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澄迈段开发旅游 专家:需加强景观生态规划

  南渡江澄迈段水上交通的历史使命已完成,旅游开发又将焕起其新生机

  千年航道沐春光

  澄迈瑞溪镇南渡江边的金安渡口。本版图片均由记者张茂摄

  南渡江(澄迈段)澄澈的江水。

  一直认为南渡江的黄昏最美,却不曾料想,它的中段——金江的清晨却是如此的清新、优雅。在一个晨光微曦的黎明,徜徉在金江北岸的亲水长堤,微风中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温婉可人。沿岸高楼错落有致,映衬着栋栋有地方特色的民宅,倒映在江面,在蓝天白云下,波心荡漾,令游人意醉神迷。

  逶迤南渡江,最美是金江。它从中部山区的崇山峻岭中一路走来,跌宕起伏,奔涌激流,却在澄迈境内收拾起桀骜的脾性,变得水阔江深,意蕴悠长。于是,这条母亲河,为金江两岸的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幸福——这里,是两岸百姓的饮用甘泉,是良田的灌溉之源;这里,是新鲜鱼货之乡,是电力能源产地;这里,还曾经是澄迈的主要运输通道,中部山区的木材、山珍,从这里顺流而下,换来海口的百货、食品……

  -本报记者单憬岗

  解放初期澄迈运输靠河运

  当年澄迈到海口水运最快也要1天

  坐在金江的游船上,一路溯水西上,只见南渡江上,山清水秀,茂林修竹,村庄掩映,看不尽的两岸风光。如今,这里正在建设南渡江百里生态旅游区,而半个世纪前,这段江面还是商船往来如梭、木排接连不断。

  澄迈县志载:南渡江自仁兴镇入境,流经文儒、加乐、金江、瑞溪等6个乡镇,长约116公里,从永发镇出境流入海口,在公路运输出现前为县主要运输线。这段令人悠然神往的内河航运史,始于元代。

  澄迈南渡江边最早圩镇是金江镇,前身名为打铁市,元初(1300年左右)翁姓3兄弟在此打铁补锅,后形成圩镇。到明正德年间,此地航运已十分发达。其时,澄迈西南、临高南部、儋州东南的农副产品及土特产多水运至打铁市,再集中转运海口。金江镇逐步成为南渡江中游商贸中心:货物所聚,舟车所通,商贾云集,商贸日盛。

  “解放初期澄迈的运输还是靠河运。”今年已87岁的退休老船工王善谦,20岁开始上船,与南渡江打了一辈子交道,对这条江有着深深的感情。他记得解放初期全县有内河木船约100艘,一半经营水路运输。

  1951年,澄迈成立水上木帆船运输联组,散干的船工在新政府领导下开始了新生活。1959年,各个木船社合并改称澄迈县水上公社,有船170艘,船工1300人。

  “那是我这辈子的好时光啊。”王善谦还记得,他们从六克放木排、从金江等地拉粮食,顺流送到海口,再从海口拉上各种布匹、工业品,“去海口水大时1天就到,如果没风要走上五六天。每个船工1年能挣1000多元,很高的工资啊。”

  随着1960年代松涛水库大坝逐渐建成,南渡江来水减少,定安境内建拦水大坝,通往海口航道被堵塞,加上公路运输发展,水运从此衰退。航运公司开始转办农场,到20世纪末,河运基本废弃,被机动车辆取代。

  “1980年代我们去海口就基本不坐船了,走公路坐汽车快多了!”老人咧开嘴,笑得很开心,“听说要开通南渡江旅游了,很想坐游船故地重游啊!”

  40年前澄迈有渡口19处

  1000年前澄迈就建有第一个渡口

  “滴滴……”

  对面岸上有人按摩托车喇叭,还有人满含期待地招手。王大孔不慌不忙地招呼这边岸上的乘客坐好,便直驶对岸。渡轮上的乘客或挑担、或走路、或骑车,大家站着看奔流的江水被渡船划开,谈笑中交流着金江两岸的资讯。

  王大孔已是红丰农场渡口摆渡世家的第三代摆渡人。从爷爷到大伯再到他,渡船变了好几茬模样:摇橹的小木舟,到柴油木船,再到机动铁船;半个世纪里,王家人的手紧握住船桨、竹篙,再到船舵、方向盘。不变的是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将渡口两岸的乡亲接送到彼岸。

