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旅游】乡村游,乐在青山田野间

  

三亚凤凰镇槟榔村,房前屋后满是绿荫。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游客在海口琼山区墩插村世外桃源休闲农庄享受划船的乐趣。本报记者 张茂 摄

  荔枝林、龙眼树、湖泊、田野、小桥、人家,一路都听到啾啾鸟鸣,几头耕牛悠悠行走……这是海南的农村,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广阔腹地。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海南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乡村旅游也借势展现出迅猛发展势头,由以往的“配菜”升级为旅游“招牌菜”。在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游客度假天堂和百姓幸福家园的大背景下,乡村游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乡村游从“配菜”变“主菜”

  2014年春节黄金周7天假期,海南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1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3.14亿元。

  数据显示,2014年的春节黄金周我省乡村游火爆情况更甚往年。海口市十大名村、三亚槟榔河村、儋州峨蔓镇盐丁村、琼海的谭门新渔村和上坡村等乡村旅游点,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有鉴于此,黄金周过后海南首次将乡村游纳入到假日数据统计范围。

  每逢节假日,海口市民李扬明都要带上家人,开车到乡村住上两天。“前段时间,我们去了海口石山镇儒黄村旁的开心农场,不仅吃上了‘农家饭’,而且在一间火山石老房子里,亲手做了豆腐。”李扬明说,“在城里长大的10岁儿子,从未见过做豆腐。他和我一起推石磨、磨豆汁,非常兴奋。”

  如今,像李扬明一样热衷于走村串乡放松体验的都市人群越来越多,周末到农村度假已成为一种流行。

  长期以来,海南利用热带海岛优势,在滨海旅游方面已经先行一步。而近年来,随着休假制度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乡村游开始异军突起,成为受人们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走在国内旅游行业前列的海南,自然也感受到了这种转变,开始把乡村游做为“主菜”来经营。2013年,《海南省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对全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把乡村度假旅游提升到与海洋旅游、文化旅游并列的海南未来三大旅游产品。

  乡村游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万宁某酒店老板朱德明,甚至卖掉了酒店,到农村去发展农家乐,发展乡村游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

  农民转吃“旅游饭”

  “这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景区。”琼海市塔洋镇七星伴月景区,文村村民施清友对前来旅游的客人们诉说着他的自豪,“我们村子就是景区的一部分,以后如果游客越来越多,那我们的收入就会越来越高。”在位于湖岸边的休闲驿站里,施清友摆了个小摊,向游客出售水果、小吃等当地的土特产,从以前的吃“农家饭”转为吃“旅游饭”。

  施清友们的生活变革正是省委、省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

  “国际旅游岛不但要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更要成为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在省第六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罗保铭表示,度假天堂和幸福家园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可或缺的两大目标。

  “充分利用海南乡村特色,帮助和推动老百姓发展乡村旅游,是让老百姓能够更好地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的方式。”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认为,在建设百姓幸福家园的目标下,发展乡村游已经不是单纯的产业发展问题,还是一项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几年来,我省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省乡村旅游的健康成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而老百姓也在乡村游的发展中实实在在分享到了“红利”。

  在景区、酒店从事保洁、保安等工作,或是摆小摊向游客销售水果、旅游工艺品等,这是长期以来农民吃旅游饭的一种方式。随着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民们吃旅游饭的方式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琼海博鳌美雅村的“三嫂”唐少微,每到周末等节假日都特别忙,因为她既是农妇,也是村里农家乐的股东和自家民宿的老板,需要接待一拨又一拨慕名而来的乡村游客。生活在博鳌这个景区周边,多年来,三嫂摆过地摊,当过保洁员,开过载客风采车,种过辣椒。2012年底,美雅村成为博鳌乡村公园的一部分,逐渐有游客慕名而来。看好未来的商机,三嫂将自己两层小洋楼里的3间房布置成民宿对外经营。2013年初,她入股在村里开办的阿叔农家乐正式开业,每个月的营业额都能达到20多万元。“每天忙得根本没有时间睡午觉。我负责点菜,整天跑来跑去的都晒黑好多了。”三嫂笑起来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三嫂,仅仅是我省尝到乡村游发展“甜头”的数万名农民之一。在发展乡村游的过程中,省里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少乡村旅游点都是农民自愿参加或以合作社的形式参与管理和决策。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乡村旅游点已有160多家,涉及全省18个市县,其中,琼海、海口、三亚、文昌、琼中、保亭等市县乡村旅游发展步子较快;已有2万多人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罗帅村。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位于洋浦的千年古盐田生态游受游客青睐。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文昌市东路镇葫芦村,当地百姓利用特色资源,开发出荷花节旅游新产品。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琼海市博鳌镇美雅村发展乡村旅游,旅游住宿休闲娱乐等设施齐全。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乡村游迈向“升级版”

