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农村妇女赡养流浪阿婆19年 一家靠打渔维生

点击南海网“海南正能量”栏目 查看更多报道>>

李昌女(左)与谢秋乾阿婆亲如母女。本报记者易宗平摄

 

  儋州农村妇女李昌女一家把流浪阿婆当亲娘赡养了19年——

  超越血缘的孝行

  核心提示

  无儿无女的谢秋乾,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痛苦绝望中,遇到素昧平生的李昌女。家庭清贫的李昌女心地善良,朴实坚强,漫长岁月中,赡养起毫无血缘关系的谢阿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9年间,用真诚为风烛残年的老人撑起容身的小天地,把幸福快乐带给原本孤苦无依的谢阿婆,李昌女的家庭堪称孝老爱亲的典范。

  -本报记者易宗平特约记者谢振安通讯员张琳

  孝老爱亲

  薪火相传

  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在中国历史上,有诸多孝老爱亲的生动故事,感人肺腑、润人胸襟。古往今来,弘扬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已铸成中华儿女的共同基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琼州大地上演。

  -本报记者易宗平

  特约记者谢振安通讯员张琳

  儋州农村妇女李昌女,默默奉养流浪阿婆,像对待亲娘一样,在19年间,铸就了孝老爱亲的大美。

  在这面孝老爱亲的旗帜下,琼州大地涌现出无数个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

  原籍儋州市那大镇洛基村塘坡村小组的陈李恩,退休前曾任省农垦总医院办公室主任。在家中他是老大,下面有4个妹妹、1个弟弟。他几次想把年逾九旬的母亲郑桂妹接到海口,但母亲习惯于农家生活。于是,兄妹们推行“值班制”,既让母亲每天有人照顾,又不影响各自工作。

  他们六兄妹“排班”伺候母亲:陈李恩每年一回家过年,就住上3个月;暑假、寒假的3个月里,由从事教育工作但已放假的二儿媳林雪丹,带着孩子看望和照料母亲郑桂妹;其他时间,则由陈桂莲、陈桂春、陈亚桃、陈亚怀4姐妹每周轮换回家。除此之外,节庆日无论多忙,全家都尽量抽出时间齐聚一堂。

  洛基村塘坡村小组统计资料表明:塘坡村小组有150户、7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50多人。在这些家庭中,有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一度留下部分“空巢老人”在家无人照顾。

  在陈李恩六兄妹的带动下,塘坡村小组常年在外打工的子女,纷纷定期回家看望和伺候父母。如今,村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2014年1月,省技师学院为感动校园的“十大孝子”举办隆重的颁奖晚会。“十大孝子”中有一位2012级机电3班的林润发同学,经常回家照顾80高龄的奶奶,除了洗衣做饭,有时还半夜起来帮奶奶上药揉脚。

  2014年5月,在首届中国国际健康幸福大会上,来自海南的企业家李建军被授予“孝子楷模”荣誉称号。2011年,李建军的母亲在山西老家体检时查出患了乳腺癌,他带着母亲上省城,找医生,跑前忙后。身为公司的董事长,李建军工作十分繁忙。不过,他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选择晚班或中转航班往返琼晋两地。“生意固然重要,但孝道也是商道,不管生意再忙也不能忘了孝亲敬老!”李建军说。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篆体“孝”字:“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体现了一种孝老爱亲、薪火相传的精神。

  这些普通的人间儿女,用自己的真情和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

  (本报那大10月12日电)

  9月28日,由中宣部、全国妇联主办的“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宣传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从未出过远门的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村妇女李昌女来到首都北京,她的家庭荣膺“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全国仅有10户家庭被授予这一称号。

  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缘何能获此殊荣?

  走近李昌女及其家庭,让人感受到的不是烫金证书的闪耀,而是沧桑岁月结晶出的比黄金更贵重的善良心灵——1995年以来,她在家人支持下,将流浪阿婆谢秋乾接到家里,像对待亲生母亲一般无微不至地照顾,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行动,诠注着大美大爱的要义。

  流浪阿婆告别乞讨生活

  一个脱落了小提手的铝皮炊具,一个没了盖子且布满小缺口的陶罐,一个系绳毛燥的小箩筐,再加一根裂开缝隙的木头扁担——这是19年前,谢秋乾多次乞讨时带着的所有家什。如今,它们躺在李昌女家的杂物间。

  时光回溯到1995年农历正月十三上午10时,一个靠讨饭度日的阿婆流落到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村。一些人避之犹恐不及,但李昌女第一次见到这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阿婆时,不由得流下同情的泪水。

  当时,全村都还沉浸在大年气氛中。家境并不宽裕的李昌女,家里也备了平时舍不得吃的好菜。李昌女把流浪阿婆让进屋子里,像对待贵宾一样,为她做了一顿让孩子们都嘴馋的饭菜。

  一顿饭吃完,流浪阿婆也告诉了自己的身世:她叫谢秋乾,当时已经75岁,来自10多公里外的松鸣乡唐府村。苦命的谢秋乾,婚后没有生育,便收养了一个儿子,但后来老伴与养子相继过世。举目无亲的她,在辛酸无助的泪眼中,过着乞讨度日的生活。

  “阿婆,您以后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我就是您的女儿!”李昌女对谢秋乾说,“我家里也很穷,但以后我有饭吃,绝不少您一口,让我来养您吧!”

