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海南诊疗水平仍较低

点击南海网“深读海南”栏目 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儿童肿瘤演变速度快我省诊疗水平仍较低

  误诊让不少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巨额费用让不少家庭无奈放弃治疗

  

  妈妈在给小病人喂粥。

  一个小病人手机里自己脑袋里割下的瘤体的照片。

  肿瘤影响了视力,小病人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家人用手机记录孩子的康复过程。

  患儿身后是一家人无以言状的伤痛。

  我们等不起

  藏在孩子体内的“暗瘤”

  儿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我省目前没有儿童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室和医生

  “那就像是个怪物,藏在我孩子的身体里。”这是黎珍对肿瘤的形容。几天前,她刚满一岁的小女儿刚刚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两颗拳头大小的肿瘤从孩子小小的肚子里取了出来。在这之前,黎珍花了9个月时间才从女儿熙熙的肚子里找出这两个“怪物”。她不知道,要是再晚一点,这个“怪物”会不会夺走熙熙幼小的生命。

  很多人很难把“肿瘤”这样的字眼和年幼的孩子联系到一起。然而,事实上,儿童肿瘤发病率上升已经呈现在数据和医护人员们的切身感受中。世卫组织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儿童第二大死因。2003年至2008年短短5年,中国城市儿童肿瘤的发病率上升了18.8%。在海南,5年前,省人民医院一年手术的儿童肿瘤患者不超过10例,现在,一年有20多例儿童肿瘤患者在此接受治疗。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但近年来,儿童肿瘤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让人无法忽视。

  小熙熙是幸运的,兜兜转转9个月确诊后及时地进行了治疗。与国内大部分地区一样,海南目前没有专门的儿童肿瘤医院和儿童肿瘤科室,儿童肿瘤的治疗面临诸多困境,许多与小熙熙一样患病的孩子,因此而误诊。这个“误”有两层含义:一是检查不出是肿瘤,错当成了别的病;二是没钱治疗,耽误了。

  南国都市报记者 杨金运 敖坤/文 陈卫东/图

  万幸

  辗转9个月才诊出肿瘤

  险些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小熙熙,你一周岁了。”黎珍吻着孩子的脸颊。孩子用小手去摸妈妈的脸。小熙熙的肚子上,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纱布。

  5天前,小熙熙被查出患畸胎瘤,随即在省医院小儿外科做手术。“取出了拳头大小的两个瘤”,黎珍用手机拍下了取出来的瘤,“就是这个,花了9个月才找到它,要是再拖,孩子可能会被它害死。”

  10月14日是小熙熙一周岁生日。因为手术,计划的周岁宴取消了。可黎珍依然觉得开心:“孩子健康,比办酒席更值得高兴。”

  小熙熙在琼海出生,孕前检查、出生时的检查都是健康的。没有一丝预兆,孩3个月的时候,肚子开始胀鼓鼓的。黎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判断是胀气。6个月大的时候,胀气的肚子没有减小,黎珍不放心,带着孩子去琼海、陵水的医院看。检查结果依然是“胀气”。直到今年10月初,黎珍再次带着小熙熙去检查时,医生才猜测是肿瘤。为了诊出这个肿瘤,黎珍花了9个月时间。她不知道,要是再晚一点是什么样的后果。

  省医院小儿外科名誉主任李权说:“要是过了一周岁,肿瘤就极有可能恶化。”过了一周岁,畸胎瘤恶化的概率是16%,年龄越大越危险。

  这就是时间窗。对于这些儿童肿瘤患者,错过了时间,就意味着有可能错过生命。

  误诊

  儿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海南诊疗水平仍较低

  小熙熙被误诊并非孤例。

  目前,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误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这个“误”有两层含义,一是检查不出是肿瘤,错当成别的病;二是没钱治疗,耽误了。

  在接受采访的儿童肿瘤患者案例中,几乎全部都有被误诊的经历。

  巧巧,颅咽管瘤,11岁,曾被误诊为生殖细胞瘤;

  李路,脑膜瘤,12岁,小时候就有症状,被当作感冒治了多年;

