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欢歌]昌江:特色种养 别样收获

  加快推进“七大种植基地”和“六大养殖基地”建设

  昌江:特色种养别样收获

  昌江霸王岭青山含黛。

  -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通讯员 李德乾 钟凯

  沿着蜿蜒蛇行的小道前行,在沁人心脾的花香中,一片较为开阔的林地呈现在眼前,几乎每棵树下都放着一个木制箱子,“嗡嗡嗡嗡”的蜜蜂穿梭于开得正旺的木棉等花丛间。这是近日记者在昌江七叉镇乙在村的见闻。

  乙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何青坚说,他牵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三年来在霸王岭山麓养殖蜜蜂。去年的800箱蜜蜂赚了50万元,今年发展1000多箱,可望增收100万元以上。他笑容满面地说:“这日子也跟吃蜂蜜一样,越来越有甜头和奔头了!”

  不仅仅是乙在村的“甜蜜产业”让人“有奔头”,昌江多个地区的特色种养业都拓出了新路径。该县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63元,同比增长13.2%。

  对此,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林东指出,着力强化特色农业发展,倾力打造绿色生态新农业,谱写“农业富民”新篇章,要围绕抓特色、树品牌、扩规模、创效益的思路,牢牢把握绿色生态、安全环保这个基本要求,全力做大做强做优农业。

  一村一品彰显特色

  木棉花开红艳艳,农民生活节节高。

  何青坚告诉记者,由于木棉等山花常开不断,确保蜜蜂采花来源丰富且环境安静,因此乙在村产的蜂蜜味道好、质量高。早在2012年12月,他所在的合作社就抢先注册了“木棉红”商标。如今,这种蜂蜜产品如木棉美景般,知名度越发响亮。

  像乙在村那样,昌江不少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特色种养业。七叉镇红丰村的霸王山鸡、十月田镇才地村的辣木等产业,就是其中的典型。

  “格格哒,格格哒……”在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中,一群公鸡扑楞楞地跃上几棵树木,在枝条上居高临下,一副雄立鸡群、舍我其谁的架势。这就是七叉镇红丰村的霸王山鸡。这种山鸡肉质结实、清香,属于“三低一高”的健康绿色食品,即具有低脂肪、低血糖、低胆固醇和高蛋白特点。

  养鸡场管理员邱世辉介绍,这个养殖场共有霸王山鸡2.5万只,其中包括1万只公鸡、1.5万只母鸡。他说:“由于这些鸡平时好动,所以蛋美肉鲜,十分可口,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同样受市场青睐的还有十月田镇辣木产业。

  据了解,辣木是一种珍贵的药用、食用树种,其根、叶、花、籽都具有神奇的食疗功效,比如辣木叶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特别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辣木还应用于消化代谢、骨病等。另外,辣木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领域也可制成佳品。

  鉴于辣木的经济价值,才地村今年规划建设1700亩基地。根据龙头企业海南中发辣木综合有限公司的市场调研,目前辣木鲜叶、茎每吨1500元,鲜花每吨3000元,干果实每吨2万元。按此行情测算,种植户第一年亩产效益超过3000元,第二年亩产赢利超过7000元,胜过一般传统农业。

  近段时间,才地村掀起了辣木育苗和移栽热潮。“我们村成为专门的辣木基地,这回才地真正成为了‘财地’。”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卢小荣笑道,他对这个产业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

  循环经济附加值高

  “哞哞哞……”随着一阵悠长的牛叫声,昌江七叉镇红峰村60多头黄牛从新建的栏圈出来吃草,牛犊则连蹦带跳地撒欢。

  走进红峰村参观,只见黄牛栏圈前有好几个沼气池。村委会主任符勇说,牛粪不仅用于种生态蔬菜的肥料,还用于生产沼气,实现循环生产。

  体现循环经济的远不止于此。在红峰村进行驻点帮扶的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昌江远程教育学院院长郭周世,指着在建工地说,昌江七叉红峰科技种养专业合作社达开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由该学院规划设计,由这个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

  根据规划,这个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循环利用程序为:将现有大坝水抽至牛舍屋顶水箱→冲洗牛舍、羊舍→冲洗牛舍羊舍后的污水收集到沼气池→将沼气池内污水抽至屋顶水箱→屋顶水箱抽水灌溉农作物→无公害菜园可供游客体验式采摘。

  郭周世介绍,这个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是该学院和省农林科技学校联合,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旨在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现代立体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服务。这个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受益人口500人以上。

  “到2016年,循环经济示范园建成后,我们村里的牛羊猪鱼等养殖业和无公害菜园等种植业,附加值会更高。”红峰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该村致富带头人的符勇说,“村里还将遍植木棉,发展乡村旅游。”

