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此前报道
追踪》》【姜飞调查】南海网记者暗访购买鲜枣检测显示含“糖精钠”
关注》》【姜飞调查】海口工商部门约谈南北水果市场开办者“糖精枣”被就地封存
关注》》【姜飞调查】海南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查封鲜枣中检出糖精钠 将被销毁
处理》》【姜飞调查】海南通报“糖精枣”事件查办情况 个别办案人员被批
南海网海口9月5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姜飞)为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4日,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食药监系统对水果市场销售的鲜枣进行全面大排查。
9月5日晚间,南海网记者从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经省食药监局统计,截止当晚22时许,全省食药监系统当天对各地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共550家水果销售点进行了排查,3个摊点发现可疑鲜枣。
据了解,截止9月5日晚间22时,全省食药监系统执法人员对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水果摊位等销售水果的场所进行全面大排查,发现有在售鲜枣的,检查进货来源、索证索票等情况,还通过舐尝枣的表皮(不咬破)或用很少量矿泉水浸泡品尝,发现甜味异常,发腻发苦或浸泡鲜枣的水有甜味的,立即扣押在售鲜枣,抽样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追查来源和购销情况。
当天,通过对全省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共550家水果销售点进行排查,发现五指山利达超市和五指山正岛商贸有限公司,共从海口南北水果市场A区7号摊位购进可疑问题鲜枣77斤,现场扣押18.4斤。
另外,儋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儋州白马井检查一个流动摊贩的鲜枣时,发现表皮有点甜,正当对当事人询问时对方立即脱跑,现场查扣一辆推车和60斤鲜枣。目前,执法人员已对上述3个经营者销售的可疑鲜枣进行抽样送检,并作进一步的调查取证工作。
目前为止,其他市县尚未发现异常鲜枣。
南海网海口9月4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姜飞)9月1日,南海网对海口南北水果市场近期大量“糖精枣”流向市场现象进行独家披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9月4日下午,该局召集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琼山、龙华、美兰和秀英4个区分局负责人,对此次事件查办情况等进行总结。会上,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冯鸣对个别单位和办案人员工作不力提出严厉批评。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食药监系统对水果市场销售的鲜枣进行全面大排查。
4日下午3时,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集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琼山、龙华、美兰和秀英4个区分局负责人,对此次“糖精枣”查处的相关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南海网记者应邀参加会议,会上,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冯鸣对个别单位工作不力提出严厉批评,要求其他单位举一反三,认真反思,做好本职工作。
冯鸣局长指出,通过南海网报道来看,记者采访内容非常扎实客观,但接到记者反馈的线索后,相关单位查办力度不够。下一步,要责成办案单位抓紧办案,海口各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引以为戒,加强对辖区重要的粮油、蔬菜批发市场的监管,调派所在系统最得力的干部,任食品批发市场所在辖区的食药监管所所长。今后,全省重要的粮油、蔬菜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食品安全问题严防死守,绝不允许再出现类似问题,否则,将直接对所在单位的“一把手”实施问责,造成恶劣影响的就地免职。
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食药监系统对水果市场销售鲜枣进行大排查。
4日下午,针对有媒体报道“糖精枣”老板已经于9月2日投案自首一事,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回应称,目前为止,嫌疑人尚未出面接受调查,因此,不存在“投案自首”一说。
来源:南海网 作者:乔志峰
海口查获3.3吨“糖精枣”,系劣质枣浸泡成。不法分子将收购来的劣质枣经糖精钠温水浸泡,便可“生产”出卖相颇佳的青枣。近日,海口市查获了3.3吨“糖精枣”,弃枣逃离的货主自首归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9月4日南海网)
“糖精枣”,又见食品“高科技”。一直有个说法:中国人是在不断涌现的问题食品和食品安全事故中,逐步完成了化学启蒙的。比如,通过水产品认识了甲醛,通过奶粉认识了三聚氢铵,通过雪白的银耳认识了二氧化硫。糖精钠这种可能存在致癌性的合成甜味剂,现在通过“糖精枣”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不知还有多少有安全隐患的化学添加剂在我们的食品中潜伏?