  小丛,神经母细胞瘤,1岁,曾被误诊为肺炎……

  “从来没想过我的孩子会得肿瘤。”10月15日,省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内,李路的父亲李宏看着手术后仍在恢复中的儿子李路,满脸的困惑。

  今年8月24日下午,李宏的妻子杨敏下班回家,看到李路躺在床上。“他说他头痛,想吐,我一看,他全身冒汗,扶着他到洗手间,他吐完后头转过那边去就转不回来了,身子也开始抽搐。”杨敏说,她被吓坏了。她的脑海,回放着过往的一幕幕。

  李路很小的时候就曾出现呕吐,出汗,医生认为是扁桃体发炎,退了烧就没再关注。后来经常出现呕吐,但父母也没怎么留意,社区医院则当感冒治。今年7月,李路又出现了呕吐的情况,肚子痛,送到儿科,儿科说是肠胃炎,治了一下好了就没留意……

  “家长没经验,社区门诊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水平。”一旁的李宏说。

  不幸中的万幸,李路的是良性肿瘤。

  李路的手术从9月13日上午8点就开始做了。父亲李宏和母亲杨敏就守在病房外,绷紧了神经。“中午不担心,到了晚上六七点钟还不出来就开始担心了。”李宏说。

  晚上11点,李路终于被推出了手术室。“爸爸妈妈,辛苦你们了。”12岁的李路术后从手术室出来后跟父母说的话,暖了久久在外面等候的父母的心。

  医生从李路脑袋里切出来的瘤体有两碗之多。10月15日,看着那天手机拍的两碗瘤体,李宏和杨敏被吓得够呛。李路自己倒笑了:“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一团肉包子吗?”

  他们说到身体恢复后的梦想,李路说,他想做个医生,因为妈妈希望他做个医生。

  “误诊跟孩子不会说,不会表达有很大关系。”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王鹏程说,事实上,一些恶性细胞瘤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症状。

  海口市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彭大为说,因为儿童的身体代谢快,生长快,所以一旦患上恶性肿瘤,演变速度是很快的,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想着等一等,就耽误了。

  基层医院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导致误诊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整体医疗水平的欠缺也导致求医困难等状况的发生。从横向地域上比,海南的肿瘤治疗水平依然低下。

  困顿

  报销比例小困扰家庭

  或举债治疗或干脆放弃

  让这些家长忧心的除了治疗效果,还有一个问题:治疗费用。

  10月15日中午,省医院神经外科的一个病房内,一个孩子伸出手,不停在地挥动,抓取着什么,然后,她像是抓到了什么好吃的似的,把手往嘴巴里送。

  一旁的母亲邢丽连忙把粥端过去,舀起一勺送到女儿嘴边。“她饿了。”邢丽解释说。

  巧巧已经在病房住了一个多月。诊断结果是颅咽管瘤。手术被安排在9月16日。手术后,巧巧20多天没说话,到目前她还没完全恢复,意识还没完全清醒。

  “她一会儿说粽子,给她买来粽子她又不吃;一会儿说包子,给她买来包子她又不吃。后来我们只好骗她,说买了。她说想上学我们就骗她马上送她上学。”父亲陈同的眉头紧锁。

  手术后,巧巧因肿瘤受损的视力仍未恢复,发现眼前漆黑,她以为是灯关了。“妈妈,我看不见,黑黑的,能打开灯吗?”巧巧茫然地转动着脑袋问,有些焦躁。

  邢丽骗她说打开灯了。但巧巧嚷着说,还是看不见。

  陈同和邢丽一步也不敢离开巧巧,无法去挣钱。让他们忧心的除了孩子的恢复程度,还有经济上的困难。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已经欠下了10余万的债务。

  陈同说,2012年,巧巧在广州被误诊为生殖细胞瘤,治疗的时候花了16万元,新农合报了6万多元。陈同和妻子邢丽都是打工的,赚钱不易, 2012年他们借了9万7千元,还有几万无法还,“来到这里也花了6万多了。这次再借钱,还是只能找以前那些人,以前一开口就能借到,现在不行了,这次只给一千几百的。”

