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守护碧海蓝天:倾力打造人与自然的水墨丹青

点击南海网“海南深呼吸”栏目 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口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高林摄

  蓝天白云下的海口,美丽动人,散发着无限生机和魅力。

  海口PM2.5环保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高林摄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将你从梦中唤醒,推开窗,你可以享受到清新的空气;上班、求学路上,仰望天空,满眼全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旅途中,从海口世纪大桥上远眺,万绿园成片的绿色呈现在你的面前,长长的海岸线,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岸边。

  特别是海口以北绵延136公里的海岸线,犹如一顶华冠,而地处南渡江出海口的海口湾无疑是这顶华冠上璀璨的海上明珠。

  海口湾东起万绿园、西至秀英港,呈U型凹入内陆,比笔直的海岸线更多了一份柔美。从高处看,海口湾犹如一张巨大的弓,北衔南海、南接陆地,蓄势待发。

  这就是海口,一片属于我们的纯洁的净土。

  优良生态之源 高瞻远瞩绘蓝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口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优质资源,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

  优良的生态环境奠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彰显独具特色的绿色魅力,承载着百姓生活的美好期盼,保护好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历史责任。

  海口市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性眼光,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建设“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的绿色崛起生态之路。

  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指出:“海口必须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不能跟其他城市比拼GDP、拼工业产值,而是比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比产业核心竞争力,比生态环境保护,比城乡居民生活水准。为此,确立了‘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养眼养身养心’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规划目标。围绕这一转型发展方向,海口强化了规划引领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引导城市经济业态调整,加速城市绿色崛起,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彰显热带滨海北岸城市风貌,提升海口新型城镇化质量,激发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活力。”

  他强调,“生态是我们最强的优势和最大资本,也是我们的生命线。为了保持海口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为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书写精美画卷。”

  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说:“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主城区—卫星城—特色小镇—新型农村社区—美丽村庄’的五级城镇化体系,研究和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重点提速主城区改造升级,加快统筹城乡示范镇建设,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加大城市综合治理力度,主城区、中心镇和农村新社区发展焕发新活力。”

  为此,海口市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决定,为打造“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良生态之美 碧海蓝天两相连

  在中国迈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海口市政府正开启一场生动实践,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让海口“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发展和谐统一,助力“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建设。

  如今,海口洁净的空气已成为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和营销宣传的最佳名片。特别是国内各地受到雾霾侵袭,而海口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椰风海韵,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来到这里欣赏海口美丽的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口已成为全国人民休闲度假的心仪之地,名副其实的“避霾胜地”。

  今年以来,海口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一流,截至8月31日,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5%,特别是在7、8月份,海口空气质量每天都是一级优,优秀率为100%。海口水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南渡江龙塘段、永庄水库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家控制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标率100%。海口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38.4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地率3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

  尤其是近年来,海口生态城市建设精彩纷呈,颁布了万绿园、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划定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等生态红线,着力保护好南边的“肺”(即位于南边的海口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东边的“肾”(即位于东边的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还倾力构建“一网、两带、两廊”的生态绿地系统,展示出一幅波澜壮阔、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绿色画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口市今年重点建设红树林湿地小镇和沙坡——白水塘两个生态湿地公园,计划将三江农场划回海口的9466亩国有农用地规划建设为国家级红树林湿地公园,争取用3-5年打造“第二个万绿园”。

  对于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老百姓来说,节能减排、环境考评的达标是硬杠杆,而看得到天蓝水清地绿城净,才是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环境做了加法,民心,则是做了乘法。

  优良生态之途 “首善之城”倾力造

  建设生态海口,重在行动。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碧水蓝天,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倾力在海口2304.84平方公里土地上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墨丹青。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资源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珍贵生态资源,是海口“城市之肾”。

  海口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原则,依托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对红树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树立了城乡统筹环境综合整治实践范例,并从有利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出发,从全局上统筹把握,划定保护区的生态红线,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保护范围从5万亩扩大到12万亩,进一步推进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海口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与水源地保护,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及主城区水环境面源整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提升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让生活在海口的人们呼吸清新的空气。

  海口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如:为解决港澳工业开发区附近的紫园、天伦誉海湾等小区反映的气味影响问题,海口结合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该片区排污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从严查处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并把该片区周边环境整治纳入城市管理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多次组织环保、城管、工业、秀英区等相关部门开展全面排查和联合执法工作,海口环保部门由局领导班子分别带班夜间对该片区工业企业生产排放情况进行巡查,并走访周边小区住户,现场了解气味影响有关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为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海口市环保局会同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逐步建立起行政诉讼工作良性互动机制。特别是在实施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由环保、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多部门召开畜禽养殖企业排污整治座谈会,对不按市政府规定时间关停的畜禽养殖企业,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及时介入,有力推动了畜禽养殖企业的关停搬迁和升级改造。