  这是金江上仅剩的几个渡口之一,澄迈南渡江上的渡口历史十分久远。约1000年前的宋代,澄迈就建有第一个南渡江渡口——金安渡口。到明清两代较为发达,设有金安、金江等10多个渡口,民国期间增设德润、潘村等渡口。新中国成立前,渡口依然是南渡江两岸人民交通往来的主要通道。

  新中国成立后,渡口归集体所有,由当地生产队管理,渡工由生产队选派,按同等劳力记取工分。1950年代,由于生产发展,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南渡江两岸的国营红岗、西达等农场设置了诸如13队、猛进队等以队名命名的渡口,地方上也增设林峨、九龙、山口、加茂等渡口。到1977年,全县有渡口19处。1982年以后,除国营农场所属渡口外,渡船相继卖给私人,渡口转为私人经营。

  “我也摆渡不了几年了。”王大孔指着下游正在建设的一座大桥说。

  如今,这些曾经热闹的渡口已经变得越来越冷清,很多渡口更是随着一座座大桥的落成而消失。瑞溪镇书记林旭说,中线高速澄迈连接线将在南渡江上建一座大桥,最古老的金安渡口将可能由此彻底成为遗迹。

  日月匆匆,斗转星移。站在金安渡口,独自四处眺望,金灿灿阳光下的渡口早已显得陈旧,候船亭破败不堪,但两岸的山水田园却依然青翠如画。独步江畔,遥想着千年前的人马喧闹,守望着千年不变的落日,谛听着亘古难改的潮音,思绪瞬间变得沧桑而宁静。

  村民不打渔改种经济林

  两岸经济作物让村民奔小康

  游船沿着平静的河道疾行,河岸槟榔玉立、丛竹摇翠、青山如黛,山头云遮雾绕,江畔野花点染,一幅水墨山水瞬间成型,在脑海中氤氲出回味悠长的三峡水韵、漓江风姿。

  时不时在江面游弋的小渔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在干净澄澈的河面上,渔人们张网奋力一撒,空空地落下,缓缓浸入水中,收网时总有几条大小的鱼儿活蹦乱跳……

  “这种小渔舟历史很悠久了。”金江镇文头山村74岁的王善科说。公元前110年,汉武开疆,在澄迈地界设立苟中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渔业文化开始传入这片土地,渔民历史或始于斯?

  逆水西上,一路经过个个生息过代代渔民的小村庄。千百年来,他们傍水而居,靠水吃水,日出撒网,日落泊船。游客发现,时不时有一两艘三四米长的小船停在岸边,船头总是对着一条小路,小路曲径通幽,在浓密的绿荫中通向一座座靓丽村居。

  “其实,他们早就不靠打渔为生了,打渔只是兼职。”澄迈县南渡江堤防站工作人员廖子标指着岸上的亭亭成林的橡胶、槟榔等说,光这些经济作物就能让很多村民过上小康生活,很多人还有工资性或经营性收入。

  顺着河流转弯,远远地,一道雄伟的拦河大坝展现在游客面前。停船靠岸,登上大坝,一幅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眼前,九龙电站大坝则宛如卧虎踞守在南渡江上,又如同出海蛟龙腾飞江中。南渡江如同一匹烈性的野马,在经过长途奔驰,几经冲撞后,终于精疲力竭,在这里变得温顺起来。

  “我家就是这周边的。”九龙电站工作人员王发喜说,自己的父辈曾把江上打渔作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又苦又累,收入也不高,“现在我守护着自己家乡的山水,按月拿工资,挺好。”

  说话间,南渡江正不歇东流,江水浩荡。站在落差达数十米的大坝边,想象着泄洪时白浪滔天的恢宏,连同远处又平静的江面,感受着静谧与动感的交相辉映,不由得万千情感融入这一泓山水。 (本报金江9月3日电)

  人物访谈

  澄迈金江大坡村老船工:

  有了船有了游客南渡江会更漂亮

  -本报记者单憬岗

  悠悠南渡江,亘古流淌,是琼北地区重要的水运通道和经济命脉,见证了沿岸城镇的兴衰。澄迈金江大坡村村民廖厚石,就是一位和南渡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船工。

  一盒烟,一顶草帽,如今已年过八旬的廖厚石只要有机会,就会到南渡江边转悠一阵。如今已两鬓斑白的他,脸上写满风霜,但精神很好,声音响亮,思路清晰。说起自己和南渡江的感情,他的脸上满是憧憬,随后他点起一根烟,娓娓道来。

