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季度环保考核不达标 负责人将上电视做检讨

  镇镇建环卫站,村村雇保洁员,农村垃圾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昌江:小扫帚扫出大民生

  -本报记者黄能 特约记者黄玉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诗人笔下和谐隽永的生活图景不知是多少人最深刻的乡村记忆。为重新唤起人们关于乡村的美好记忆,去年8月以来,昌江黎族自治县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投入经费,健全环卫保洁体系,强化监督考核,动员广大村民,在全县掀起一场农村环卫整治攻坚战。现在,走进昌江各乡村,视线所及,再也看不到大量积存的垃圾,所有自然村都配上垃圾桶,村里每天有专人打扫。

  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201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省环境卫生综合工作排名中,昌江分别位列第一名和第三名。

  一个基础

  财政兜底建起环卫保洁体系

  每天早上,昌江乌烈镇乌烈村保洁员刘时然推着保洁手推车,将自己责任区的垃圾装车后,送到路旁放置的垃圾桶里。镇里的垃圾转运车穿行在各个村子,将垃圾收集完后运往位于该镇白石村委会路口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经过转运站的压缩后,垃圾最终被送往位于昌江叉河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昌江城管局局长薛为书介绍,昌江采取财政兜底的形式建起了一个环卫保洁体系。8个乡镇都成立环卫站,配备人员,负责协助镇政府管理环卫工作。并按照一定比例,聘请镇区保洁员和乡村保洁员,分别负责镇区主街道和各个自然村的公共卫生。同时,各村实行镇、村干部环境卫生分片包干责任制。昌江建立7座生活垃圾转运站覆盖城区和各乡镇,城管局统一购置一批生活垃圾转运车、垃圾桶、保洁手推车和清扫工具分配到各乡镇、各村庄。

  “农村垃圾整治,政府投入是必须的,这是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必然要求。”省住建厅城管处处长陈永富说,昌江农村垃圾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正是因为政府经费投入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到位。

  一个机制

  建环卫整治县镇村三级考核

  “那段时间,我们天天清理积存垃圾,一车一车地运走,那是堆了近30年的垃圾啊。”说起今年4月清除积存垃圾时,乌烈环卫站站长钟国标感慨道。

  “现在走在农村道路上,基本上看不到大量的积存垃圾。”昌江城乡环卫大整治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梁成武自信地告诉记者,在今年4月的农村积存垃圾集中清理中,昌江共投入170多万元,清理积存垃圾堆557处,清理垃圾4623吨。

  积存垃圾清理后,日常保洁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镇里时不时来人检查,有时一天检查两次。”保洁员刘时然告诉记者,她的月工资中,有200元要到年底考核时作为绩效发放。

  梁成武介绍,不仅是保洁员,各单位、各乡镇、各村庄都有相应的环卫整治考核要求。到目前为止,昌江已经发布考评通报16次,表扬单位44家(次),通报批评单位96家(次),并约谈其主要负责人,至少6个单位负责人已经在全县大会上做过检讨。

  “乡镇和红林农场在年终考评得分中位列前三名的,分别奖励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相反,季度考核不达标单位负责人要上昌江电视台做检讨,年度累计3次被通报的将被免职。”梁成武透露。

  一个法宝

  农村环卫保洁让村民唱主角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赵树青认为,农村垃圾整治必须强化“村民是主体”这个观念。政府大量投入,但如果没有村民的参与,这样的投入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卫生考核是动真格的,哪个乡镇都不敢放松。但关键还是要把村民动员起来,不然靠镇里和村里那几个干部,累死也没用。”乌烈镇副镇长吉强颇有感触。

  让村民唱主角,这是昌江搞好卫生的一大法宝。

  “乌烈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乌烈镇乌烈村党支部书记罗华吉介绍,乌烈村是个大村,有2600多户1.3万多人,村里的垃圾多,之前镇里垃圾转运车运力不足,不能及时清理。为了不影响环卫保洁工作,村委会出资雇来3辆农用车用于垃圾收运。现在运力配足后,村民又表决通过,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60万元,增强日常环卫整治和保洁工作。

  昌化镇昌城村人口多,卫生工作量较大,配置的5名保洁员根本忙不过来。对此,村里划分出75个责任片区,每7户为一个小组,轮流打扫村里公共部分的卫生,并设流动红旗和黄旗,红旗是表彰鼓励,黄旗是批评整改。通过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村民们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性。

  由于配置的垃圾桶有限,石碌镇鸡实村的村民们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家家户户购置一个竹筐,日常生活垃圾随手丢入其中。在叉河镇的坎头村,村民们从集体经济中拿出一笔钱购买、配足垃圾桶,垃圾基本不落地。

  在村委会的发动下,乌烈镇、昌化镇、七叉镇等许多乡镇的村子已经实施生猪圈养,禁止乱丢垃圾、乱倒污水等污染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一个纯美洁净的昌江,又回到了人们的记忆中。(本报石碌9月13日电)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