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子红包”变身“合法腐败”

  作为一种新的拜年问候和娱乐方式,微信红包在今年春节期间着实火了一把。然而,看起来新鲜有趣的微信红包,送出去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如此一来,会不会有人打着“红包”的幌子,背后却藏着不法行贿行为呢?日前,杭州市纪委监察局官方微信发布“微信红包与党政纪法条规定”,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抢红包”固然有趣,但也要把握尺度,防止穿着“红包外套”的礼金礼卡。(3月2日人民网)

  今年春节期间,各种“电子红包”满天飞,就连央视春晚等都加入了发红包的游戏中。据悉,从小年夜到初五,QQ红包收发总量达到了11.6亿次!然而,“全民抢红包”的背后既反映了民众消费方式的巨大转变,也蕴含了另一种风险,那就是滋生腐败的风险。

  虽然目前还没有官员被曝出通过电子红包受贿,但是,这种“揣测”也并非“过度敏感”。一则,通过微信、QQ等平台送出红包,双方根本不需要见面,手指一点,真金白银就可以即时到账,可谓“神不知鬼不觉”,借此行贿受贿显然更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二则,网络的匿名性也决定了这种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收发红包的人中到底有没有公职人员,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准确检索,更何况这其中还涉及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容易陷入法理的困境。所以说,如果不对电子红包多加警惕,其很有可能演变成披着合法外衣的新腐败。

  那么,应当如何从制度上对电子红包进行“防腐处理”呢?笔者以为,一方面纪检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组建专门的技术队伍,加大对电子红包等网络资金流动的监管和调查力度,不给腐败分子留下侥幸。另一方面,也需要银行等相关金融部门的大力配合。毕竟,银行也是国家公共资源之一,当保证服务项目多样化的同时,也应当避免留下监管的漏洞或盲区。更重要的是,要鼎力配合纪检人员的工作,及时提供相关人员的账户资金信息,包括网络流入流出的资金。此外,对于那些电子平台来说,要想让电子红包继续健康的发展壮大,也必须要自觉抵制“腠理之疾”。在官员涉嫌腐败时,电子平台要及时提供其通过电子红包等途径获得的不法资金,为纪检部门提供真实的证据。

  电子红包只是腐败“外衣”的其中之一,今后很可能还会有其他更具有隐蔽性的行贿方式出现。对此,只有众志成城,多方协作,才能“水来土掩”,让腐败行为插翅难逃。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