

  “三沙设市以后,来的人多了,很多人想尝海鲜、买海产,对我们渔民是个新的机会。”老郑说,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卖海产,好些人家可以现做海鲜。办起渔家乐,尝鲜旅游饭,已是许多渔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计划。

  设市带来发展机遇

  其实,就在两年多前,记者第一次见到老郑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渔民。自从1997年从文昌老家来到岛上,他每天只是驾着自己1吨左右的小渔船去礁盘上钓鱼、捕鱼。

  “那时岛上用电不便,还没有冰柜,卖不完的鱼只能晒成鱼干。”老郑回忆说,当时这里人少,自己捕的鱼常常卖不完,价格也很低。

  三沙市成立以后,来的人越来越多,老郑忙得出海的时间也少了很多,做渔家乐,卖海产成了他的主业。“这两年,自己钓的鱼早就不够卖了,必须要去其它岛礁收鱼。”他说,现在补给船的班次很多,只要一有船来,就必定会有人来吃鱼、买鱼。

  “政府现在鼓励大家转产转业,搞渔家乐、搞养殖,我们很支持。”老郑说,一方面,有了渔家乐,鱼好卖了,价格也高一些,渔民收入比以前好多了;另一方面,渔民改变作业方式,也可以保护三沙的环境和渔业资源,让最天然最美味的南海海鲜,成为食客们可以一直品尝到的美食,也是渔民们可以长久依靠的经济来源。

  吃旅游饭耕深海田

  位于永乐大环礁上的鸭公岛,方圆不过百米,少土缺水,生活条件恶劣。祖祖辈辈在这里捕鱼抓蟹的渔民,从来没想过在这么偏僻的岛礁上也能吃上旅游饭。具有大船停泊条件的鸭公岛,被作为西沙邮轮的停靠站之一。“游客一来,渔民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三沙市鸭公岛居委会主任叶兴彬,闯海30余年,见多了大风大浪,在谈到西沙旅游带来的变化时,也忍不住感叹说。

  游客的到来,拓宽了渔民的收入渠道。以往单靠在岛礁近海捕鱼捞螺为生的鸭公岛渔民,收入明显增多。“按半年算的话,渔民人均差不多有3万元的收入吧。”叶兴彬笑着说。

  除了旅游,三沙市委、市政府又多次到岛礁实地调研,考察深海网箱养殖及渔民转产问题,谋求为渔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现在出海,贵的鱼越来越难打,深海网箱养殖经济效益好,也不用潜水作业,更安全一些。”羚羊礁居委会主任黄耀坚说,现在羚羊礁居委会已在做调研,准备成立渔民合作社。而在鸭公岛、晋卿岛等岛礁,这样的增收计划同样在加紧谋划着。

  (本报三沙永兴岛7月27日电)

 点击进入三沙新闻网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