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学者挖掘马来与海南渊源 称与海南回民语言风俗相似

  马来西亚的华侨学者刘宝军的作品《马来西亚后裔在中国》

  马来西亚的华侨学者刘宝军

  南海网海口7月27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陈望)近日,“丝路话古今寻梦万里行——海南日报‘一带一路’大型采访报道”陆续前往东盟及海上丝路沿线12个国家,全方位报道“丝路故事”,在东南亚一带反响强烈。7月25日,远在马来西亚的华侨学者刘宝军向南海网记者反映,他曾出版有关马来人后裔在中国的书籍,书中反映了马来西亚与海南的历史渊源,希望通过南海网的报道,挖掘出鲜为人知的历史,以便促进马来西亚和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海南日报开启海上新丝路寻梦行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传递文明、促进友谊、发展经贸的东西方交流海上大动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多次场合中强调海南要抢抓“一带一路”重大建设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作用。

  历史上尤其是宋代以后,海南岛因其扼守南海的前沿位置,既是中外商船往来东西方必需经停的中继港、避风港,又是大陆、东南亚国家及本岛特产的重要中转集散地。海南岛不仅为往来船舶提供补给,而且凭借自身与周边国家海上往来频繁的优势,成为大陆与南海诸国货物贸易中转的重要节点。现当代,海南与周边东盟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持续发展,近年东盟各国来琼投资和海南企业对东盟投资都呈增长趋势,文化合作也日趋紧密,这需要一条媒体纽带将彼此牵系,对日益繁荣的交流盛况给予呈现。

  作为海南省委机关党报,海南日报社第一时间调动内外资源,深入谋划,积极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实施中来。今年6月,海南日报社启动“海上新丝路,追梦万里行”大型跨国采访活动,在未来近半年的时间里,海南日报将分兵6个小组,陆续访问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文莱、斯里兰卡等12个国家,采访上述国家政要、商界精英、侨界领袖、文史专家,以及中国驻外使节等代表人士,深入反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思维之下,“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国相关省份和城市与海南之间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和新机遇。

  6月15日,海南日报报道组走进马来西亚,不论是徜徉在游客如织的马六甲鸡场街骑楼街区,还是在槟城海南会馆天后宫海外乡亲膜拜妈祖的情形,抑或是吉隆坡街巷中随处可见的“海南鸡饭”招牌,都常常让我们体会到了“梦回琼州”的感觉。而海外乡亲们对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加强与祖国的经贸合作和交流往来的期盼,则令我们看到了未来“丝路花雨”的绚烂前程。

  学者从历史解读马来与海南渊源

  报道组对马来西亚的系列报道,引起当地专家、学者的共鸣。其中马来西亚华侨学者刘宝军特别有感触,他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代表一个新的更开放的时代。而海南岛是中国与东南亚最接近的地区。他在东南亚几十年的考察游访中,发现许多海南人的历史社区,他也把马来西亚与海南的历史渊源写在自己的书中。

  刘宝军认为,回溯历史,郑和七次下西洋,对东南亚的影响深远,特别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郑和七下西洋,有六次过访马六甲;明成祖朱棣将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苏丹,古城无处不印刻着中国文化的痕迹。

  刘宝军在自传的《马来西亚后裔在中国》书中写道:自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后,华人此后不断移民到东南亚,和马来人居住生活在一起,对马来社会文化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也可以从语言中看到,在日常生活中,马来人大量使用许多中国方言。印尼语、马来语词典上至少有300多个借用词来自于粤语、闽南方言和普通话。

  《马来西亚后裔在中国》记载的《世界马来人》,描写中国海南岛的马来人后裔,介绍在海南岛民族文化中,有跟马来民族有密切关系的苗族、黎族和占族(回族)。占族(回族)居住在羊栏村和回新村,距离三亚市中心半个小时路程。占族(回族)在马来西亚很多,保存的很完整,现在许多人的家属还在马来西亚、泰国南部和印尼,语言、生活习俗基本与马来人一样。

  谈到马来西亚与海南的渊源,刘宝军写的《南洋散记》,从史料和走访海外解读马来西亚与海南的历史。该书中他写道:通过阅读东南亚的一些资料,知道从占城的历史看,一部分被迫害的柬国马来人通过海路从东北方面逃离,流落在了现代的海南岛上,包括三亚、海口、儋州等,后来大多聚居在三亚。另外从《宋史》和《崖州志》也记载了马来人来海南避难的历史。

  《南洋散记》不仅记录了马来人来海南避难,也记录了海南人移居马来西亚。据书中记载,马来西亚槟城目前约有1000多名海南三亚回族侨民。据估计,目前居海外的三亚回族侨民有1万多人。

  回访发现马来与海南回民语言、生活习俗相似

  为了进一步了解马来西亚与海南的渊源,刘宝军于2005年回乡到海南三亚,在朋友的陪同下,他走访了三亚回民主要居住的羊栏镇的回新、回辉两个村庄,发现这里的回民都很热情,长相和马来人并无多大区别。平时多嚼含槟榔,与东南亚的马来人习惯很相同,也是这个习俗。

  据当地老人讲,他们的祖先从占城漂渡此地,回民曾在万州、儋州和三亚登陆,只有在三亚的回民人数最多,其他的在儋州、万州和海口的,由于人数比较少,已被同化(如被汉化和黎化)。如陵水县和儋州的蒲姓,也有些又再迁到回辉村和回新村。这些内容都是记载于刘宝军的《南洋散记》。

  在回新村、回辉村的考察中,刘宝军明显感到,这两个村的人口虽不到1万,但其民族特征、社会特征和地位在三亚都有其独特性。从社会学上讲,一是语言方面,三亚回民仍完整地保留了祖先马来方言,但语言中也接受了不少普通话和海南话;二是伊斯兰教信仰;三是独有的生活习惯,如在穿着方面,而且喜欢嚼食槟榔。

  据悉,刘宝军系马来西亚华侨,曾毕业于中国西北师范大学,获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第二学士学位和硕士,马来亚大学博士生。现定居马来西亚吉隆坡。先后任职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国际处副主任,马来亚大学马来研究院研究员,马来人国际友好协会(DMDI)中华分会长。他参加过在新加坡,印尼,文莱,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术讲座30多次。

责任编辑:冉苗俊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