  陈同借了20多个亲戚朋友,才借到4万元。

  这种因儿童肿瘤致困甚至耗尽家财举债的现象,在患癌儿童的家庭很普遍。

  “海南很多地方经济水平还不发达,有些地方的农民没什么经济收入,几千元都拿不出来。”彭大为说,有些农民在得知孩子得了恶性肿瘤之后,住不了几天就出院了。“没钱治疗。有些贫困家庭会考虑再生一个,有的一开始有点钱,但治疗花完了也只能放弃了。”

  据了解,儿童白血病已从2011年开始推行免费救治,各省市都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在70%-90%不等。而儿童恶性肿瘤报销比例则少得多。与之相矛盾的是,肿瘤治疗中需要使用的一些进口治疗药物,具有昂贵和无法报销的特点。

  辗转

  不知道该把孩子往哪送

  家长失去信心决定出岛

  来自万宁的陈实语气中总是充满了焦急和不安。最近,他正奔忙着想搞到一份“转诊证明”,他表示不再相信省内的治疗水平,想把儿子小丛带到省外去治疗。

  小丛去年12月出生,今年6月,小丛的肚子微胀起来,身体瘦了很多。中秋节那天,孩子出现不适,被送到万宁的一家医院,医生按肺炎给小丛治疗。直到9月30日,陈实带着小丛来海口才查出肿瘤。小丛被安排到重症病房治疗,初步怀疑是神经母细胞瘤。

  接下来的遭遇让陈实对海南的医疗水平失去了耐心。陈实说,由于孩子太小,医院不收,他只好把孩子转到另一家三甲医院,该三甲医院同样表示只能给小丛做呼吸机维持生命,无法治疗。陈实说,转回万宁当地进行保守治疗时,他曾拿着孩子的病例到三亚的一家有名的三甲医院,但无法挂号,对方称不收这么小的孩子,陈实便用自己的名字挂了号混进医生办公室。医生看了孩子的病例后说他们医院治不了,建议出省治疗。

  “我不敢再让孩子在这里冒险了。”10月18日,陈实说,他已经借了一笔钱,一旦开好“转诊证明”,他马上带孩子去治疗。陈实希望能加快脚步,为儿子谋得生机。

  像陈实这样,带着孩子求医焦头烂额的父母很多,他们的孩子多数有过被误诊的经历后,怀疑当地医院的治疗水平,其中有能力的基本选择带孩子出岛求医。

  关怀

  不少病儿心门难以打开

  有孩子患癌后割腕自杀

  “看惯”死亡,服务临终病人的医生,对那些离世的孩子也感到惋惜和心痛。

  “一般这些小孩患病后都沉默寡言,加之他们对死亡似懂非懂,要打开他们的心扉很不容易。”宁养院的医生傅海鹰说,就在10月15日,宁养院还走访了一个患髓母细胞瘤的13岁的孩子。他经过手术治疗,术后复发,贫困的父母含泪决定放弃。傅海鹰去走访时,小孩全身浮肿躺在床上。

  省医院宁养院是一个为贫困的癌症晚期患者提供镇痛等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成立七年至今已收到不少的儿童病患,最小的只有1岁多。“有时候觉得老人生老病死很正常,但有时候看到是小孩,就很心疼。”宁养院的医生林书勇说,这些接受临终关怀的人,要么是因为病的太重,要么就是因为没钱放弃治疗。

  林书勇记得,宁养院曾有过一个定安的病人,13岁时患上恶性肿瘤晚期,家里因为没钱放弃了治疗。“我们去的时候发现小孩的手腕被割过,一问才知道小孩曾割腕自杀。”第二次去的时候,工作人员给这个沉默的小孩带去了牛奶和饼干。“小孩还是不说话,他可能没喝过牛奶,我们就教他喝牛奶。”林书勇说。不久后,这个割腕的小孩就走了。