  调优结构打响品牌

  近年来,昌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林东要求,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按照“强化一产、提升二产、加快三产”产业调整思路,构建“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产业发展格局,使发展质量和效益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为调优产业结构,昌江着力打造“七大种植基地”和“六大养殖基地”,前者包括冬季瓜菜、雪茄烟叶、圣女果、花梨、辣木、桑树、柚子等种植业,后者包括霸王山鸡、叉河土鸡、乌烈羊、野猪、蜜蜂、桑蚕等养殖业。

  在这样的产业规划指引下,昌江特色农业向规模经济迈进:今年种植桑树6000亩、种植雪茄烟叶600亩;稳定冬季瓜菜面积13.5万亩;稳定橡胶面积21万亩;稳定香蕉面积6万亩;新增常年蔬菜600亩,总面积扩大到5000亩;新增芒果挂果面积1000亩,总面积达到5.8万亩。

  作为现代农业,上规模更要上档次。昌江县长林安表示:“大力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着力树立才地辣木、乌烈乳羊、姜园圣女果、七叉蜜蜂、军营香水菠萝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具有昌江地理标识的农产品品牌。” (本报石碌4月19日电)

  辣木浑身都是宝农民种植热情高

  昌江着力打造辣木全产业链

采摘辣木叶。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海南日报石碌4月19日电(记者 易宗平 通讯员 李德乾钟凯)绿油油的嫩叶迎风舒展。近日,记者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才地村了解到,这里已成为全县最集中的辣木种植基地,目前已有1700亩,下阶段将扩展到上万亩并建设加工厂。这标志着该县着力打造的辣木全产业链迈出了重要一步。

  辣木被当作“国礼”。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探望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时,当场赠送了5公斤辣木种子,强调两国要加强农业合作,提高农业水平,维护粮食安全。此举象征两国友谊也如辣木这种生命旺盛植物一样,在新的层面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辣木颇具经济价值。为什么会选中辣木作为“国礼”?辣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常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中国热科院研究员郑学勤说,辣木可食药两用,对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防治“三高”等现代慢性疾病,治疗关节炎、骨质疏松等骨病以及美容护肤等有特殊效果。基于此,辣木应用广泛,颇具市场推广价值,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辣木适合干旱地区。辣木还具有生态效益,因为它是耐旱植物,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昌江十月田镇才地村党支部副书记卢小荣说,该村与辣木“一见如故”,因为该村是半干旱地区,加之村里有2.8万亩耕地,在1700亩辣木种植基础上,只要农民感到有钱赚,就有扩大面积的空间。这不仅是个富民产业,也使村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辣木的多重价值,引起了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昌江适宜辣木生长,我相信种植辣木前景广阔。”昌江县委书记林东提出,“昌江把辣木作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的新兴主打产业,把‘才地辣木’打造成新兴品牌农业,让辣木成为昌江农民的‘致富之宝’。”

  为了改变卖原料的单一局面,昌江辣木产业正在朝着精深加工的方向迈进。海南中发辣木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计划在才地村种植辣木1万亩,并筹建辣木产品加工厂。此前,该公司已探索开发出辣木系列产品,诸如辣木酒、辣木油、辣木黄酮、辣木化妆品、辣木养生茶、辣木益生菌口服液饮料等,市场反映良好。

  据了解,昌江引进海南中发辣木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辣木产业,以种植示范园为基础,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及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投资2亿元,二期工程投资8亿元。

  根据规划,昌江辣木项目两期工程具体内容为:一期工程建三条生产线,包括年产300吨植物黄酮、200吨皂甙生产线一条,年产300吨辣木益生菌口服液生产线一条,年产100吨辣木油生产线一条。二期工程目标是建设生物科技园,对初级农林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生物制药,并新建年出栏10万头生态猪,从而促进产业融合。

  昌江整个辣木项目工程,将在3年至5年内完成。其中,一期工程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望突破6亿元、创税6000万元;二期工程将在“十三五”期末完成,届时可望实现产值50亿元、年创税5亿元。(本报石碌4月19日电)

  点击

  海尾一级渔港完成续建并获评“全国文明渔港”

  昌江“海字号”经济扬帆远航

  本报石碌4月19日电(记者易宗平通讯员李德乾钟凯)刚刚完成续建工程的昌江海尾一级渔港,又将迎来众多渔船停泊、起帆远航的壮观场面。与之同步推进的,还有“海字号”经济。记者近日从该县海洋与渔业局获悉,2014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7.2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0.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8.8%。

  近年来,昌江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该县坚持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相结合,投资6405万元建设完善海尾一级渔港,2014年这个渔港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文明渔港”。该县扶持渔民建成4艘大型渔船赴深海捕捞作业,扶持更新改造旧小渔船60艘;同时发展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75口、罗非鱼水库生态精养3000亩、高位池养殖面积达8000亩,从而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推进海尾一级渔港配套项目二期工程建设,昌江启动昌化渔港码头改扩建项目,不断完善渔港码头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深远海捕捞业和海产品加工业。该县不但积极推动建渔港、造大船、闯深海,而且规划建设海尾、昌化渔业风情小镇,使之与旅游休闲产业有效对接。

责任编辑:陈虹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