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仔战斗”:解放军消灭敌军1个营 大挫敌军士气

  1950年3月,解放军第四十三军渡海先锋营成功登岛,打响“湖仔战斗”大挫敌军士气

  强渡奇袭斗敌顽

  -海南日报记者金昌波王玉洁

  1950年3月14日,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二八师渡海先锋营与琼崖纵队独立团打响的“湖仔战斗”旧址。(资料照片)

  位于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洽教村的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海南日报记者张杰摄

  幽静的水泥硬板路环村而建,不少由石块垒起来的老屋,一看便知年代久远,沿着湖边小路向前走,三两耄耋老者闲坐树下石凳上闲聊,眼神迷离,穿越岁月。这座名为“洽教”的村庄因承载了几十年前的红色记忆而多了几分凝重。

  1950年3月10日,奉命解放海南岛的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二八师渡海先锋营在文昌县赤水港一带成功登陆后,机动到洽教村设立指挥部,在潭门、湖仔等地与琼崖纵队独立团协同作战,取得消灭敌军1个营,击溃2个营的重大胜利,大挫敌军士气,为解放全琼扫除了行进中的障碍。

  烽烟已逝,记忆永存,这场“湖仔战斗”早已载入史册。65年后的今天,先锋营战士或血洒战场,或安然辞世,但被岁月风雨洗礼过的先锋营指挥所、交战地仍被海南人民世代守护。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洽教村里,朝世人敞开怀抱的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向每位来访者无声诉说:浴血渡海的先锋营战士的身影,深深地烙在海南人民心中,永生如木棉花般嫣红!

  浴血奋战歼敌军

  进入洽教村,一条长775米、宽3.5米的环村水泥硬板路是必经之路。村里人都说,这条小路的形状像一位老者手抱着一个花盆,似乎在向客人讲述古老的传说。沿着小路一直往前走到一个小湖,渡海先锋营指挥部遗址就安静地伫立在这里。

  院前一座拱形牌坊,正中一颗五角红星熠熠生辉,旁边一块略显斑驳的木牌上,“渡海先锋营指挥所”几个竖直排开的大字依旧清晰可见。

  “这里以前是村里的祠堂,65年前,渡海先锋营的一道道作战指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爱听父辈人讲历史的洽教村民冯学杨告诉记者,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这里还曾作为村里的小学,村里人一到晚上就会聚在这里谈天说地,每每讲到这里发生的战斗故事,他都会凑过去听得津津有味。

  1950年3月10日中午,奉命解放海南岛的解放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渡海先锋营乘船从硇洲岛出发,在大海中冒着狂风暴雨前进,几乎要被浪涛漩涡淹没,夜间引船灯只在远处忽明忽灭,完全失去了作用,一时间形成“船自为战”的局面,有的船还被海浪打掉一尺长半尺宽的板子。

  这场历时20多个小时的航海登岛异常困难。斗志高昂的先锋营于次日成功抵达文昌县赤水港一带,随后向琼山解放区转移,战斗发生后,先锋营在洽教村的老祠堂里设立指挥部。当时,有7名战士把守指挥部。

  14日拂晓,渡海先锋营在琼山县的潭门、湖仔村宿营休息。此时,敌人正谋划着趁登陆部队与独立团立足未稳之时将我军歼灭。

  突来的情势对我军十分不利。指挥所里至今悬挂的作战图仍记录着当时的艰难处境:敌人派出云龙、大致坡、三江等据点的国民党暂编第13师37、39两个团4个营的兵力向先锋营部队与琼崖纵队独立团包围,俨然对我军形成包夹之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来犯之敌,先锋营部队毅然决定与独立团协同作战,“湖仔战斗”也由此打响。

  战斗打得相当惨烈,14日上午,独立团率先顶住从龙发和土桥方向来的两股敌军,在雅程后坡上,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先锋营的战士们则迎战三江、大致坡方向的敌军进攻。

  “枪炮声不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很浓的火药味,难闻得令人窒息。”今年87岁的老党员冯所恒是村里为数不多亲眼目睹那场战斗的老人,回想起当天交战的画面,恐怖与振奋如影随形。“敌军躲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建造的炮楼里,先锋营不断开炮,战火轰鸣!”