  我们无法知道,那些沉默不语的孩子在人生最后的阶段,会怎么解读自己的一生。或者,无法或来不及解读,就匆匆闭上了闪亮的眼睛。

  不足

  海南没有儿童肿瘤专科

  治疗科研水平相对较低

  儿童肿瘤像无情的“恶魔”,折磨着那些可爱的孩子,困扰着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可在这方面,我们时常显得有些无力。

  省卫生厅一负责人介绍,由于缺乏专业的机构,目前海南肿瘤整体的发病情况、分布区域依然无法统计,也无法拿出相关数据。这成了海南肿瘤研究的一个致命短板。

  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但从临床病人量看,儿童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王鹏程说,5年前,省人民医院一年手术的儿童肿瘤患者不超过10例,现在,一年有20多例。

  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向伟说:“儿童肿瘤的临床人数在增加。但令人遗憾的是,我省的儿童肿瘤的治疗、研究仍有太多的不完善。”

  目前,海南没有专门的“儿童肿瘤”治疗科室,海南儿科的总体水平相比内地一些大城市比较落后。向伟介绍,目前全省的儿科系统几乎都是处在一个大儿科下面,一些更细致的亚专业并没有开设。“虽然这些事情我们也在做,但并不专业,也直接影响到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向伟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白血病——血液肿瘤,很多孩子得了这个病,但是他们无法被安排到专门的科室,有的甚至只能被安排到成人血液科进行治疗。

  王鹏程说,儿童肿瘤手术和成人肿瘤手术差不多,但在护理方面,儿童的护理要求很高。“比如护士给大人打针打惯了,给小孩打针很难找到血管,就要把小孩抱到新生儿那去打针。”王鹏程说,另外,儿童患者的用药有讲究,病情变化快也对护理提出要求。

  从2001年就来到海南并参与筹建海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的李权说,从纵向上看,海南对于肿瘤的治疗水平,包括儿童肿瘤的治疗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目前,在海南已经可以做到不出岛就可进行一些基本的肿瘤治疗。但从横向比,海南的肿瘤治疗水平依然十分低下,“专业人才缺乏,儿童肿瘤专业的顶尖医生几乎没有;科研滞后,导致海南儿童肿瘤研究工作长期停滞,无法跟内地先进医院接轨。”

  建议

  加快建设儿童医院细化专业

  “借鸡生蛋”引进高端人才

  困境之下,一个利好消息是,海南正在筹备建设儿童医院及肿瘤医院。省肿瘤医院已建成封顶,预计明年底投入使用,而省儿童医院也在筹建之中。

  省卫生厅一有关负责人肯定地说:“肿瘤医院成立后,我省的肿瘤发病的统计、调研、研究等相关工作都将一并启动。此外儿童医院的成立,也将形成专门的医院,搭配专门的科室,这些都将有力推进海南省儿童肿瘤的治疗水平。”

  目前,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向伟正在忙着处理儿童医院筹建事宜,他说:“儿童医院的建立将实现各个科室的细化、专业化,儿童肿瘤科室也将应运而生。”

  除了硬件建设外,软件建设同样重要。海南省卫生厅一负责人说:“顶尖的医学人才更加重要。”

  省医院小儿外科名誉主任李权说:“现在要海南自己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较困难,但我们可以‘借鸡生蛋’,不断优化政策吸引一批高素质的高端医学人才。其次就是用好这些人才,让他们在临床上,在医学研究上发挥作用。”

  此外,李权提醒,进一步宣传儿童肿瘤,普及基础医学知识很有必要,“只有每个人都有了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完善了相关的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保证每一个肿瘤患者能够顺利、及早接受治疗。”

  海口市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彭大为呼吁社会上能设立相应基金,为那些儿童肿瘤患者进行募款。彭大为认为,这些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彭大为还认为,中小学在为学生进行体检时应更加细致,“体检不要走过场,一些儿童肿瘤都有明显的症状,好好听诊,望闻问切,能检查出来。”

  可以设想的是,随着海南省儿童医院和海南省肿瘤医院的建设,海南岛内的儿童肿瘤患者将能沐浴到更灿烂的阳光。

  (文中患者及其家属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冉苗俊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