  那是从1949年开始,当年只有16岁的他成了南渡江上的一名船工,拉船、装船、卸船,他这一干就是一辈子。当时,金江段的南渡江码头很繁荣,上百艘船穿梭在江面上,粮食、木材、布匹、盐巴等大批货物,都需要廖厚石这样的船工装运。他和自己“水上公社”的老工友们,在从仁兴镇六克码头到南渡江口的海口港,一年总要来回几十趟。

  说起金江码头,他心中别有一番滋味。那时这里是南渡江中游最大的商贸集散地,商贾云集。“要是不做船工,我的生活就会是另一种情况了,那时船工的活虽然苦点累点,但每个月总能有近百元的收入,相当不错了。”聊起往事,他不无得意地说。

  1980年代,航运公司名存实亡后,热闹的航道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此时他也到了退休年龄,伴随着南渡江航道的兴衰,自己也在时光流逝中渐渐老去。回忆往昔他有些唏嘘,“我是生在南渡江边,长在南渡江上,在这里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我这一辈子的命运都跟南渡江交织在一起了。连老婆都是坐船去海口找的!”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过去经常开船运货到海口,船常常停在海甸岛的南渡江入海口。因为他为人比较活跃,慢慢地就和一个漂亮的海甸岛妹子好上了,这是一个高挑的漂亮姑娘,最终成了他的老婆。

  听说澄迈将要开发南渡江旅游,他很是高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对路子”的措施。

  “过去很多人喜欢搭便船到海口去,即使营运班车开通后,依然有不少人如果不太赶时间,还是喜欢搭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看看南渡江两岸的美丽风景。”他认为,南渡江两岸的风景非常美,坐船游览是个很不错的主意,“这样,南渡江上有船了,有了游客,南渡江会更漂亮!”

  (本报海口9月3日讯)

  专家连线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荣京博士:

  整合景观资源进行整体开发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荣京博士:南渡江澄迈段森林植被覆盖较好,在改善维持和增强海南生态功能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金江镇上游的山地区域。我国在有关环境和资源的法律法规中,对生态补偿只有原则性要求,对补偿内容、方式、标准和实施措施缺乏具体规定。通过发展水上生态旅游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态补偿的不足,从而改善居民生活状况。

  应该整合山、林、水的景观资源,进行区域整体旅游开发。

  水是山的血脉,山是水的屏障,林是山水的衣裳,应将山、水、林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建设,使它们相得益彰,从而发挥整体效益。要充分利用澄迈乃至琼北地区现有发展较好的旅游景区,如福山咖啡、观澜湖等旅游资源,来带动河流生态旅游的发展,形成联动效应。

  本报记者单憬岗

  (本报海口9月3日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王晓红

  需加强南渡江流域景观生态规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王晓红:要加强南渡江流域景观生态规划,这是考虑到南渡江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营造的共同需要。

  一是提高森林景观功能的需要。南渡江流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提高森林景观效果和功能是发展南渡江旅游资源的关键。应以自然的手法,对低效林进行改造,逐步形成林相整齐、色彩显目、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象,同时提高物种多样性,构建一个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景观。强化沿河公路两侧、城镇滨江绿地的景观效果,引进观花、观叶、观形等观赏树种,充分体现其区位优势。

  二是稳定森林生态功能的需要。通过景观生态规划,逐步调整公路沿岸、河流两侧人工林的树种结构及林分密度,种植景观良好的乡土树种,加速林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高森林的抗逆性,充分发挥森林蓄水保土、固氮肥土等生态功能。

  本报记者单憬岗

  (本报海口9月3日讯)

  网友跟帖

  @IT莲接:若如此一游,美景当歌!

  @小小麻吉叮:绿荫环抱下的南渡江,蜿蜒百折,多少年来,默默地流淌着,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海南儿女。这一次,她将揭开真容,让更多的人见到她藏匿多年的“美貌”,享受母亲河带来醉人的风光。赏景、游船……期待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她“妩媚”的倩影。

  @cafer28:海南不仅有像南渡江这样虽耳熟能详但未必深入了解的景致,也有太多养在深闺中的风景,希望这次南渡江的旅游开发可以作为一个样本,带领世人重新认识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家乡。不仅是从文字上,更希望大家都能亲自去感受一番。

责任编辑:陈虹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