  三三两两的白鹭在水田里悠然觅食,旁边的水牛扇着尾巴,怡然自得。沿着四通八达的水泥小道一路行去,竹藤架下一串串绿色的葫芦随风摇曳,清新可人,古朴的文昌传统民居门头画着松鹤喜鹊、荔枝牡丹等吉祥图案,房梁上还垂下一座木质灯架,充满了乡土气息。

  这是文昌市东路镇葫芦村,我省乡村旅游建设示范点之一。2014年春节黄金周,葫芦村南来北往的游客络绎不绝。“春节期间,我家的6间客房全部订满。”葫芦村的村民邢福敬聊起黄金周的收入,笑意盈盈。不仅仅是邢福敬,整个葫芦村的乡村旅馆春节期间全部爆满。葫芦村第八村民小组组长邢益东告诉记者,借助村口龙泉乡园的带动作用,近几年不少游客前来葫芦村游玩,深深爱上淳朴的田园乡村,“春节那几天总碰到游客问我村里还有没有房住,有的甚至想在这里买地盖房,以便空闲的时候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在总结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时很是赞赏葫芦村的发展模式。他说,葫芦村的乡村旅游开发很接地气,注重挖掘本村的文化内涵,展示传统文化,这样的乡村游不但很有品位特色,还很得民心,增加了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和现金收入,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改变了老百姓的观念。

  世界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依托当地文化,突出特色,乡村旅游才能充满魅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了解,目前我省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富有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如琼中什寒村的黎苗文化、文昌龙泉乡园的南洋文化、琼海七星伴月景区的传统风俗文化、三亚小鱼温泉景区等。

  创建134个乡村示范点

  尽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我省的乡村游仍然存在着缺乏高水平规划和策划、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定位和对接不够、乡村旅游精品不多、乡村旅游管理不到位等不少问题。

  如何进一步拓展乡村游的发展空间,提升乡村游的发展水平?我省从顶层设计明确乡村游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2012年,我省出台了《海南省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提出要重点打造包括美丽乡村公路、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引领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美丽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将改善乡村旅游点对外连接弱、道路网络不完善等问题,打造富有海南气息的交通景观廊道,提升乡村地区旅游新形象。在海口、三亚、万宁、琼中等建设旅游公交枢纽,开通乡村旅游公交线路;以旅游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实行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引领工程,重点打造15个乡村旅游示范性项目,主要在规划、管理、发展模式、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示范效应,为全省其他同类型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探索新路;以建设国家乡村度假公园为目标,采用网络营销工具推介海南乡村旅游。针对海南乡村旅游目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管理和服务水平受限等实际问题,实行海南乡村旅游千名骨干人才培训工程,依托现有的旅游人才培训机构,为乡村旅游和相关现代服务业培训千名经营管理、特色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精心策划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型节庆活动,进而提升海南乡村旅游市场知名度;设立海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资金保障。

  2014年,我省又启动市县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指导市县做好旅游项目的规划和策划,精心编制和组织了5条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经各市县推荐,省旅游委审核,我省确定了134家乡村旅游点为海南乡村旅游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将于2014年逐步展开,与此同时还将着力打造海口演丰镇东寨港红树林乡村旅游区、琼海七星伴月景区、文昌葫芦村等一批精品景区。

  据了解,除了加强规划和示范点、景区的打造之外,我省还把开发乡村特色旅游商品列入了海南省旅游商品的发展规划,将着手策划海南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逐步形成乡村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游客可以带着满满的“海南味儿”结束旅程高高兴兴回家。

  (海南日报海口1月5日讯)

  现状

  全省乡村旅游点现有160多家,涉及全省18个市县,有2万多人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全省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保亭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8家;

  国家A级乡村旅游景区10家;

  已评定椰级乡村旅游点17家,其中5椰级4家、4椰级5家、3椰级4家;

  全省有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单位134家;

  2014年1-10月,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90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的81%。

  目标

  到2015年,培育一批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

  到2020年,创建3—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50个旅游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发展100个A级乡村旅游点,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015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30亿元,直接就业超过8万人,间接就业40万人。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