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聚能·白沙】碧水涵白沙草木尽春色

  五年来,处在海南岛生态核心区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努力突破地理环境局限,在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中,坚持生态优先,既掘出了金山银山,更保住了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生态优良的白沙县城。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特约记者陈志强摄

  白沙黎族自治县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

  碧水涵白沙草木尽春色

  海南日报记者徐一豪特约记者陈志强通讯员王为

  行走在白沙,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一片葱茏,满眼盈绿,让每一位来客都不觉放慢脚步,尽情深呼吸。如你再去探访那烟波浩渺的松涛天湖,或云遮雾绕的鹦哥岭,更是惊为仙境,醉入其中。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这里热带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3.3%。作为我省中部的生态核心区,白沙黎族自治县在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生态优先:

   20多万人同守绿水青山

  34岁的王政盆是元门乡元门村委会新村村民,这位在鹦哥岭脚下长大的汉子,早年也曾是盗伐林木大军中的一员。如今,他毅然加入到重点公益林专职护林员队伍,只要不下雨,他每天早上7点多就从海拔1800多米的鹦哥岭防火值班瞭望台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依次前往毛丘岭、冲响岭巡查,然后原路返回,往返14公里,下午3点多才能回到瞭望台。

  在白沙专职护林员队伍中,260个“王政盆”们组成了一张密集的巡护网,守护着山区的一草一木。此外,经过林业部门及各乡镇、村委会长年累月的宣传,白沙山区群众保护森林的意识不断增强,不但盗伐现象几乎消失,村民们还积极反映林区动态,主动参与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队伍中来。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辛苦一点也值得。”王政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白沙全县20余万群众共同的心声。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5年来,白沙县的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83%以上,并逐年增长。白沙的生态环境始终保持优良状态。

  因地制宜:

  十大富民产业促农增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保护生态决不是简单的圈起来不开发。

  作为一个农业在“三产”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定贫困县,白沙需要在保护与开发中找到平衡。一方面,白沙采取发放生态补偿金的形式,对自然保护区、南渡江、昌化江源头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周边群众实施补偿,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保障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另一方面,白沙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位于松涛水库上游,是重要的水源地,出于保护水源的需要,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限制颇多。针对这一情况,细水乡于2012年开始从三亚南繁基地引进营养丰富、食用和药用价值颇高的黑米在当地试种,种植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完全使用有机肥,既可以保证米的品质,又符合保护水源地的要求。

  细水乡种出的黑米品质优,米色黝黑发亮,颗粒饱满。如今,细水乡共有18户农民种植黑米。这里种出的黑米稻谷可以卖到每斤5元,黑米晚稻亩产600多斤,每亩产值3000多元,是普通水稻的2.5倍,且投入的劳动成本更少。

  细水乡福门村委会南巴村村民王家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了近2亩黑米,没想收获意外的惊喜。“仅这不到两亩黑米,我家每年就可以增收好几千元。”王家伦高兴地说,他家种出的黑米品质最佳,刚收获就几乎脱销,完全供不应求,种黑米算是走对了路子。

  实际上,黑米种植只是白沙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周秋平介绍说,近年来,立足白沙优越的自然资源,该县坚持“三地一区”的发展战略,创新文化农业发展理念,以发展“六种二养两大特色”十大富民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特色品牌农业,以品牌创效益,形成“一盘五带”(橡胶一盘棋,竹、姜、药、鸡、菜五大产业带)的产业布局。涌现出了白沙绿茶、姜茶、竹笋、生态米和白沙土鸡等5大特色品牌,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创新模式:

  旅游业从零开始绽放

  邢增胜,白沙黎族自治县旅游局副局长,在旅游事业岗位上工作了8年之久,见证了白沙旅游业从零开始的整个过程。

  2006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旅游局成立,那时候还是挂在商务局下面的一个副科级单位,全局仅邢增胜1名工作人员。对于地处海南腹地的白沙县来说,旅游业还是个“0”。