  上午告捷,先锋营迅速转战湖仔村,独立团也从两侧包抄。顿时,枪声大作,杀声四起,敌军闻风丧胆,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敌军一个营,击溃敌二个营,敌军第37团团长当场被击毙,俘敌副营长以下9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各5挺,其他武器装备一批。

  战斗结束后,清点伤亡人数时,发现有27名战士牺牲,便在雅程后坡挖掘9个墓穴,埋葬了这些烈士,而洽教村这边,守卫指挥部的7名先锋营战士也不幸牺牲。

  军民鱼水永相随

  洽教村依山傍湖而建,村民房屋有规有矩,横成排竖成行,多为三进房屋,可一望到底,而独独这座当年的渡海先锋营指挥所却是少见的二进庭院。如今,指挥所后的一排院落成了村里的文化室。

  65年来,冯所恒老人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那一年,他是洽教村里仅有的7名党员之一;现如今,他是其中唯一幸存至今的。

  抚摸着屋内摆放的老桌椅板凳,老人的思绪仿佛回到那个战火弥漫的年代——就是在这里,为了更好地支援前线,他与其他6位党员一同商讨。

  冯所恒回忆说,当身临其境看到英勇作战的解放军,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内心强烈的革命精神被彻底激发了,当即挑起了联络员的重任。“我负责侦查村里的战况,战斗打响时,组织村民藏起来,战斗结束再及时引导村民回来。”

  这是一份危险而光荣的工作,每当准确无误地传达了消息后,冯所恒内心的恐惧便被一丝宽慰柔和。

  “山不藏人人藏人”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战斗打响前夕,为了隐秘行踪,村民会将解放军留宿在自己家里。当时,这些都必须偷偷进行,因为要是不小心传出去,很可能面临被敌人杀害的危险。

  村民们一边想让先锋营战士吃点好的,保存体力迎接战斗,一边又担心被国民党军队知道,于是他们半夜杀猪时绑住自家猪的嘴,给解放军提供猪肉补给。

  有村民把情报放在约定的树洞里,盖上椰子壳让通讯员取走,有的混在被迫为国民党军修工事的队伍里,随时迎接渡海先锋营……

  年过八旬的冯尔昌老人也是当年那场战斗的亲历者之一,少年的记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海南解放后的第5年,他就应征入伍去了文昌当兵。也许是缘分,他在部队遇到了当时先锋营的一个姓陈的连长,知道他是洽教的,陈连长与他聊了很久。

  “时隔五年,陈连长还记得洽教,还问我村子怎么样了,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冯尔昌说。“当时他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得,他说‘湖仔战斗’的胜利,洽教村民的支援帮了大忙,当时还和我拍了一张合照。”

  多年以后,冯尔昌已经找不到那张照片,老人对此很是惋惜。

  木棉花下忆英魂

  清明时节,7名烈士的墓地里,已经不知道迎来了多少自发前来扫墓的村民。

  如今,这里几经修缮成为一座烈士陵园,一座拔地而起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尘不染。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还泛着鲜红,时刻昭示着英雄不曾被遗忘,碑前还残留着鞭炮燃放的痕迹,村民在碑前点燃的三柱香还带着余温……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这个曾经以牛拉车运输为发展基础的村子,如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村民们纷纷走上了富裕道路,唯一不变的便是海南人民对渡海先锋营的敬仰和怀念。

  当时年仅17岁的冯尔昌老人是村里红白喜事上的打鼓手,7名战士的葬礼成为他65年来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永远也忘不了7名烈士遗体并排躺在指挥所里,战友们流着泪用尖刀为他们清理陷在身体里子弹的情景。一刀一刀地刮着,看着心疼。”说到这里,冯尔昌老人眼里早已噙满了泪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先锋营有6名战士是在战场上就牺牲了,还有1名重伤战士是在告捷后回到指挥所不治牺牲。”

  7座烈士坟墓一字排开,头部全都朝向北方,只因那是回家的方向。解放后,其中一位烈士骨骸被家属迁回山东省老家安葬了。考证得知,这名烈士叫王佩琚,曾担任先锋营副教导员。

  近年来,村民们发现,烈士墓旁边突然长出了几棵挺拔的木棉树,不多不少,正好7棵,将烈士墓围在中间。多年来,木棉花恣意生长、盛开,映在绿荫下,火红一片,像极了战士的鲜血。