以往,每次问题食品被曝光,都会给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带来沉重打击,甚至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不过,此次“糖精枣”的暴露却并未让人感到太过担心,反倒生出几分欣慰。我注意到媒体报道中的一些细节:9月1日凌晨,海口市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警方突击检查了海口市的一家水果批发市场,查获封存了一辆货车上的3.3吨疑似问题青枣。检测结果显示,现场抽取的青枣每公斤分别含糖精钠0.3克和0.1克,为“糖精枣”。也就是说,“糖精枣”遭查不是出了安全事故后的“马后炮”,而是监管部门主动出击、关口前移,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食品,避免了数吨“糖精枣”戕害消费者。监管部门尽到了职责、守住了防线,消费者就放心多了。
毋庸讳言,此前一些问题食品的暴露,有不少都有几分“偶然因素”。有的是消费者上当受骗后发现的,比如温州市民郑女士在农贸市场购买了3只大虾,回家后发现大虾体内竟然被注射了不明胶状物,于是才让“注胶虾”浮出水面。有的则是有良知的业内人士愤而爆料,才让行业潜规则大白于天下。例如,西安莲湖区政协委员冯尔晖等多位从事馒头加工业人士爆料:部分生产馒头的作坊为了多赢利,不但在馒头中掺添加剂,提高馒头的“漂亮”外观、筋度,还将敌敌畏等有毒的物质加入其中,增加馒头的鲜味及口感。类似事例多了,消费者难免会心生疑问:如果问题总是靠消费者发现、业内人士爆料、媒体曝光,监管部门所起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监管不到位的食品市场无异于“裸奔”,难免会泥沙俱下、问题频发。
海口市食药监部门最值得赞赏的地方,不是及时发现了“糖精枣”,而是他们恪尽职守、守土有责的工作作风。相对于具体的、单个的食品安全事件,监管能否发挥作用更需要审视和关注。监管不给力,老百姓便难以吃得放心。只有监管部门真正负起责任来,强化日常监管和源头把控,食品安全才有保障,消费者才能有信心。
【新闻提示】糖精钠是一种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没有营养价值,短时间内吃多了会减少血小板,抑制血液再生,对肝脏、肾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严重了可以致癌。2015年5月24日正式实施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明确,糖精钠、甜蜜素两种添加剂的允许添加范围内,不包含新鲜水果,也就是说,新鲜水果禁止添加糖精钠、甜蜜素。滥用上述添加剂将鲜枣变红、增甜后的枣,网上被称为“糖精枣”、“毒枣”。
南海网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海南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海口南北水果市场上,每天都有大量类似“糖精枣”流向全省各地。近日,南海网记者利用近一周的时间,经过不分昼夜的蹲守,摸清了这些“糖精枣”来源和流向。
现场查获的“糖精枣”(南海网记者姜飞摄)
海口查获大量疑似“糖精枣” (南海网记者姜飞摄)
海南最大水果批发市场每天大量“糖精枣”流向市场(南海网记者姜飞摄)
举报:海南最大水果市场内出现大量“糖精枣”
8月26日,南海网记者接到知情人士反映,每天凌晨3点到6点之间,海口南北水果市场内都会有大量用糖精钠、甜蜜素两种添加剂浸泡变红、增甜的“糖精枣”销售。接到线索后,记者对海口南北水果市场进行了走访调查。
位于海口市中山南路上的南北水果市场,算得上是海南全省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每天从凌晨开始便热闹非凡,市场内外车水马龙,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8月27日凌晨3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南北水果市场A区走访发现,整个市场上卖枣的档口不多。对市场走了一圈之后,发现A区7号铺面,停放着一辆牌号为“粤GRC618”的蓝色货车,车上装着满满一车鲜枣。
一名操着苏豫皖一带口音的男子站在车后,面前摆着一筐筐鲜枣,以每筐90元的价格销售,每筐鲜枣重约15公斤,每斤鲜枣的价格在3元钱左右。记者注意到,这些鲜枣个头并不匀称,品相一般,不过,很多鲜枣都出现了均匀的红色。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鲜枣的价格每斤都在12元左右,由于这里售卖的鲜枣价格便宜,前来购买的小贩络绎不绝。记者在现场观察了约20分钟,至少有7名商贩前来购买鲜枣,卖枣的男子一边卖枣一边机警地向四周张望。
