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国军抗战老兵魂有所归

  在抗战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湖南红网《最后的胜利》报道组报道了这样一件让人感慨万端的事,一位叫杜忠发的国军老兵,在19岁时远赴缅甸,与部队走散后,就在当地成家立业,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湖南人。在他临死前,他嘱咐子女一定要找到湖南老家,于今这一遗愿落在了他的孙女杜润琴女士的身上。

  从报道组记者拍的杜忠发老先生寻找故土的文字上,老先生还念念不忘称祖国为“大中国”,让后人不由得心生感慨。一个国军老兵,在异域他乡流浪了数十年,仍然保持着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一直渴望重返故土,至死夙愿未偿,心里仍在念叨着“大中国”,还让子女来完成寻找故土的遗愿,“一定要找回湖南去,把骨灰安放在父母身边”。让人唏嘘不已,那是对家乡、对国家有多么强烈的爱,才能如此的执著啊。

  在红网报道组的关注下,国军远征军老兵杜忠发的孙女、缅甸华侨杜润琴历经周折,终于在8月中旬找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南永州市东安县紫溪市镇皂州村,虽然杜忠发老先生已经离世,但是终究还是实现了落叶归根的愿望,这场悲欢离合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让许多关注杜忠发的人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老家的亲人也答应“要圆叔叔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带回家,安葬在二老的坟墓边”,这也算是对杜忠发老人在天之灵有了一个交待。

  杜忠发老人离家当兵、流落异乡的人生叙事中,他的经历也是一个民族经历的缩微版。据杜忠发老人侄儿杜桂元讲,当年叔叔杜忠发与他的父亲因事争吵后,负气离家参军去了缅甸,“至于为什么事负气,他也不知道。”兄弟阋墙的原因,当事的双方早已经忘记了,但是无论如何,在外的游子还时刻记着自己是“大中国湖南省”的,而家里的亲人还时刻地惦记着“在外有个叔叔,是家族里打日本鬼子的人”。

  在70年前的那场抵御外辱,争取民族独立的抗战中,像杜忠发老人这样“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故事,又何止千千万万?他不光是个体的命运,甚至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命运。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不一定有杜忠发老人这样魂归故里的幸运,但“大中国”却是他们魂牵梦萦的故土,是至死都要回来的地方。虽然曾经与亲人有过昔日龃龉,但当历史的雾霾散尽时,彼此念念不忘却是血脉亲情。

  在那场历时8年的抗战之中,全民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摒弃异见,共赴国难,以牺牲数千万人的代价,艰难的取得了胜利。此后,也因为其他种种暂时难以逾越的见解、观念之争,致使不少像杜忠发这样的老人们有家不能归。如果我们站在更为长远的历史节点上来看,那些不论有着什么样立场的人们,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舍生忘死,抵御外辱,他们都是组成宏大民族诗篇的音符,都是我们民族记忆的一部分。摈弃前嫌,让他们魂归故里,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好在历史终究会有清醒的时候,历史天空也终会烟消云散。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让老兵杜忠发在天之灵有些许安慰的消息。比如“民政部、财政部要求9月份前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兵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5000元”,并要求各地将符合条件的原国军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国务院新闻办也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安排中,将安排部分国民党老兵参与阅兵……这至少是对他们功绩的认可,也算是精神的慰藉。

  国军老兵杜忠发的灵魂寻根之旅,看起来是一个不起眼的生命个体变迁历程,但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观照,实际上映照出的是我们在面对同胞亲情时,该如何抛弃一些历史纠葛、正视历史事实,如何鼓足勇气给那些曾经为民族大义贡献了青春与热血的人们以尊重,这也需要我们有重新认识历史与捍卫历史的气量。

  文/田德政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观点擂台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