  李昌女与丈夫符赞义同庚,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家里靠丈夫打渔维持生计。

  然而,李昌女的提议得到符赞义和儿女们的支持。

  命运似乎要考验这个家庭。1995年7月,符赞义此前借债7万多元建造的船在出海时被毁坏,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没了着落。这个敦厚的汉子,凭着一身力气给别人打零工,偶尔也搭乘熟人的船出海打渔。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拉纤般费力地伸长。但这个捉襟见肘的家庭,却充满浓浓的温情。“阿婆,您吃菜!”“阿婆,您要注意身体!”多少次,一声声热忱的话语,让谢秋乾实实在在地融入了这个家庭。

  不是亲女儿胜似亲骨肉

  “如果不是这个女儿,我早已不在人世了!”如今,94岁高龄的谢秋乾逢人就忍不住唠叨这句话。

  起初几年,谢秋乾患了肺积水、肺结核、心脏病等疾病。李昌女不仅带着她到村卫生室治疗,还到市政府所在地那大城区医院诊治,前后共花去4万多元,终于将生命垂危的谢秋乾救治过来。

  白马井镇藤根村卫生室医生谢和强曾多次为谢秋乾治病。他感慨地说:“如果说照顾一个高龄老人一段时间还能支撑,但一坚持就是19年,那确实不容易!”

  “确实不容易”的李昌女一家,大儿子身体长期有病,二儿子动过手术体质很弱,三儿子平时打零工谋生。

  谢秋乾刚到李昌女家时,李昌女的小女儿符金慧还只有8岁。在符金慧心目中,这个阿婆就是自己的奶奶,小时候常常陪阿婆说说话,逗她开心。后来,符金慧在江西读大学期间,每次向家里打电话时都会问候阿婆,并在寒暑假给她带回桂花糊等当地特产尝鲜。

  大学毕业后成了家,符金慧和远嫁珠海的二姐,每年春节回娘家拜年时,都会送给谢秋乾表达孝敬心意的红包。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成人,李昌女也年岁渐高。当年收留谢秋乾时,43岁的李昌女还是带着一群孩子的中年妇女,而今自己也成了子孙成群的62岁奶奶。

  由中年步入老年的李昌女,一如既往地照顾阿婆。

  2012年4月初的一天夜里,谢秋乾起床上厕所,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左大腿髋关节骨折。虽经多方治疗,但她还是行走不便,从此卧病在床。李昌女除了喂饭喂水,还经常帮阿婆翻身,端屎端尿,每天至少擦洗身子三次。

  有时候,李昌女有事外出,三儿媳妇叶肯林就主动接力,负责照顾卧床的阿婆。

  “7年前嫁到这个家之前,得知他们收留了阿婆,我就感到这个家庭都是好心人。”如今,育有三个孩子的叶肯林说,“我会把这种敬老爱幼的家风传承下去!”

  为乡亲树起道德标杆

  把流浪阿婆当亲娘赡养了19年的李昌女,继今年初获评“感动海南2013十大人物”后,李昌女家庭于今年9月28日又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

  “令人十分感动,真是好人啊!”与记者谈起李昌女的事迹时,距她家不远的百货批发商行老板张燕子如是说。

  李昌女的事迹,为十里八乡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标杆。

  (本报那大10月12日电)

  李昌女邻居同乡称赞:

  她的善良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本报记者易宗平

  特约记者谢振安通讯员张琳

  “李昌女阿姨太伟大了,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心灵的震撼!”李昌女女儿符金慧的同学杨丽萍说。

  杨丽萍透露,从孩提时代就常跟符金慧在一起玩,在符金慧家时见到谢秋乾都亲热地称为“阿婆”,并不知道是李昌女阿姨收留的一位流浪阿婆,直到去年底全省评选“感动海南2013十大人物”,看到了新闻报道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与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村村民李昌女同村的李丹彩说:“其实谢阿婆并不是李昌女的亲阿婆,而是‘捡’来赡养的,阿婆从当年的75岁活到现在的94岁,真是值了!”