看到记者靠近摊位问价,男子称价格肯定是市场上最低的,并让记者可以现场品尝,称他车上的枣特别甜。记者从筐内随手拿起一粒鲜枣,发现上面还沾着水,将枣放到口中,不等咬烂,枣皮外面的水就甜得有点发腻、发苦。
海口查获大量疑似“糖精枣”“ (南海网记者姜飞摄)
海口查获大量疑似“糖精枣”“ (南海网记者姜飞摄)
调查:初检显示记者买到的鲜枣疑似含糖精钠
随后,记者以90元每箱的价格随机购买了两箱离开。为了求证这些鲜枣如此甜腻的真相,当天上午,记者将购买的枣,分别送往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以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添加物检测。
之后的数日内,记者通过连续遵守暗访发现,车牌号为“粤GRC618”的蓝色货车,每天凌晨3点左右都会拉着满满一车鲜枣,进入南北水果市场A区7号铺面公开叫卖。
记者观察发现,虽然这辆车的驾驶室门上标着核定载重量为1495公斤,但这辆经过改装的货车每天实际装载的鲜枣约在400百箱左右,以每箱15公斤计算,该车每天装载的鲜枣多达上万斤。而这上万斤疑似用糖精钠浸泡的鲜枣,通常是在每天凌晨3点到7点之间销售一空,流向海口众多市场。
记者对自己购买的鲜枣观察发现,这些枣不仅甜腻,且疑因被浸泡的缘故,常温下最多保存一天就出现腐烂。据知情人士介绍,从车牌号和这辆车每天出现的时间看,货车应该是来自湛江一带,有可能就是从徐闻拉货过来海口批发。
8月30日,南海网记者了解到,经过初步检测,记者购买并送检的鲜枣疑似含有糖精钠,涉嫌滥用添加剂。
专家:不允许鲜枣中使用糖精钠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
8月31日下午,对于鲜枣中能不能添加糖精钠问题,南海网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权威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孙院士表示,糖精钠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过,如果(具体到)允许在鲜枣使用则属于合法,如果没有允许在枣中使用,就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
海口查获大量疑似“糖精枣”“ (南海网记者姜飞摄)
海口查获大量疑似“糖精枣”“ (南海网记者姜飞摄)
查处:卖枣男子看到执法人员趁夜色和混乱逃离
9月1日凌晨3点40分左右,天还没有亮,在海南省联合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协调办公室、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指导下,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警方配合下,赶到南北水果市场A区7号档口进行查处。
南海网记者在执法人员赶到之前看到,连续数天在此卖鲜枣的男子和往常一样,站在车后向前来购买鲜枣的商贩推销商品。
当天凌晨3点50分左右,联合执法人员赶到现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售卖鲜枣的男子看到执法人员出现,趁着夜色和市场内的混乱场面,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据负责管理7号档口的男子称,卖枣男子每两到三天向他付一次租金,每天500块钱,主要是凌晨卖货,每天天亮之前卖完就走。
截止记者早上7时发稿止,案件还正在进一步调查深挖当中。详细情况南海网将进行跟踪报道。
生活小贴士:如何鉴别糖精枣
据了解,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不参与体内代谢、不产生产热量、无营养价值、随尿排出,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当食用糖精钠量较多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国家标准中已经明确将鲜枣等瓜果列为允许添加之外。短时间内吃大量糖精钠,会造成急性大出血,对肝脏、肾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严重了可以致癌。
一看:糖精枣颜色绿红分明,边界特别清晰;
二摸,一般糖精枣果皮褶皱,蒂部萎蔫,不耐储藏,放置一段时间后果皮果肉分离、容易烂;
三尝,糖精枣果皮是甜的,整个枣极甜,甚至发苦,而且洗枣的水也是甜的
(南海网海口9月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姜飞报道)
责任编辑:甘晨卉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