  不仅如此,近年来,海口市加大环保投入,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环境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大大提高了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优良生态之果 环保经济和谐发展

  海口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海口国际的旅游地位逐渐崭露头角。

  近年来,海口市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切实保护好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4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489.75亿元,同比增长8.3%,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不断下降,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498吨标煤/万元,单位GDP用水量为17.48吨/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强度仅分别为0.000593吨/万元和0.001242吨/万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呈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海口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优良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一流。今年第一季度、上半年该市空气质量在全国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均排名第一,尤其是自进入2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排名第一,南渡江龙塘、永庄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好水平。

  目前,海口已先后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

  2011年,海口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空气最清洁城市”;

  2012年,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布《2012年中国环境绿皮书》,海口空气质量排名第一;

  2013年,海口被评为“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4年,海口名列“宜居城市”前茅。由央视联合国家统计局等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报告显示,海口位居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强之首。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发布国内首个《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海口被评为“适宜步行”城市。

  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海口对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然而,环境保护没有止境,我们还需做得更多更好,环境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

  优良生态之梦 “十三五”环保提前谋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建设生态海口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保持海口一流的环境质量,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需要我们科学谋划,着眼长远,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为提前谋划全市环保工作,海口市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编制《海口市环境总体规划》,以2012年作为基准年,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也就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点,远景展望年到2030年。

  据介绍,环境总体规划的任务与内容包括:分析全市资源环境约束,研究环境发展潜力;实施环境功能区划,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划分环境保护红线,构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指引重点区域环境规划;以及建立实施保障体系,规范环境总体规划建设等几个方面,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措施落在空间和时间上,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并实现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四规衔接”,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而且,海口市正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编制好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用改革破解发展结构难题,用创新释放发展环境潜力,认真研究一批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并逐步实施,主要包括海口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海口市“智慧环保”建设、颗粒物来源解析和空气质量预报、海口市水环境保护工程、海口市大气环境保护工程、海口市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等项目。

  此外,通过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把海洋环境与陆源污染防治结合起来,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与流域污染防治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环保信息化工程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争取在“十三五”建成以私有云为基础平台和地理信息平台为支撑平台,包含“一个中心(智能决策支持中心)、三个门户(内网门户、移动门户、公众服务门户)六大应用(环境监管应用一体化、监察执法一体化、监测监控一体化、综合办公一体化、移动应用一体化,以及公众服务一体化)的综合办公体系。

  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

  统筹谋划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当前‘三期’叠加、经济呈现‘新常态’,寻求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普惠民生的背景下,我们要认清阶段特征,把握基本要求,探索和谋划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海口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陈超说。

  抓好规划引领:

  谱写天蓝地绿水清美丽海口

  “建设生态城市,规划要先行,突出预防为主,确保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保持一流的生态环境质量。”陈超如是认为。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从保障全市生态服务功能、继续保持一流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着手,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制定海口市环境总体规划。

  一是规划生态蓝图。以环境功能区划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调控城市发展规模、以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以环境服务支持公共建设,构建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的海口市环境管理新模式,让海口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净,让生活在海口的人民群众更加健康、幸福。

  二是划定生态红线。强化底线思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保护红线、海洋环境保护红线、大气环境保护红线和环境风险红线,构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从山顶到海洋、从城市到农村、从总量到质量的海陆空三维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体系,进一步提升环境承载力,更好地延续“生态红利”,为海口经济发展提供绿色导航。

  三是构筑生态屏障。提升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石山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规划建设沿海岸线和城市南郊以及沿南渡江和五源河的“两横两纵”绿色廊道;完善城区绿地体系和环城生态走廊,构建海口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让江河湖海等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海口长远发展预留更多空间。

  加强监督管理:

  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

  “在积极服务转型发展的同时,环保部门要强化提高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这两方面工作,努力为全社会提供优良的生态产品。”陈超表示。

  一要依法履行职责。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对环保部门履行职责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环保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将深入学习领会新环保法,认真组织实施,保护海口一流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要提升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应急等标准化建设,完善环境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构建环境安全体系,确保环境安全。深化环保行政审批改革,完善“绿色通道”制度,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三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开展环境基础课题调研,做好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研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调研、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调研、新型城镇化下的环境管理调研等,为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强化宣传教育:

  构建全民参与环保行动体系

  “环境保护涉及各行各业,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不断推动。”陈超说。

  一要加大环保宣教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使生态环保理念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践行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要强化社会全面监督。实行阳光环保,要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健全生态环保举报制度,让公众充分拥有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着力培育扶持环保社会组织,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带动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投身环保行动。

  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陈超说,只有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促进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海口幸福家园。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海口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会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为建设“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提供坚实的环境支撑。

  (本版撰稿中宝尹小柏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海口市环保局提供)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