  谢秋乾年轻时的家庭变故是不幸的,但她遇到李昌女并受到悉心赡养却又是幸运而幸福的。

  然而,李昌女家并不宽裕。

  “李昌女家每人只有几分田,除了打渔、打零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藤根村党支部书记李逢堂说。

  李逢堂对李昌女的家境感同身受:那么一大家子人,加上前几年他们家举债造船,还有他们家大儿子、二儿子身体不好,自己本来就过得很拮据,却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一个流浪阿婆,并且花掉4万元给她治病,真不简单。

  作为村卫生室医生的谢和强、符东阳,都应李昌女之请,为谢秋乾治过病。他们对李昌女一家如此厚待一位非亲非故的老人,十分敬佩。有时候,这两位村医还带着点心食品来看望老人。

  据了解,李昌女的事迹,成为藤根村及其周边群众教育孩子的典型教材。在她的影响下,一些人比以前更加孝敬父母。

  “李昌女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号召全村群众向她学习,让藤根村涌现出更多的孝老爱亲家庭。”李逢堂表示。

  (本报那大10月12日电)

  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徐仲佳认为:

  和谐文明社会需要更多李昌女式好人

  -本报记者陈蔚林

  “李昌女的可贵之处在于她的善行是发自人性深处最真挚的恻隐之心。”在了解了“感动海南2013十大人物”李昌女及她身后那个“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的感人故事后,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徐仲佳感慨颇多,“赡养无依无靠的谢阿婆,她的初衷并非出于亲情,也无意邀誉,纯是一片不忍之心——‘既然我碰上了,我就要管,否则我的良心过不去’。”

  徐仲佳认为,李昌女这番朴素的话语中包含着人性中最伟大的本质:良心。那使她在贫寒之中还能够自动行善。而这纯真的赤子之心,正是今天处于各种欲望缠绕之下的现代人所迷失了的。

  除了发自人性深处的善的动机之外,李昌女更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行善的善始善终。徐仲佳说,19年如一日,从自己的中年到老年,还先后花费4万余元为阿婆治病,李昌女行善所经历的这些坎坷和选择都考验着她。“如果说,最初的施舍一饭还是出于常人都有的‘怵惕恻隐之心’,那么,李昌女这长达19年善行却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自觉。”徐仲佳指出,常人的“怵惕恻隐之心”可以使人偶为一善,而像李昌女这样的善始善终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李昌女的善行始于恻隐,却始终如一,可谓仁矣。

  他同时表示,李昌女的高贵品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新的价值观培育的结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徐仲佳看来,传统文化中这种推己及人的价值观已经化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血肉。而今天,我们提倡“文明”、“友善”、“和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可以保障绝大多数弱者的基本生存需求。但是,如果只依靠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来扶助弱者,而没有每一个社会成员发自内心的道德显现,那么,一个再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也不能保证我们建设起一个真正‘文明’、‘友善’、‘和谐’的理想社会。”徐仲佳呼吁,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真诚,伸出双手,为建设一个“文明”、“友善”、“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本报海口10月12日讯)

  网友热赞

  @Alisssssssa:看到李昌女家一张几代同堂全家人其乐融融的照片,我想没有比这可以感到更幸福的事了。不仅想为李昌女阿姨和她的丈夫点赞,也想为她的家人点赞,没有他们家人的帮助和支持,谢阿婆可能已不是如今这般幸福模样了。愿他们全家人幸福平安。

  @乾坤正泰:李昌女的义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学习!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应把这种“傻”提到一定高度,让养老敬老成为时尚。要加强宣传,提升正能量,引导人们放弃自私,献出爱心,像李昌女那样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天旸昕雨:爱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品格,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李昌女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大爱与大孝,扪心自问,我们能做到吗?

  @符小蝶:当今社会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人了,即使是亲生子女都有推卸责任不赡养老人的,看到这则新闻,使人心胸开阔,即使社会黑暗,无情,总是有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JIA背包客柒壹:老人遇到李昌女是这个社会的福分,同时也值得大家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需要整个国家共同努力。

  @唐颠颠92:很感人,现在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以冷漠相待,世界需要爱,我们也需要爱,大赞!

  @撞名又如何我就叫李如意:最初在别人看来是比较傻的举动,爱心谁都有,但长达19年的爱心,那是一颗真诚的心。最初的同情可怜,在此期间转化为了亲情,相依相伴地温暖对方,不得不说人性善美而伟大。

  @33小秀33:最好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源自于生活的点滴,真心可以孕育成最美丽的爱,这就是我们90后以及更多人需要学习的方向!(本报记者陈蔚林整理)

责任编辑:陈虹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