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不要怕三亚的东北人问题 以对话消除戾气

点击进入南海网舆情频道>>

  今天早上,澎湃新闻网连发两篇报道:《东北人南下的人口迁徙之旅:三亚哈尔滨籍候鸟老人近20万》和《三亚市副市长李柏青:外地人口撤出,三亚一夜之间会变成空城》。网上照例又是一片地域攻击式的对骂。但也可以看得出,与以往相比,夹杂其间呼吁要融合与理解的声音,还是逐渐多了一些。

  三亚市副市长李柏青说,“外地人口撤出,三亚一夜之间会变成空城”。这话显然有点夸大了,但反映的道理却是真切的:三亚是一个融合性的城市,尤其是东北人口的季节性流入,导致有“东北省三亚市”的戏称。历史学家汤因比告诉我们,但凡是融合,无论是一种文明形态也好,族群也好,文化也好,都会有一个冲突、回应、相融的螺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必有破坏性,但长期看来,又必然是建设性。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之所以“每到旅游黄金周、三亚总要出点事”的原因,是因为大排档、出租车这两个直接面对终端游客的服务行业,被东北人垄断。但他们不像本地人那么爱惜三亚的名声。所以都是东北人搞坏了三亚的名声。但这不是事实,凡事要一分为二地看。以某一个省份、地区为依据来划分人口素质的高低,其偏见和谬误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就算从近期的事件看,我们也既要看到操东北口音的游客打了三亚导游,也要看到辽宁籍的三亚女公交车司机帮乘客追回被盗手机。

  没有哪一个群体天然是不受欢迎的,也没有哪一个群体不爱惜脚下的土地。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冲突?除了文化认同不足的因素,公共资源的季节性短缺,和主流舆论长期游离,是两个重要原因。

  对三亚而言,游客也好,“候鸟”也好(也可以视为逗留时间较长的游客),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季节性的潮汐流动。三亚常住人口约70万,而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也有70万。“冲突”有可能是文化上的南橘北枳,但“争夺”必定是资源上的短兵相接,二者互成关联,关键还是在于公共资源的短缺。不过,我们也并不能据此说,三亚的日常公共资源规划一定要按照两倍于常住人口的规模来做。否则旅游淡季的公共资源大规模闲置,谁来买单?但如果旅游旺季不能达到两倍的规模,又必然激化族群之间的冲突。这种两难,其实是每一个旅游热门目的地都面临的困惑,不止三亚如此。只不过,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三亚有责任、有义务跟随游客的潮汐,创新思路,合理调度,为整个中国探索一条城市公共资源的季节性调配之路。

  有危机的地方,必然也有机遇。比如近日有搞旅游租车的朋友说,他准备在海南旺季的时候搞一个“免费开车去海南”的活动:让内地省份的游客在出发地免费租车,然后开到海南,以此提高旅游旺季海南一车难租、服务打折的问题。这样,游客得到了实惠,公司省去了车辆跨省调动的运费,旅游行业减少了很多怒气冲冲的投诉,可谓三全其美。又比如,我们要是到一个拥挤的餐厅,老板先是一声热情的吆喝,然后说“这位客官,茶水自取”。这种自助的服务项目,并不会降低食客的用餐体验,也不会觉得被怠慢。三亚的管理不可能这么简单,但很多事思路一变,就可能豁然开朗。应对潮汐式客流的弹性思路,其实可以为三亚市政府所借鉴,并在繁荣入境旅游和普惠当地市民的利益关联上多做文章,变游客和市民之间的“零和博弈”为“双赢效应”,消除族群之间的戾气。

  与此同时,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地新闻媒体责无旁贷。近年,三亚当地居民和东北“候鸟”、游客之间的文化冲突,越来越有显性化爆发的趋势。线下彼此都心知肚明,线上却鲜有公共媒体介入讨论,这也不太正常。反倒是远在黑龙江的媒体,在予以讨论和引导。比如《黑龙江晨报》就既报道《东北游客需自省,作客他乡别丢了文明》,也报道《三亚人该有蓝天大海的气度,不该歧视东北人》。

  其实,旅游文明的问题,东北人不是特例。哪个地方的人都差不多,整个中国的旅游文明水平都不高。这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属于向现代文明洗脚上岸的问题,并不可怕。这个话题并不是本地媒体想象中的那么敏感,没有什么“不便介入”。事实上,海南当地媒体不说,澎湃新闻网也会说,黑龙江媒体也会说,而且往往不比海南媒体更掌握情况,厘得更清楚,说得更准确,议得更剀切。海南当地媒体更要有一份担当和责任感,要正视社会的现实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搭建平台促成文化上的沟通、理解和认同,不要让片面的地域对抗情绪游离在主流舆论之外升温、发酵,最后甚至形成肢体上的冲突。

  不管怎么样,有人口就有活力,这是好事。族群融合,是地区发展的先声。何况大家都是中国人,都站在三亚这一片土地上,文化认同是必须也必然要完成的。我们的政府也好、媒体也罢,要少一些观望和畏惧,多一些参与和担当。尤其是旅游旺季马上就来了,更要充分准备,友善以待,以对话增进理解,以和气温暖戾气。(作者:三人的路)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冉苗俊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