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槟城州首席部长林冠英谈槟城海南合作

  马来西亚槟城州首席部长林冠英谈槟城海南合作

  搭上“海丝”快车 共建共享共赢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周元 杜颖 曹健

  近年来,槟城致力于发展电子科技、医疗和旅游等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人居环境日益优良。图为槟威海峡远眺。宋效明 摄

  晚上7时许,马来西亚槟城州首席部长林冠英刚刚结束一场会议。得知来自友城海南的媒体到访,他顾不上休息,在会客厅欣然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的专访,那份对海南的关切和重视让我们倍感温暖。

  林冠英是马来西亚13个联邦州属中唯一的华人首席部长。他执政7年期间,槟城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外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等均有了很大提升。在林冠英看来,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贸易为纽带,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合作,传递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信号,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作为友城,槟城和海南可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发展经验和理念,搭上‘海丝’这趟发展快车。”林冠英的语气中充满期待。

  发展岛屿经济

  基础设施先行

  一幅槟城州的规划图挂在会客厅的墙上,谈到兴处,林冠英起身来到规划图前为我们介绍情况。

  整个槟城州被槟威海峡分成两部分,除了槟岛,还有位于马来半岛上的威省。“对岛屿地区来说,与岛外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特别重要。否则,岛屿交通的局限性将成为发展的瓶颈。”林冠英说。

  目前,槟岛与威省有两条跨海大桥相连,一条由韩国企业修建于1980年代,全长13.5公里,另一条由中国企业修建,2014年通车,全长20余公里。林冠英说,目前槟城正在推进“两岸三通”工程,包括三条主干公路以及一条长约7公里的跨海海底隧道。其中,海底隧道计划2025年建成,现在已经完成前期招标工作,中国铁建中标。

  此外,槟城还规划建设一条跨海缆车,本地居民和游客可以通过缆车方便地往来。

  优选产业和项目

  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在17楼会客厅的窗前,槟岛风光尽收眼底。海边,一大片红色屋顶的低层传统建筑,与相邻的现代楼宇,形成了强烈对比。在那片红色中慢慢品味穿行,不仅可以看到中式庙宇、南洋骑楼,还可以看到清真寺、教堂,以及西式建筑,多元文化在这里汇聚。

  “槟城的首府乔治市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全市约有3万多间不同风格的老房子。”林冠英说,为保护这些老建筑,政府明确规定,老建筑翻新不能超过5层,而且需要向政府报建,要求尽量使用传统建材,修旧如旧,保持外观的传统风貌。

  由于保护、修复得当,这些数百年前的老建筑至今仍在正常使用,或自住,或开店铺,热热闹闹。整个老街区不是静态的摆设,而是活态的、充满生活气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

  在海南,同样有不少骑楼老街,槟城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游客来说,既要饱眼福,也要饱口福,槟城的美食非常有名。美食虽好,但难在对摊贩的管理。林冠英说,政府鼓励发展餐饮业,为摊贩颁发执照并划出专门的营业区域。对那些有着多年历史、很受欢迎的路边摊,政府管理也比较人性化,允许他们在路边继续经营。

  槟城还非常看重高科技产业。林冠英表示,槟城面积小,土地和资源有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一定要优选产业和项目。此外,槟城还依托本地的医疗设备制造业和良好的医护服务,发展医疗旅游,吸引很多印尼人来此疗养。“槟城与海南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十分期待未来有更多合作。”林冠英说。 (海南日报槟城6月16日电)

  更多报道>>

  海南日报采访团与槟城华文媒体座谈交流

  就媒体转型和扩大两地新闻合作进行探讨

  海南日报槟城6月16日电 (陈洁锋)在马来西亚槟城采访的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丝路话古今,寻梦万里行”采访团今天走访当地主要华文媒体,就媒体转型和扩大两地新闻媒体合作交流进行深入探讨。

  槟城华人族群人口虽然只有50多万,但拥有良好的阅报习惯。目前,槟城有光华日报、光明日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及中国报5家华文报纸。其中,光华日报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中文报纸之一。

