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制糖业连年亏损探究:生产方式与观念落后

点击南海网“深读海南”栏目 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上榨季全省蔗农共减收1.81亿元,糖企连续三个榨季巨额亏损累计超7亿元

  “甜蜜事业”缘何苦不堪言?

  距新榨季开榨还有三个月左右,今年的产业形势恐难与往年相比。(资料图)

  糖价低迷,蔗农积极性受挫。(资料图)

  -本报记者 梁振君 实习生 林诗婷

  核心提示

  近三年来,因进口和走私进来的食糖日益增加,导致我国的食糖出现了虚假的“供大于求”现象,致使糖价从7800元/吨持续大跌至当前的4500元/吨左右,制糖企业出现了全国性的巨额亏损。

  糖厂连年巨亏,产业链条上抵御风险能力最脆弱的海南蔗农,同样叫苦不迭,上榨季基本无利,有的甚至亏损,种甘蔗积极性深受打击。

  面临严峻外部环境的同时,我省蔗糖业也存在技术产能落后、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

  蔗糖产业事关我省“老少边穷”地区70万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如不立即采取有力的挽救措施,我省这一具有区位优势、始终是产糖市县重要产业的甘蔗糖业,数年之内将遭遇毁灭性打击!”海南省糖业协会理事长王达洲忧心忡忡。

  现状

  糖厂蔗农皆叫苦

  “蔗、糖均大幅减产,蔗农基本无利,糖厂亏损巨大,海南制糖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海南省糖业协会理事长王达洲说。

  糖厂:3个榨季亏损超7亿

  3年内7家糖企相继“倒下”,老板最怕追债电话

  建成于1983年的海南椰宝糖业有限公司坐落在海口市石山镇美党村。“糖厂老板这段时间一般不接陌生人电话。”门口值班的保安说:“这几年糖价不好,老板亏损很多,听说还欠不少蔗农钱,追债电话太多了。”

  “糖厂连年巨亏,生意的确不好做。”对于蔗农债款问题,海南椰宝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似乎有难言之隐:“这个还是不要说了。”

  东方糖厂总经理张坚在制糖业经营30年。“以前也遭遇过低迷时期,但只是收益的多与少问题,最近这三个榨季不同,从蔗农到糖厂再到整个产业,无一幸免。”张坚说,2012/2013年榨季东方糖厂亏损达2000多万元,上榨季再亏1000多万元,新榨季估计还要亏上千万元。

  椰宝、东方等糖厂的遭遇绝非个案。

  据海南糖业协会统计,海南制糖企业已连续三个榨季出现巨额亏损,累计亏损额达7.12亿元,制糖企业数量已经从3年前的24家锐减至2013/2014年榨季的17家。“即将到来的2014/2015年榨季,又有3家制糖企业将关闭或停产。”王达洲说。

  蔗农:上榨季同比减收1.81亿

  收购价跌到400多元/吨,亩产高的种植大户勉强保本

  “忙活一整年,上榨季全白干了,听说不少人还倒贴。”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安仁村村民老王种有5亩甘蔗,全家人本指望甘蔗增收,孰料事与愿违。

  “我们种甘蔗好多年了,每年产量可达20吨左右,以前收购价最高可以达600元/吨左右,但近年来价格越来越低,去年跌到了400多元/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老王眉毛紧蹙。

  不愿具名的种植大户许老板上榨季在儋州种植甘蔗1000亩,由于种植了“脱毒健康种苗”,加上雇用专业技术人员管护,收获时平均亩产逾5吨,最高的达5.5吨,足足比全省平均亩产量高出1吨多。因亩产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收购价下跌带来的影响,上榨季他基本保本。

  海南糖业协会秘书长李京说,2013/2014榨季,全省蔗农甘蔗生产总收入16.30亿元,同比减少25.20%;因收购价下调,全省蔗农共减收1.81亿元;全省平均每户参与种植甘蔗的农户蔗款收入1.36万元,同比减收4600元。

  制糖业:蔗农不愿种糖企“吃不饱”

  业内人士指出:海南制糖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人们依稀记得,2010年的“糖高宗”风潮一度让业内兴奋不已,海南白糖出厂价当年达到创纪录的7800元/吨。在高糖价刺激下,海南甘蔗种植掀起一轮恢复性增长热潮,并在2012年遏制住了种植面积连续5年下滑、从2007年的120万亩下降至2011年的70余万亩的态势。

  上榨季,海南入榨甘蔗量355.05万吨,同比减少17.86%;产糖量41.65万吨,同比减少16.25%。2014/2015年榨季,我省甘蔗种植面积又再次锐减至77万亩。

  甘蔗种植面积的锐减使一些糖厂出现“吃不饱”现象,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

  “这几年东方糖厂根本‘吃不饱’,上榨季我们消化了40万吨原料甘蔗,估计新榨季只能获得25万吨的供应量。”张坚解释,这是因为东方市的甘蔗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1万亩猛降至今年的6.7万亩了,几乎减少一半。

  上述不愿具名的种植大户许老板说,由于行情低迷,新榨季他只好将甘蔗种植面积减至700亩。

  “蔗、糖均大幅减产,蔗农基本无利,糖厂亏损巨大,海南制糖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王达洲说。

  探因

  为何这般苦?

