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在路上,就是在网上。他们有时候走路用跑,吃饭用蹲,他们24小时待命,随时出发,随时发稿。他们没时间谈恋爱、约会、逛街、看电影。他们累并快乐着,他们就是网络记者!
人民网海南视窗记者冯星(右)工作照。
人民网海南视窗记者冯星工作照
南海网海口11月7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符玲)有新闻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怀揣青春与梦想,不停地奔波、昂扬奋发,新闻在路上他们就在路上,这就是记者。在第十五个记者节到来之际,南海网推出了《网络记者,这些年我们这样走过》专题报道,人民网海南视窗一线记者冯星接受专访,在回顾网络记者不一样的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坦诚了对这个职业的深深热爱。
冯星说,对记者这个职业的最初憧憬源于十年前读的一本书,叫做《焦点不太准》。“那本书是一位著名的二战记者写的,看完后对这个行业有了很多憧憬,心里充满了英雄梦想,进入大学时更就觉得自己要当一名记者。”
毕业后,从大学生到一名网络记者,冯星坦言网络新闻的采写让自己成长最快。“刚开始第一年不太适应,网络记者要具备很多要求,那时几乎做的都是市民热线、暗访等接地气的新闻,其中有些采访更是超出新记者适应能力,但也让我迅速掌握了网络记者的各项技能。”
说到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采访,冯星提到了刚刚发生不久的超强台风“威马逊”,“当时全网的成员群体出动,每一个人驻守一个站点,滚动发稿,台风袭来当天我那天晚上回去的时间比较晚,街上没有车,一个人拿着电脑、照相机等设备慢慢挪回家,距离家门口20米时,才发现已刮破了脚,深感网络记者的不易。但没办法,因为我们要把最新的台风信息传给用户。”
对于未来职业规划,冯星觉得自己在记者这个职业中还是小辈,“我希望我能在未来3至5年的时间里脚踏实地把所有本领都学到,特别是发挥网络新闻短、精、快的优势,让受众在第一时间获悉这个世界的新鲜事。”
凤凰网海南站编辑董宇工作照(左)
南海网海口11月7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符玲)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的技术日趋成熟,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新闻进入“秒”时代,即一个新闻刚发生,有关这个新闻的报道就会在网上搜索到,网络记者也应运而生。在凤凰网海南站编辑董宇看来,这个职业给予他们和全世界网友共同喜悲的权利。
董宇的新闻从业经历已有3年,谈及纸媒与网媒编辑的不同之处,她深有体会。“我最早的时候是在报纸做新闻编辑,后来转行做了网络新闻编辑。网络媒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很快捷,在最后可以把所有的消息整理的很全面,所以我们要不停加班,把最好最全的信息直观地传给用户。”
董宇认为,作为一个网络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当网友碰到悲伤的事的时候,可以陪着广大的网友一起去哭,又或者在整个国家或世界碰到很高兴的事情的时候,可以陪着网友一起去笑。“我们在幕后默默地陪着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甚至数以亿的网友,一起来记录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每一个让人刻苦铭心的时刻。”
谈到记者节最大的心愿,董宇希望,网络的表达可以越来越宽松,相关政策可以越来越好。“我们也期待凭借着我们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的操守和理想,可以为网友们生产出更多丰盛的新闻产品,也希望他们在浏览我们新闻产品的时候不要忘了给我们点一个赞。”
责任编辑:甘晨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