  今天上午,采访团走访了光华日报社,与总编辑王平松、副总经理梁宗宝、总社采访主任陈健敏等光华日报社高层就报业发展与媒体转型进行座谈。

  光华日报于1910年12月20日由孙中山先生创设,用于在南洋宣传革命,推翻帝制。目前,光华日报在全马来西亚均有发行,尤其是在槟城州最为畅销。

  王平松说,在新媒体时代,光华日报一方面通过深耕本地新闻,服务当地华人族群的主流读者,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推出了光华日报“付费墙”(e-paper),下一步将打造移动客户端,以适应当地年轻读者的阅读需求。面对近年来报业经营的不利形势,他们也尝试涉足会展业和旅游业领域。

  座谈中双方表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海南日报与光华日报能以互换版面、稿件等形式,资源共享,加强合作,宣传和展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个友城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安排此次交流活动的槟城海南友好协会会长祝友成希望,海南和槟城的传媒界在各自报道有关“一带一路”的政策和项目时,多多沟通,交换信息,以便有助于两地人民更好地了解这一宏大战略,造福中马两国人民。

  海南日报采访团在大马感受海南乡亲的热情

  乡缘·乡音·乡情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杜颖 周元 曹健

  源远流长的互通史,让海南岛与马来西亚之间以情丝相系。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汉书·地理志》中所述,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关东南亚的最早记录,也是马来西亚历史开始见诸文字的最早记录。

  《汉书》记载的“都元国”,是如今马来西亚丁加奴州的龙运,那里是当年中印之间海上交流必经之地。上个世纪中叶,考古学家在柔佛河流域发掘出许多中国秦汉两代的陶器残片,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正确性。

  追溯起海南岛与马来西亚的渊源,当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副总会长林秋雅女士将海南大学周伟民、唐玲玲教授编著的《中国和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史》一书捧在手心时,对乡缘的记忆就愈发清晰。林秋雅说,“明代海南先贤丘濬的《送林黄门使满剌加国序》,一直被琼、马两地学者认为是海南人出使马来西亚的最早记载,那位姓林的使节名叫‘林荣’,成化十七年(1418年)出使满剌加(今马六甲);而据《琼州府志》的记载,也可推断出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之前,已有海南人私访马来半岛。”

  海南人成规模迁居马来半岛的时间,当在最近的200年。文昌考古学家韩槐凖(1892-1970)考据查出,1830年曾有船只从海南岛出发前往槟城经商。

  马来西亚学界也认为,大量海南人移民到马来西亚应是1850年以后的事,槟城则是海南人最早登陆的地点,随后才分布到马六甲、太平、吉兰丹和丁加奴等地。1866年,海南人的第一个“琼州会馆”在槟城创立。这里由此成为在马来西亚的海南人最集中的地方。

  海南人移民马来半岛的艰辛创业历史充满了坎坷。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符之庆说,早期的海南人,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占据不了重要经济领域,来到这里最好的状况也只是开家咖啡馆或理发店,都是一些“劳多利薄”的行当。然而海南人非常看重教育,除了自身将赚到的钱多用于子女教育,百年来,海南会馆也通过奖学金、贷学金资助海南学子求学,这使得海南人的后代在马来西亚逐步走向了高知精英阶层。

  今天,无论在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还是第二大城市槟城,海南人的足迹已遍布各领域,因乡情所系,很多在马来西亚的海南人选择回乡投资置业和参与文化交流。符之庆就曾带朋友回海口、文昌等地搞开发投资;祖籍文昌的马来西亚歌手麦英致力于在当地传播推广海南话,原创了《海南鸡饭》《思念》等不少海南话歌曲,令乡音悠悠漂染异乡;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出版了首部海南人的历史文献《马来西亚海南族群史料汇编》和文学作品专集《马来西亚海南诗文选集》;林秋雅自费购买了上千册有关海南人马来西亚迁徙史的图书,并资助将其翻译成英文出版。

  在槟城,祖籍海南万宁的槟州中华总商会会长祝友成向首席部长林冠英举荐海南,为两地牵线,多番努力最终促成海南与槟城在2013年缔结为友好城市。2014年,祝友成又牵头正式成立槟海友好协会,使得两地之间的联络更加紧密。“为能与海南家乡有更深的联络,现在槟城已开通了每周两班包机往返海南,我们盼望着槟城—海口的直航航线能够尽早开通。”祝友成说。

  在马来西亚,我们沉浸着、聆听着,异乡浓情的呼唤……

  (海南日报槟城6月16日电)

责任编辑:郭祖莹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经济

最新经济市场动态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