  “19世纪的种植模式、20世纪的制糖工业生产模式、21世纪的流通模式。”8月22日在海口召开的海南省制糖行业2014/2015榨季保增长工作会上,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闫卫民一针见血道破海南甘蔗制糖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各自为战,集约化程度不高

  省工信厅副厅长廖强说,海南种植甘蔗的条件是全国最好的,单产和糖份潜力都是全国最高的,尤其是西部的临高、儋州、昌江、东方、乐东等地,蔗糖产业不愧为“金饭碗”。

  “然而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甘蔗生产一直都是零星分散的,基本上仍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着甘蔗生产的技术进步和推广。”廖强说。

  上榨季我省甘蔗工业亩产量平均3.77吨,同比下降0.99吨,减幅达20.80%。全省平均白砂糖一级品率仅70.52%,同比下降2.41%(连续三个榨季下降)。

  三四十年前的设备还在用

  海南制糖工业生产模式的现状也让业界汗颜。

  “海南糖厂的设备大部分都比较陈旧,尤其是动力和制炼车间,一些三四十年前的设备还在使用。有的设备即使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但仍然很落后,生产技术的落后突出表现在糖分总回收率一般要比广西低2%左右。”廖强说。

  李京说,海南制糖企业平均产能仅有0.25万吨/日,规模过小加之技术装备落后、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产品单一而粗糙,导致制糖生产成本无法下降、食糖价格无法提高,产品销路不畅,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低。

  进口和走私食糖增多

  同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也在困扰甘蔗种植业。“现在雇用工人砍甘蔗的价格是120元/天,装车价格至少要1500元,耕种前期的机耕费用四五百元,再包括两次施肥肥料费用500元,林林总总加起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海口石山镇安仁村蔗农老王说。

  “建省以后政府从未明确提出如何发展蔗糖产业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都没有把甘蔗生产和制糖生产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蔗糖产业产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人主持解决。”业内人士指出,政府层面对蔗糖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不够,也是导致产业难以冲破困境的重要因素。

  外部环境方面,近三年来进口和走私进来的食糖日益增加,导致我国的食糖出现虚假的“供大于求”现象,致使糖价从7800元/吨持续大跌至当前的4500元/吨左右,制糖业出现全国性巨额亏损。

  内外交困之下,海南蔗糖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出路

  五举措可望迎来行业转机

  我省种植甘蔗的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和旅游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农业商品率低的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也是干旱缺水、起伏不平的丘陵山区。食糖税收是产糖市县不可或缺的税率很高的税源。

  深陷重重危机的海南甘蔗制糖业,出路究竟在何方?

  1

  推广良种良苗及种植新技术

  首先,我省甘蔗品种退化严重,而推广良种良苗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益,故甘蔗良种良苗的培育推广是基础与前提。

  海南省甘蔗学会理事长杨本鹏是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对于当前海南甘蔗种植技术和水平,他唏嘘不已。“一个简单的蔗田深耕技术,全省推广率不到30%,而广西、广东等产区却达到70%;甘蔗‘双芽苗’种植技术,30年前就被证实有效,但我省近几年才推广开来,比外省产区晚了十几年。”

  李京说,必须高度重视良种甘蔗的引进与推广,以及健康种苗、地膜覆盖、配方施肥、蔗田滴灌、蔗田套种等新技术的普及,尽快实现甘蔗生产良种、良苗和良法化,实现甘蔗生产高效益化。同时支持和鼓励制糖企业或别的相关企业组建甘蔗生产专业服务队伍。

  2

  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甘蔗生产对劳动力需求量和劳动强度的要求较高,一直以来,海南甘蔗生产主要依靠人工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甘蔗生产的发展和甘蔗糖业成本的降低。

  闫卫民认为,行情低迷之时,抵御市场风险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以提高产量和蔗农效益。

  目前,广西、云南等主要产糖区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其中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约占全国六成),其糖料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约41%,主要集中在耕种环节。

  “在海南,机械化收割可以忽略,即便在耕种环节,在一些种植地区,人们偶尔才看见蔗农开拖拉机犁地。”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董事长、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冯小华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2013年广西柳州建立了1000亩“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通过从耕地、种植、植保、砍收及运输等环节全程机械化运作,千亩甘蔗基地管理仅依靠6-8人即可完成。