  在冯所恒的讲述中,这7棵木棉树的来历被揭开:1949年,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解放的消息传到海南,独立团和村民们在祠堂旁的空地上举行庆祝集会,用木棉树搭起了唱戏的台柱子。这片革命热土滋养万物,没想到洒落的木棉籽在烈士葬后竟成活7棵木棉树。如今,这7棵木棉树便被村民称为“英雄树”。

  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在烈士墓地前的一片空地上又建起一座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来洽教村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数时候,冯所恒都会和村里的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等在这里,逢人便热情地凑上去讲解,生怕别人听不懂方言,他还开始学起了普通话。

  “这里躺着的都是无名英雄,他们的名字没法让人记住,我要尽力让大家记住他们的故事。”触及往事,冯所恒的眼圈又红了起来。 (海南日报海口4月26日讯)

  海口美兰区洽教村: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

  洽教村属海口市大致坡镇,是革命老区村庄。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海南战争时期,该村群众积极支持革命,先后有60多位先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3间民房惨遭烧毁。

  1950年3月10日,解放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三八三团一营从硇洲岛出发,在文昌县赤水港一带成功登陆后,机动到洽教村祠堂设立指挥部,展开“湖仔战斗”。

  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前有3棵榕树,正中央是战士石雕像,西侧二进房屋便是渡海先锋营的指挥所,也是该村祠堂,广场北面是埋葬七烈士遗骨的墓地(一座已迁回老家,现剩6座),7棵木棉树常伴先烈。

  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一处处长林夏:湖仔战斗大挫敌军士气

  1950年3月10日,奉命解放海南岛的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二八师渡海先锋营在文昌县赤水港一带成功登陆后,机动到洽教村设立指挥部,在潭门、湖仔等地与琼崖纵队独立团协同作战,取得消灭敌军1个营,击溃2个营的重大胜利,大挫敌军士气,为解放全琼扫除了行进中的障碍。

  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二八师渡海先锋营与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渡海先锋营作为第一批渡海先锋营登陆成功,增强了琼崖纵队的军事力量,大大减轻了国民党军对琼崖纵队的军事压力,从而增加了琼崖党政军民迎接野战军渡海登陆的信心,同时,为野战军渡海登陆作战提供了实践经验;尤其重要的是,打开了国民党军所谓的“伯陵防线”的突破口,动摇了其固守海南的信心,打乱了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对内对外的军事部署,相对地削弱其集中重兵对内的“进剿”,创造了有利于琼崖纵队集中行动和第二批野战军部队登陆作战的条件。

  再现军民团结鱼水情

  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三八三团一营的渡海成功、战斗成功,再一次证明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性。面对复杂险恶的环境,渡海先锋营、独立团、人民群众密切配合,为夺取战争胜利立下不少功劳。当地干部群众在接应渡海部队时,有的利用成束的手电筒做“信号灯”与渡海野战军联络;有的把情报放在约定的树洞里,盖上椰子壳让交通员取走;有的混在被迫为国民党军修工事的群众队伍里,随时接应渡海部队。

  可以说,琼崖人民的紧密配合,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再一次论证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朴素真理。

  ——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二处陈立超

  革命精神要世代传承

  来到洽教村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听百岁老人讲亲历的事,我尝试着勾勒当年的战争画面,着实为之动容。我不禁感慨,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用革命先辈的鲜血换来的,理应珍惜,并拥护和平。如今我的孩子们还没到这里参观过,我觉得要想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就要让孩子们多了解解放海南岛的历史,不忘先烈。不过我也发现,目前湖仔战斗的记录很少,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要将其详细陈列出来,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了解得更多一些。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崇德村党支部副书记曾传静

  来红色遗址感受革命情怀

  革命真是神奇!我第一次听说的湖仔战斗,却是洽教村村民美好生活的源头。坐在渡海先锋营指挥所里,听村里老人讲他曾在这里念书的情景。还是一样的地方,却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手指滑过充满故事的门框、墙壁,我仿佛能听到枪声、炮声、哭声以及团长嘶吼的声音。要想静心、倾心地感受一场革命战争的厚重,还是要到红色遗址来。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能带动你一边看着此时此景,一边想象当年画面,历史的穿越感、革命精神的传递不言而喻。

  ——江苏游客夏天

  (海南日报记者王玉洁)

责任编辑:冉苗俊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