  “白沙旅游业真正起步发展,是从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始的。”邢增胜介绍说,2010年5月,元门乡罗帅村与海南天涯驿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成为白沙县开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点。

  罗帅村位于鹦哥岭脚下,原本是一个贫困落后的黎族小山村,2009年人均收入仅2800元。通过“政府+企业+农户+银行”的模式开发建设,罗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村52户农民都住上了101-160㎡的两层小别墅。

  自主经营家庭旅馆、特色农家乐、小卖部、卡拉OK,到公司从事旅游服务……通过参与村庄的经营,罗帅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旅游饭”。2014年,罗帅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

  在“罗帅模式”这一成功典型的影响下,元门乡已有29个村庄与海南天涯驿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罗帅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模式,正是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扶贫开发、山区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形势下山区农村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也是白沙从“建设村庄”转向“经营村庄”模式的尝试,实现了村民与企业互利互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白沙黎族自治县旅游局局长赖伟介绍,近年来,白沙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突出抓好旅游业发展,生态旅游服务业成绩喜人。“罗帅雨林休闲山庄”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景区”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殊荣;举办“白沙黎苗乡村旅游文化节”、“醉氧白沙民俗游”系列活动,推出了首条白沙美丽乡村游线路,吸引众多游客,旅游过夜人数增幅连续几年名列前茅。

  伴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角,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并没有陷入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境地,在一片绿水青山中,白沙旅游之花正在华丽绽放。(本报牙叉1月5日电)

  高端访谈

  白沙县委书记严正:打造“三地一区”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本报记者徐一豪特约记者陈志强

  “守不好生态,全省人民不答应;发展不好不快,白沙人民不答应。守住绿色生态、发展绿色产业,才是白沙科学发展之路。”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严正说,近年来,白沙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确立了“三地一区”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前提下谋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实现了保护和发展“双赢”。

  “三地一区”即海南中部集约化生态特色农业基地、海南中部绿色农林产品加工交易基地、海南中部休闲养生旅游胜地、海南中部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严正介绍说,围绕这个定位,白沙主要抓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特色种养。特别是加大培育和壮大竹子、南药、特色养殖等优势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调整种养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64.4:13.4:22.2优化为2013年的55.7 :16.8 :27.5,初步形成了以橡胶为主,竹子、南药、特色养殖等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开设了全省首家农产品直销店,创建了生姜、南药、竹笋等品牌农产品80多种。

  二是深化资源加工。加快邦溪农林产品(南药)加工与交易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转化。目前落户基地的企业项目已有14个,生姜、竹子等7家加工厂已建成投产,南药加工等一批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三是推进生态旅游。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建成了罗帅天涯驿站、老周三黎寨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并在全省推出首条跑马游艇美丽乡村游线路。目前,木棉湖、麓湖、爱尔兰房车旅游营地等高端休闲养生旅游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四是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以绿化宝岛大行动为抓手,大力调整林业结构和美化白沙,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8万亩;全面开展以南渡江上游流域为重点的“三江”流域污染源治理工作,全县已实现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全面实行乳胶收购,杜绝制胶废水污染水土;完善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启动新建10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加大退耕还林力度,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部分生态补偿金已开始发放。

  严正介绍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以来,白沙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在来看,‘三地一区’发展战略完全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绿色崛起的要求和白沙人民的意愿,已成为全县共识,有力指导、引领和推动了白沙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报牙叉1月5日电)

  数说

  绿水青山

  全县森林面积达264.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47%;

  全县空气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年日平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境内主要河流和大中型湖库的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达标率均为100%。

  旅游创新

  2010年前,白沙旅游业还没突破零,推出生态乡村旅游后,白沙2012年全县旅游接待过夜人数达19万人次,同比增长65.4%,增幅全省第一位;2014年前三季的全县旅游累计接待人数11.68万人次。

  名片

村居美丽

木薯茁壮

橡胶满山

竹笋鲜嫩  本栏照片均由记者苏晓杰摄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