  3

  开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

  李京认为,现有的制糖生产模式很难具备可持续性,必须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只是把食糖作为其他工业原料来生产经营的传统观念。

  “我省糖厂的产品单一且粗糙,各糖厂基本上都是生产原料型的大包装的白砂糖,且一级品率仅有70%多。”廖强建议,要想使糖价从原先的豆腐价卖出肉价,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如各种不同包装的精细食糖,医药专用糖,无硫糖、营养糖、冰糖、方糖和块糖等,要特别重视开发各种配方的富硒红糖,并重视品牌的树立。

  “我省食糖总量不多,这些优质的食糖完全可以走全国直供消费市场的道路,如果继续作为工业原料简直就是一种浪费。而一旦实现了这样的转变,我省的糖业必将可以承受较高的甘蔗收购价格,承受较大的国内外市场压力,并为地方财政提供更大更稳定的税源。”王达洲认为。

  此外,要最大限度发挥每一条甘蔗和甘蔗的每一部位的作用。甘蔗制糖过程中的各种副产品如甘蔗渣、糖蜜、滤泥、废水、废气乃至甘蔗叶等,都应该得到利用,生产出各种高附加值的副产品。

  4

  税收贷款政策扶持不可少

  冯小华坦言,较之广西、云南等地,海南对蔗糖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弱。

  “我省应明确把甘蔗等同于橡胶、香蕉等主要农产品,对甘蔗生产给予明确的财政补贴。”李京说,甘蔗生产的各项补贴资金,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既有的专项资金外,还可以从食糖税收中拿出部分作为专项扶持资金,返还于蔗糖生产。

  王达洲建议,海南在研究糖料甘蔗具体的收购价格时,应充分协商以兼顾到各方利益,体现工、农风险共担的精神;充分考虑到国内外糖价运行动态、甘蔗生产与制糖生产成本的变化动态;充分优待良种,实行优质优价,逐步实现按质论价。

  同时,政府对制糖企业技术改造所需进口的高效、节能的糖机设备应给予减免关税,对制糖企业拓展相关项目及产品,也应该给予税收减免(如对综合利用产品,应该免征增值税和减免所得税)。

  此外,对甘蔗生产和制糖生产贷款应给予适当补贴,以减轻甘蔗、制糖生产的成本负担;继续用好国家工业储备糖政策,缓解食糖市场压力。

  另据透露,省国税局正研究如何理顺制糖生产成本中原料进项税额扣除率由现行的13%改为食糖销售时的17%的适用税率的相关问题。“政府作这样的调整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制糖生产成本负担,增强企业支农能力,相关方面应该继续协助、跟进此项工作,力求早日落实。”李京建议。

  5

  推动行业整合实现规模效益

  2013/2014年榨季,海南制糖行业在食糖市场疲软的形势之下,也加快了改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

  海口市属国有性质的富汇糖厂在上榨季结束后已关闭;东方糖厂和白沙合水糖厂在2013/2014年榨季开榨前夕就被广东恒福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

  2014/2015年榨季,我省制糖企业将减少至14家,分属6家企业。“我省的制糖企业已全部转变为非公经济形式。行业进一步整合之后,我省制糖产能存量将显得更加健康而富有活力。”李京说。

  “海南甘蔗制糖业正面临巨大的危机,但低迷的糖价也是重新谋划产业发展难得的机遇,只要把握得好、转变得快,发挥好海南独特的优势,就能转危为机。”廖强认为。

  (本报海口9月1日讯)

  新闻点击

  我省甘蔗种植面积减两成

  本报海口9月1日讯(记者 梁振君 通讯员 秦秀凤 陈泉治 实习生 林诗婷)近日召开的海南省制糖业2014/2015榨季保增长工作会透露,由于连续两个榨季下调甘蔗收购价格,不少农民包括一些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加上今年春末夏初出现较大旱情,以及超强台风“威马逊”的袭击,2014/2015榨季我省甘蔗生产形势严峻。

  海南甘蔗糖业是传统的、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一个产业,涉及工业、农业和地方财政收入,是产糖市县重要的产业,关系千家万户农民生计。

  事实上,和国内形势一样,近几年海南甘蔗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据分析,受进口糖冲击影响,加上岛内蔗、糖生产成本又居高不下,糖价长期持续低迷。

  海南省糖业协会理事长王达洲说,我省2014/2015榨季甘蔗种植面积仅为77.08万亩,减幅超两成。更令人担忧的是,新榨季新植甘蔗面积仅为19.94万亩,比上榨季的29万亩还少近10万亩。初步预计2014/2015榨季我省蔗、糖总产量分别在250万吨和30万吨以下。

责任编辑:冉苗俊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